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效性,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受哪些土壤因素的影响

2021-01-14 13:06:15 字数 5938 阅读 2884

1楼:沛芸

1. 工程措施

包括客土法、换土法、深耕翻土法、固化、稳定化方法、电动力修复法等,工程措施具有稳定、见效快的优点,但存在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二次污染隐患等缺点,不适宜大面积污染土壤的治理。

2. 化学治理措施

包括淋溶法、施用改良剂等方法,能够在短期内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因人为向土壤中施加化学药剂,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该方法是一种原位修复方法,重金属cd仍存留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其潜在威胁并未消除。

3. 农业生态修复措施

通过调节诸如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阳离子代换量(cec)、caco3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及气温、湿度等因素,降低cd生物有效性,以减弱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cd形态发生了改变,但仍存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对生物产生危害。

4.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抗重金属机制包括生物吸附、胞外沉淀、生物转化、生物累积和外排作用。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并可以吸附积累重金属;另一方面可以改变根系微环境,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挥发或固定效率。目前,大部分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局限在科研和实验室水平,实例研究还不多,无法大面积推广。

5. 动物修复

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如蚯蚓进行重金属cd污染修复的研究仍局限在实验室阶段,且因受低等动物生长环境等因素制约,其修复效率一般,并不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技术。

6. 植物修复

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如灰化**)后将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6.1 植物提取法是利用一些植物对某种重金属的吸收和在地上部的蓄积,并通过收获地上部达到减少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目的。是比较有前景的修复方法。

6.2 植物挥发是指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将体内重金属转化为可挥发的状态,并通过植物的叶片等部位挥发出去,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挥发出的重金属会造成大气的重金属污染。

6.3 植物稳定是通过吸收、分解、氧化、固定等过程,降低重金属的流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防止重金属的渗漏和转移,减少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重金属cd仍存留在土壤中

二、超积累植物

1. 特征

1)超积累植物地上部分的重金属含量是同等生境条件下其它普通植物含量的 100 倍以上。镉为100mg/kg。

2)地上部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即运转率大于1。

3)地上部重金属含量高于土壤含量,即富集系数大于1。

2. 局限性

1)超积累植物一般植株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季节性较强,不易机械化作业,修复效率不高。

2)多为野生型植物,对生物气候条件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区域性分布较强,引种受到严重限制。

3)专一性强,一种植物往往只作用于一种或两种特定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中其他含量较高的重金属则表现出中毒症状,从而限制了在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

4)植物器官往往会通过腐烂、落叶等途径使重金属重返土壤。

5)防止植物的籽实可能被误食导致食物链污染。

3. 镉积累植物

公认的镉超积累植物只有遏蓝菜属的少数几种植物。但遏蓝菜属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地上部生物量小,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镉富集植物:蕨类、向日葵、油菜、月季等花卉作物、杂草。

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受哪些土壤因素的影响

2楼:匿名用户

1、土壤类型;

2、土地利用方式;

3、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

4、土壤的酸碱度;

5、土壤胶体吸附作用;

6、土壤中重金属的络合-螯合作用。

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治理

1、化学治理措施

包括淋溶法、施用改良剂等方法,能够在短期内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因人为向土壤中施加化学药剂,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该方法是一种原位修复方法,重金属cd仍存留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其潜在威胁并未消除。

2、 农业生态修复措施

通过调节诸如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阳离子代换量(cec)、caco3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及气温、湿度等因素,降低cd生物有效性,以减弱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cd形态发生了改变,但仍存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对生物产生危害。

4、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抗重金属机制包括生物吸附、胞外沉淀、生物转化、生物累积和外排作用。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并可以吸附积累重金属;另一方面可以改变根系微环境,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挥发或固定效率。目前,大部分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局限在科研和实验室水平,实例研究还不多,无法大面积推广。

如何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

3楼:双枪老椰子

1. 工程措施

包括客土法、换土法、深耕翻土法、固化、稳定化方法、电动力修复法等,工程措施具有稳定、见效快的优点,但存在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二次污染隐患等缺点,不适宜大面积污染土壤的治理。

2. 化学治理措施

包括淋溶法、施用改良剂等方法,能够在短期内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和生物有效性,因人为向土壤中施加化学药剂,易造成二次污染,且该方法是一种原位修复方法,重金属cd仍存留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其潜在威胁并未消除。

3. 农业生态修复措施

通过调节诸如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阳离子代换量(cec)、caco3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及气温、湿度等因素,降低cd生物有效性,以减弱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cd形态发生了改变,但仍存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对生物产生危害。

4. 微生物修复

微生物抗重金属机制包括生物吸附、胞外沉淀、生物转化、生物累积和外排作用。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并可以吸附积累重金属;另一方面可以改变根系微环境,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挥发或固定效率。目前,大部分微生物修复技术还局限在科研和实验室水平,实例研究还不多,无法大面积推广。

5. 动物修复

利用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如蚯蚓进行重金属cd污染修复的研究仍局限在实验室阶段,且因受低等动物生长环境等因素制约,其修复效率一般,并不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技术。

6. 植物修复

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如灰化**)后将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6.1 植物提取法是利用一些植物对某种重金属的吸收和在地上部的蓄积,并通过收获地上部达到减少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目的。是比较有前景的修复方法。

6.2 植物挥发是指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将体内重金属转化为可挥发的状态,并通过植物的叶片等部位挥发出去,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挥发出的重金属会造成大气的重金属污染。

6.3 植物稳定是通过吸收、分解、氧化、固定等过程,降低重金属的流动性和生物可利用性,防止重金属的渗漏和转移,减少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重金属cd仍存留在土壤中

二、超积累植物

1. 特征

1)超积累植物地上部分的重金属含量是同等生境条件下其它普通植物含量的 100 倍以上。镉为100mg/kg。

2)地上部的重金属含量高于根部该种重金属含量,即运转率大于1。

3)地上部重金属含量高于土壤含量,即富集系数大于1。

2. 局限性

1)超积累植物一般植株矮小,生物量低,生长缓慢,季节性较强,不易机械化作业,修复效率不高。

2)多为野生型植物,对生物气候条件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区域性分布较强,引种受到严重限制。

3)专一性强,一种植物往往只作用于一种或两种特定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中其他含量较高的重金属则表现出中毒症状,从而限制了在多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

4)植物器官往往会通过腐烂、落叶等途径使重金属重返土壤。

5)防止植物的籽实可能被误食导致食物链污染。

3. 镉积累植物

公认的镉超积累植物只有遏蓝菜属的少数几种植物。但遏蓝菜属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地上部生物量小,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镉富集植物:蕨类、向日葵、油菜、月季等花卉作物、杂草。

土壤中重金属超标如何处理

4楼:科学普及交流

(一)常见治理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使其由活化态转为稳定态;二是从土壤中除去重金属。

常采用的物理及物理化学的方法时热解吸法、电化学法和提取法。对于挥发性重金属可用加热方法从土壤中解吸出来。若重金属渗透性不高且传导性差则用电化学法除去。

提取法可利用试剂和土壤中的重金属作用,形成溶解性的重金属离子或金属试剂络合物,**再利用。

(二)工程物理化学法

工程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方法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在重金属污染的初期,由于污染较集中,这种方法较为普遍采用,主要方法有:客土法、冲洗络合法、电动化学法、热处理法、物理固化法等。

对于污染重、面积小的土壤运用物理化学法具有治理效果明显、迅速的优点,但对于污染面积较大的土壤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而且容易导致土壤结构的破坏和土壤肥力的下降,因此对于大面积重金属污染地不宜采用这种方法。

热处理法是将污染土壤加热,使土壤中的挥发性污染物挥发并收集起来进行**或处理;电解法是使土壤中重金属在电解、电迁移、电渗和电泳等的作用下在阳极或阴极被移走。

(三)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或使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污染的土壤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修复措施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等。因其具有效果好、投资省、费用低、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及工程运用的热点。

1、植物修复措施

植物修复措施是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理论为基础,一些重金属污染区存在着对重金属具耐性的植物,这些植物通过排斥或在局部使重金属富集,使重金属在植株根部细胞壁沉淀而“束缚”其跨膜吸收,或与某些蛋白质、有机酸结合生成不具生物活性的解毒形式,从而提高了对重金属伤害的忍耐度。利用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是一门新兴起的环境应用技术。植物治理措施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超积累或耐重金属植物,超积累植物可吸收积累大量的重金属,但植物修复措施也有局限性,如超积累植物通常生物量低,生长缓慢,效果不显著。

2、微生物修复措施

微生物治理是利用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吸收、沉淀、氧化和还原等作用,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比真核生物(真菌)对重金属更敏感,利用此原理在土壤中培养富汞细菌,将这些细菌收集后,经蒸发、活性碳吸附等方法治理受汞污染的土壤。当前运用遗传、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培育对重金属具有降毒能力的微生物,并运用于污染治理,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较活跃的领域之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主要包括2方面:即生物吸附和生物氧化-还原。生物吸附是重金属被生物体吸附,如蓝细菌、硫酸还原菌以及某些藻类能够产生具有大量阳离子基团的胞外聚合物如多糖、糖蛋白等,并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而生物氧化是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进行氧化、还原、甲基化和脱甲基化作用,降低土壤环境中重金属含量。

3、低等动物修复措施

土壤中的某些低等动物(如蚯蚓类)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因而能一定程度地降低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韩国有科学家运用蚯蚓毒理学试验对3个废弃的砷矿及重金属矿区尾矿进行修复实验,研究表明蚯蚓对锌和镉有良好的富集作用。由此可见,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放养蚯蚓,待其富集重金属后,采用电激、清水等方法驱出蚯蚓集中处理,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有一定的治理效果。

(四)农业治理方法

农业治理是因地制宜的改变一些耕作管理制度来减轻重金属的危害,在污染土壤上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主要有:控制土壤水分是指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来调节其氧化还原电位,达到降低重金属污染的目的;选择化肥是指在不影响土壤供肥的情况下,选择最能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化肥;增施有机肥是指有机肥能够固定土壤中多种重金属以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措施;选择农作物品种是指选择抗污染的植物和不要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种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

农业治理措施的优点是易操作、费用较低,缺点是周期长、效果不显著。 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就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于没有被污染的土壤以预防为主,切断污染源,提高土壤环境容量;对于已被污染的土壤主要是进行改造、治理,以消除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非常复杂,治理极其艰难,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注重,杜绝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对环境质量有何意义

1楼 蹦跳的小梨 土壤中重金属的过度积累,会限制植物的正常生长 发育和繁衍,以致改变植物的群落,而植物又是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部分,对大气 水圈等环境和人类有极大影响,所以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对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意义 2楼 匿名用户 重金属进入 土壤后 首先和必然发生的过程是...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类型有哪些环境化学

1楼 爆头战斧 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 如灰化 后将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6 1 植物提取法是利用一些植物对某种重金属的吸收和在地上部的蓄积,并通过收获地上部达到减少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目的。...

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划分依据是什么?分为哪6种形态

1楼 匿名用户 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主要受土壤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 eh 的制约及其它化合物种类的影响 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在适当的土壤环境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只有相对的指标 无法反映客观存在的绝对数量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可交换态 包括水溶态 比较容易为植物吸收利用 在植物营养上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