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全球,秦始皇陵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能挖的秘密

2021-01-13 20:22:57 字数 2214 阅读 3329

1楼:匿名用户

这个要借助高科技,怎么说呢?造考古机器人,用机器人挖秦陵。机器人不需要呼吸所以

水银对机器人无害,在用牛奶鸡蛋硫磺和水银中和。

刘秀的墓也可以挖。先进行黄河改道,让黄河不从刘秀墓旁流过。在用混领土修堵墙,对刘秀墓脱水处理。最后进行干燥就是晒干黄河淤泥。接着就可以挖了

2楼:石寒江忘忧草

本文作者很可怜!思维贫乏的可怜。

秦始皇陵为何迟迟不能开挖

3楼:窝草

早些年前就有专家提出要对秦始皇陵进行保护性发掘,皇陵位于**带,如果开挖后会引起塌方,给皇陵中的各种珍贵文物带去毁灭性的破坏。

还有就是文物保存的困难。古墓中挖掘出来的文物。暴露在空气中只需15秒,颜料就会卷曲。

只需4分钟,就会完全剥落。全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专家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做到,让彩色兵马俑不褪色的办法。秦始皇陵里有比兵马俑更壮丽、更复杂的、更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又该怎么来保存?

《史记》,《汉书》中类似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

考古学家在探测秦始皇陵地表时,也发现了汞含量确实很高。首要考虑发掘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就是,陵墓内文物已经适应了那种地下环境。

一下子把它们都搬到外面来,又该怎么保存。目前还没有有效克服开挖前的困难。

4楼:匿名用户

1 .发掘秦始皇陵的难度很大,因为秦始皇陵的面积不小,里面构造复杂,技术有限,弄不好会搞砸。还有,地下的文物因为在地低2000多年,与之周围的环境已经趋于平衡,很多青铜器文物发掘出来时还是很好的,拿出来以后却变得锈迹斑斑,也许地低文物数量巨大,难以保存,因而损失大量宝贵文物。

而且秦皇陵里有有毒物质,怕出危险~~~

2.主要是无法保护,因为目前考古水平有限。冒然开挖,保护水平跟不上,至使千年的文物毁之一旦,命令开挖的人不就成了千古罪人吗?秦始皇陵是个马蜂窝,谁也不敢捅。

5楼:匿名用户

据报道,地下都是汞(既水银),他的容量非常的打,专家估计可能足够毒掉一个城市多大

秦始皇陵为何到今天还没被挖掘?

6楼:手机用户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而为何到今天,秦始皇陵还没有被挖掘?

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任皇帝,其陵墓的规格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墓中宝物更是数不胜数,因此其在自己得墓中放置机关是不足为奇的,恰恰是情理之中。因此考古学家即便没有挖出秦始皇陵墓也深知里面机关重重。

一、无数的弓弩

司马迁曾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记载过:“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传诣七十余万人,穿三皋,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可见,秦始皇陵弩是最为常见的机关。所以,稍有不注意,贸然去挖必然会损失许多考古者的性命。

二、大量的连环翻板

连环翻板,指的是墓道中设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长约10厘米左右的利器,只要盗墓贼触发了机关,自己就会掉入坑中,被利器刺死。

三、巨大的铁索吊石

墓道顶以及墙壁隐蔽处固定若干金属滑轮,然后利用滑轮将巨石吊起到顶端。一旦不小心触动,肯定粉身碎骨。

四、恐惧流沙

秦始皇陵中有大量的沙土,常年松动,人一旦走入,便将人吸入地下。

五、以水银为河

司马迁记载:“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通过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

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话,这正好与中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水银是重金属,对人体具有毒性,所以人不能轻易进入地宫。

六、兵马俑诅咒

据野史记载,曾经击垮了秦帝国的楚霸王项羽,最后却死于“兵马俑”之手。最后在乌江边斩杀项羽的5位骑兵将士,都是关中地区出身的秦人,也都是旧秦军将士,都是秦兵马俑的原型。

七、秦陵暗藏九层妖塔

从飞机俯视秦陵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一个正方形锥体,所以美国人叫它“黄土金字塔”。秦陵地宫也是一个同等规模的“倒金字塔”。更让人难解的是,封土台九层夯土似乎暗合了“九层妖塔”之说,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