湖泊不断萎缩,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2021-01-14 14:48:33 字数 3966 阅读 8943

1楼:匿名用户

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导致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洪涝灾害和旱灾增多;

调节气候功能削弱,导致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变大,降水减少;

降解污染的功能下降,河流水污染更加严重;

生物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弱。

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不断萎缩,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2楼:

1:航运价值降低;2:湖泊不断萎缩的话,那么中下游调蓄洪涝灾害的能力就会下降;3:湖泊涵养水源功能下降;4:水资源减少。记住,牢牢的抓住从气候、地形等因素分析。

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楼:匿名用户

三江源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导致水源枯竭。长江中下游地区水量减少,可能出现干旱灾害。黄河中下游可能出现断流。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对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什么意义 百度文库

4楼:砂粒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保护好三江源直接关系到长江黄河中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三江源地区水源枯竭,导致黄河、长江水量减少, 影响灌溉,航运、发电等,长江中下游出现旱灾,黄河断流等问题。

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 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会导致我国长江、黄河中下游泥沙含量增多,河 床抬高,影响航运、发电、出现洪涝、黄河断流等问题。

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为什么会给长江下游带来洪涝灾害

5楼:匿名用户

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流入长江,随水下流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沉积在河床和湖泊中,河床抬高、湖泊变浅,泄洪和蓄洪能力下降,加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洪水灾害。

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6楼:金英杰教育

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土流失严重

长江上游地区是水土流失易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据统计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5.5万km2,占总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土壤被侵蚀,使该地区植被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干扰了当地民众的生活、生产。

2频繁的洪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面积12.6km2,有效耕地约600hm2,人口约一亿,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的基地,有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平原地区高程普遍低于洪水位数米至十几米,所以每当大汛来临,防洪工作的非常严峻。

每次洪水灾害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严重,灾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灾后还要承受瘟疫的横行,吸血虫病蔓延,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严重的精神创伤。

3生态环境破坏

近50年来,由于围湖造田,加上泥沙淤积长江中下游共有1.3万km2的湖泊被鲸吞,800多个湖泊消失,洞庭湖、鄱阳湖的水面也在不断下降。近年来由于湖泊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

总之,人们的开发活动已导致长江湖泊功能退化,严重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另外也易引发血吸虫病的暴发。

二、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1可减少洞庭湖的泥沙淤积

每年汛期,长江上游洪水携带大量泥沙通过洞庭湖四湖分流入湖,导致河床不断提升,湖面缩小,再加上人口剧增,围湖造田,湖泊逐渐走向消亡。据历史记载,1825年湖面面积达6000km2,1949年缩小到4350km2,1983年湖面仅剩2691km2。湖泊功能萎缩,生态系统恶化。

三峡工程的建设可有效控制上游来水,减少入湖的泥沙,从而使洞庭湖年平均淤积量仅相当于目前的1/3~1/2,故可以大大延长洞庭湖的寿命,有利于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2减轻生态环境的破坏

洪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三峡工程能有效控制长江洪水的主要**,又紧邻荆江,可以有效保证荆江泄洪安全,避免特大洪水造成荆江两岸堤防溃决、瘟疫横行、大量人口死亡的毁灭性破坏。与堤防和分蓄洪工程相互配合,可很大程度上解除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的巨大威胁。

减轻中下游地区承受毁灭性灾难的风险,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资源、人口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保障。

3可减少洞庭湖的泥沙淤积

每年汛期,长江上游洪水携带大量泥沙通过洞庭湖四湖分流入湖,导致河床不断提升,湖面缩小,再加上人口剧增,围湖造田,湖泊逐渐走向消亡。据历史记载,1825年湖面面积达6000km2,1949年缩小到4350km2,1983年湖面仅剩2691km2。湖泊功能萎缩,生态系统恶化。

三峡工程的建设可有效控制上游来水,减少入湖的泥沙,从而使洞庭湖年平均淤积量仅相当于目前的1/3~1/2,故可以大大延长洞庭湖的寿命,有利于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4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我国大气污染多为燃煤烟型,以二氧化硫、飘尘及酸雨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大。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酸雨的范围不断扩大。

三峡电站装机容量为18200mw,年平均发电量847亿kw.h,若建同等规模的火电站,每年需要大量燃煤,除排除大量的废渣、废水外,每年还要排放二氧化硫约200万t,一氧化碳约1万t,氮氧化物37万t,还将产生大量的飘尘、降尘等。

7楼:匿名用户

流域就是以分水岭为界的集水区域,在一个流域里,来自大气的降水自山坡一级级从小河(部分降水被土壤植物吸收),汇入大河,支流,干流,最后汇入大海,海面蒸发水分被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雨便是一个完整的水循环。整个河流是一个完整的各种物质、能量流通的系统,上下游,尤其是上游对下游有着很大的作用。比如,来自中上游的土壤被河水带至入海口将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生态系统,通常都是农业发达区,但是河流中的泥沙问题也会影响水质,另外水土流失严重的话则会导致土壤层被破坏(土壤层很薄,而且土壤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地质时间),会加重各种环境问题。

另外水是有能量的,河流的发展也是动态的过程,河流的形态会变化,长时间则会趋于某种平衡。

在一条自然河流上建一个大坝,就等于人为截断了原有的上下游之间的关系。通常15米以上的坝就称为大坝,全世界大概有5万座高于15米的大坝,大概滞留了15%的年淡水径流。

一般说来,大坝对流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库的蓄水将减少和改变下游的供水系统,会减少下游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收成,减少靠灌溉给水的农业收入。改变供水也包括原来的季节性自然供水变成了人为的蓄水放水系统。

水库拦截泥沙,也拦截了本输往下游的营养成分。同时将使下游的河水变清,清水侵蚀力大于浊水,将会加大下游的河道侵蚀。

阻断了鱼类迁移洄游

水库大量蓄水会改变水温,影响水质,也会对下游的水生生物造成影响

水库蓄水会产生温室气体,大的水体也有引发**的可能 等等

另外,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建坝之前都会做出各种评估和计算,但是人类并不完全了解河流,再明细的计算也不能完全**河流上坝后的各种变化,并且很多情况下是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三门峡就是一个很好(很坏)的例子,泥沙问题大大大缩短了大坝的使用年限,单经济成本投入方面就得不偿失。

还有,大坝的效益之间,其实是有冲突的。最简单的例子,发电和防旱,要发电要经济利益就需要高坝高水位,但是要防旱要灌溉就要放水。三门峡当时就水位问题的讨论还包括要达到预设的发电效益的水位就意味着多淹多少面积,以及水位抬高后,对某个支流产生的严重影响。

所以这里面还有很多部门之间,区县之间的利益相争。

还有,大坝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维护费用,以及应付各种过去不曾预见的问题。

建大坝成本很高,需要时间长,水力发电的成本效益分析很值得认真分析。

8楼:小升

“大工程大地位大饭碗”,华夏大地大气候“**空调”已破坏了,咋办⊙⊙?答案:凉凉了!

a地区森林资源如果遭到破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9楼:半山树

a地区估计是上游吧。上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进入河流,,会导致下游河道和湖泊泥沙淤积,蓄洪和行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发生

地形区域的水土流失给黄河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1楼 匿名用户 选b项 山西高原处于黄土高原,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而华北平原是黄河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 原因 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处于季风气候区 ,多暴雨,地面坡度较大。 2楼 匿名用户 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造成洪涝灾害隐患。 黄河在哪个地形区水土流失最严重 填字母 造成这种现象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