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户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翻译下来什么意思(高中语文

2021-01-14 09:22:57 字数 1884 阅读 1072

1楼:心明心诚

余户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2楼:匿名用户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翻译:我关着门窗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的脚步声分辨出来的人是谁。选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你还是再看一下原文。

应该是扃(jiong,一声,从外面关门的门闩)牖(开在墙上的窗户)。

3楼:皇玉芬逯巳

这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面的句子。

上下文是:

余扄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意思是:我关着窗子在项脊轩内,时间长了,能够根据人走路的声音来分辨(外面的)人(是谁)。

扃(jiōng)牖(yǒu):关着窗户。扃,关闭。牖,窗户。

“余户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翻译下来什么意

4楼:116贝贝爱

这句话的意思为: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

出处: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

白话释义: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项脊生说:巴蜀地方有个名叫清的寡妇,她继承了丈夫留下的朱砂矿,采矿获利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筑”女怀清台”纪念她。刘备与曹操争夺天下,诸葛亮出身陇中由务农出而建立勋业。

文章赏析:

作者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反映归家家庭的败落。归家原本庭院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自从”诸父异爨”后,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四分五裂之状)。

先用篱笆相隔,后来更用一堵堵墙壁阻断往来(”始为篱,已为墙”)。尤其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寥寥几笔,将一个封建大家庭分家后所产生的颓败、衰落、混乱不堪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写祖母到项脊轩来,鼓励作者读书求仕,光宗耀祖这件事,同样可透析出归家家道衰落的状况。

归有光祖母的祖父曾在宣德年间担任朝廷**(太常寺卿),而如今,”吾家读书久不效”,儿辈们科举无望,反以分家为能事,闹得个钟鸣鼎食之家四分五裂,乌烟瘴气,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孙儿归有光的身上了。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的语言、行动和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从不同的角度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情态各别。对母亲,写她听到女儿呱呱而泣时以指叩扉的动作和”儿寒乎?欲食乎?

”的问话,突现了慈母对儿女衣食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对祖母,写她的”吾儿,久不见若影……”的爱怜的言辞和离去时的喃喃自语和”以手阖扉”的动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老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和期待。

对妻子,写她的”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简洁地表现了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写她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的充满稚气的问话,不但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夫妻依依情话的场面。

总之,作者对于各个人物,都能分别抓住他们的特征,用寥寥几笔描绘出他们的音容笑貌和真挚的感情,富于生活情趣,并从中表达出自己对亲人一往情深的怀念。

写作背景: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

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5楼:南邕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译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