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蛋蛋
中国经济与外交的拓展方向有两个:陆地上,主要是向西拓展,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动中亚、外高加索以及中东西亚,从而贯通欧洲;海洋上,主要是向南拓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动东盟,进而链接南亚与中东,以非洲、拉美与欧洲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终点,其中,通往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用于弥补亚欧陆上大通道的不足。“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意味着将是一条和平、安全、合作、共荣之路,将以经济合作带动沿线国家走向全面合作,也有助于化解一些国家关于中国推行“珍珠链”战略的疑虑。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虽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但沿线国家加强与中国合作是大势所趋。实施策略将从现有区域合作机制着手,把这些国家和地区串联起来,搭建战略平台,携手重现海上丝绸之路繁荣,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共同富强。不仅保证了中国的国际战略安全,并能让沿线国家和中国互惠互利共赢。
南海沿岸国家是中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要对象。东盟国家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的枢纽地位有可能重现。过去二十多年来,东盟是中国实践多边外交、奉行新安全观的实验区,并且成功建立起中国-东盟自由**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是中国深化改革,产业升级的一个强大驱动力。同时,通过开辟这一通道,人才、技术、资金等市场要素的交流渠道将得到更大拓展,弥补中国在创新意识和某些领域的短板不足,从而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突破点。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一旦成功,受益地区将是全局性的,不仅会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繁荣,更能对中国的经济改革,产业升级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产生强大推力。特别是中国沿海的各个口岸依据不同地缘潜力更会得到相应的大提升。如果福建发展国际中转港,以综合条件最好的福州港、湄洲湾港区为主港,整合南北港口,以分工配合的港口群来提升福建在沿海经济带的位置和竞争力,同时也能解决福建省内南北发展的不平衡。
上海自贸区的样板示范效应,大于其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正是基于此,上海自贸区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着力点,在中国(上海)自由**试验区“试验田”运行一段时期后,在总结其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未来中国将有可能在多个城市进行自贸区扩容复制、推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意义
2楼:金果
1、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
周边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在新形势下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它将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
2、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
3、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起点上科学谋划经济发展,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不仅有助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大大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兴起以来,就是联通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走廊、推动商业**繁荣发展的**路线。
中国和东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区。中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伙伴。
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推动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已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扩展资料: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机遇:
1、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国家大战略和新布局。建设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会促进大量人才、科技、信息和金融等高端要素集聚沿海城市。
而且会在对外开放和双向循环中创造区域经济协作效益,促进区域中的人才、商品、资金、信息多向流动,从而构成区域间各经济体稳定发展的基础,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
2、中国东盟区域、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东盟区域自 2003 年双方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启动自贸区建设以来发展迅速。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愿意支持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东盟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这表达了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扩大对东盟国家开放,使自身发展更好并惠及东盟国家的良好愿望。
3、推进人民币更加广泛使用,实现区域化。
目前,人民币在东盟地区的地位仅次于美元,而且已经有一些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区域化,而东南亚正是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方向。
这一地区华商在住在国经济、金融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果能够进一步发挥华商在金融行业的桥梁作用,可以推动人民币实现区域化。
4、构建海上合作网络促进经济转型提升。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统筹促进区域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会带来区域内**额的扩张。
还将推动海洋交通、通讯、能源、港口、码头、远洋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优惠政策的落实,包括构建运输的集疏运网络。
通过多式联运等方式,港口还将吸引众多的外贸企业,这都会有力地带动海运业、集疏运业、仓储业等港口关联产业。
保税业、造船业、**、石化等港口依存产业和金融、保险、土木工程、旅游等港口派生产业的发展,必将带来区域内各经济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面临的挑战:
1、面临更激烈的内外部竞争。专家们普遍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可能遭遇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更为激烈的竞争。
近10年来,海上安全逐渐构成中国周边外交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中国**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政策背景下。
国家海权利益需求的扩容使海上安全成为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对于中国,海上安全的意义已经从初期强调领海主权发展到综合性海权利益的保障。
2、投资环境亟须改善。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以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综合性较强的配套产业为基础,与此同时,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需要提供原材料。
配套产品、运输系统、石化产业等众多基础配套产业。我国的海洋工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质量较低、成本高。
影响了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而目前,我国真正能够从事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研究与应用开发的人才匮乏。
能够从事海洋新兴产业尖端技术开发、市场**、技术经济分析、产品营销研究以及情报信息处理的“软科学”人才屈指可数。
从我国海洋相关产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配套要求仍有距离,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相关配套产业链建设需要加强。
3、海上交通运输安全问题。
海上**之路的开通和开拓最重要的是确保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通畅。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国,经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口的**占中国进口**总量的66%。
海上丝绸之路包括西向和南向两条线路,而这两个方向的航线也是中国海上运输至关重要的战略通道,是中国能源、外贸进出口货物的生命线,是优先重点发展的战略通道。
这些航线必经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南海通道等重要咽喉要道。中国所倡议的两条海上丝绸之路共同经过南海。
可以看出,南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居于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由此可以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安全议程本质上就是南海区域安全问题,其核心是重视维护海洋秩序,化解各种纷争,保证海洋航线畅通无阻。
解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3楼:琼楼登高人为峰
一、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
周边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在新形势下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它将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
二、深化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改革的重要途径。
三、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起点上科学谋划经济发展,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助于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大大拓展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兴起以来,就是联通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走廊、推动商业**繁荣发展的**路线。中国和东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区,中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伙伴。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推动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已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解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有何重大意义
4楼:匿名用户
专家们普遍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能遭遇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更为激烈的竞争。随着世界格局和地区形势的变化,各国间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各国对区域性目标市场的争夺将日益激烈。广东海洋大学教授朱坚真说,资金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保障。
通过引进国际资本,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了吸引外资,周边国家纷纷出台许多优惠政策,这就不可避免加剧国际资本的竞争。
除了外部的竞争,很多竞争还将来自国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曙光认为,各省之间最好有分工。西南中国的重点应是向西走,面向印度洋。
海南、广东、福建主要是面向南中国海国家;浙江、江苏、山东应多与东北亚对接。
怎么理解福建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
1楼 爱的六季 福建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对外 的重要窗口,尤其与东南亚 中亚 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频繁,人文交往密切。 2015年4月,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福建再一次站到了中国对外开放前沿。根据行动计划,国家将...
冰上丝绸之路比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冰上丝绸之路是指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 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 冰上丝绸之路 首先有助于北极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开发运输成本较高,加之人口稀少,北极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长期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发展不平衡。与此同时,...
"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遗成功了吗
1楼 匿名用户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项持续时间2000多年 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和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载体,多起点 多航线,具有不同历史年代的地位和作用,其历史遗产自然纳入 世遗 委员会的视野。 1992年,泉州开始筹划申遗,2001年上报国家文物局。2003年,国家文物局同意广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