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的“绿色发展”是具有原创性的发展观。应当说有三类发展观:第一种是黑色发展,既吃祖宗饭,又造子孙孽;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已经吃了祖宗饭,没有办法,那么下一步就是不造子孙孽,这是底线;第三种是绿色发展,可以表述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本质上是当代人对未来进行生态投资,即所谓“种树”,形成新增生态资本,使“后人乘凉”。
当然,后人也很快成为前人,需要一代一代地“种树”,一代一代地投资生态资本。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绿色发展不仅保证可持续发展,更保障后代人生态资本的持续增加和永续发展。
从一个国家的各类资本视角来看,在十多年前设计“十一五”规划时就提出,中国最紧缺也最稀缺的资源是生态环境资源,而日益丰富的资本肯定是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因此,根据不同资本的替代性,可以通过物资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对生态进行长期投资,形成生态资本积累。实际上,绿色发展本身就是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位一体的理念。
绿色发展的路径
怎样在“十三五”规划中体现绿色发展?我认为至少要有“两降低、三提高”,即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为达到消耗总量峰值做准备)、主要污染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脱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资源生产率水平,明显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实现从世界经济总量第二大国到世界经济强国的重大转变。
第一,需要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强度,为达到消耗总量峰值做好准备。首先是煤炭消耗达到峰值,实际上现在已经处在高峰并下降的过程;其次是使工业用水总量达到峰值,实际上近几年已经开始有所下降,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实现工业产值增长与工业用水量脱钩;再次是使农业用水总量达到峰值,尽早实现农业增长与农业用水量脱钩,减少下来的工业和农业用水量可以转用于生态水。
第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彻底脱钩。“十二五”时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呈现下降趋势,到“十三五”时期还要进一步大幅下降,最终实现与经济增长、城镇化发展等彻底脱钩。
第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这就需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还需要通过结构变革,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中国的农业劳动力绝对数在大幅度下降,从2010年的27931万人减少至2014年的22790万人,净减少5141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285万人。
农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比重从2010年的36.7%下降至2014年的29.5%,下降了7.
2个百分点。这就会产生一个结构效应,促使劳动力从低劳动生产率部门流向高劳动生产率部门。
第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显然,过去几年农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只有4%,但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却保持7%以上的增长率,就是因为农业劳动力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从而带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十三五”时期会采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指标,目的就在于促进效率的提高。
第五,提高资源生产率水平。这是最核心也最有效率的绿色发展指标,包括提高土地生产率、水资源生产率、主要原材料生产率、能源生产率等。在这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大,更有提高的空间。
因此,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要从“黑色增长”转变为“绿色增长”,而绿色增长的路径则是“两降低、三提高”。
绿色发展的目标
***《“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从“九五”到“十二五”,提出的目标基本上都是遏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基本趋势,因此这次提出的目标具有标志性意义。可以说,“十三五”规划是最典型的绿色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大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我认为主要还是对煤炭消费总量进行控制,这对于减少碳排放与二氧化硫排放来说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能控制好煤炭消费,就会对整个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对用水总量进行控制。2014年全国用水总量达到6220亿立方米。从发展规划的角度来看,希望到2020年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实际上经过节水(特别是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甚至还会低于这个目标。
第三,对建设用地总量进行控制。中国的耕地总面积长期以来持续波动性上升,到1957年达到历史最高峰,而后一路下降,一直到2005年,“十一五”规划采用了耕地总面积的红线,才使得这条下降的曲线呈现平行走向。此次进一步提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会改变建设用地持续上升的局面,进而达到平衡,这对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现在很多地区(例如上海)已经明确提出建设用地总量不仅要控制,而且还要进一步下降。**提出总量控制,不同的地区完全可以大幅度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度提高建设用地的经济密度,包括gdp密度、出口额密度、税收密度、创造就业密度等,高效率使用已经开发的建设用地。
第四,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经济增长的下行,煤炭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大幅度下行,今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就为碳排放进入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阶段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果能够通过若干个五年规划这只有形之手,与市场机制这只无形之手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那么未来,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并可以在2025年左右达到碳排放高峰。
第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什么是主要污染物?“十一五”规划提出2项,“十二五”规划提出4项,“十三五”规划到底是几项?
我认为一定要增加,但指标一定要落实到省、地级市、县。什么是大幅减少?我认为至少要减少10%,要研究讨论有没有可能在5年内减少10%以上。
既然要提高环境质量,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就必然要提出约束性的量化指标,即可测量、可比较、可公布、可监督。
总之,“十三五”规划不仅是中国最典型的绿色发展规划,更是世界最典型的绿色发展规划;不仅指导中国绿色发展,还将引导世界绿色发展。
关于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有哪些途径
2楼:因为不懂才注册
提高国人的生活质量
一是民生导向。对此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顶层设计而言,对于中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原来人们多从gdp总量和人均收入相对于2010年翻番达到世界银行要求的人均1万美元的门槛去解读,现在“十三五”规划建议将绿色发展理念目标化和操作化,使得五年发展规划第一次成为十八大强调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概念的实际体现。
二是从解决当前短板问题而言,“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绿色发展强调要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环境治理中提到的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均直接与老百姓当前抱怨最多的问题有关。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边际有效地缩小过去30多年来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之间发生的缺口,大幅度提高全面小康社会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十三五”规划建议因此是一个可以一举突破中等收入发展水平、指导中国进入全面发展的五年规划。
从“浅绿”到“深绿”
二是深层导向。通常人们讨论绿色,常常限于从状态和结果的角度讨论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现状及其治理问题,常常认为绿色发展主要是环保部门的事情,这是浅绿色的认识。更深的绿色发展理念,需要从根因和起源的角度,进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之中,进入到体制规范组织安排之中。
从“十三五”规划建议阐述的绿色发展的六个领域,可以发现我们的发展概念和发展政策正在从浅绿色向深绿色进行转变,可以看到中国未来的绿色发展包含了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发展的结果需要保证有看得见的青山绿水,这涉及狭义的以末端治理为重点的污染处理和生态修复等工作;第二层次是看不见的作为驱动力的经济社会过程和发展模式的绿色化,在中国是要强调绿色导向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型消费模式等;第三层次是不易直觉感知的体制安排和组织构建,“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要采取世界上最严厉的环境管理措施,强调省级以下环境监管需要采取垂直管理等,就是有深绿色意义的体制安排。
政策设计具有系统性
三是系统导向。系统的绿色发展政策和制度建设涉及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和环节,即确定规模、分配产权、提高效率。一般来说,这三个制度对于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作用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操作顺序。
首先是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消耗的自然资本应该有多大,这是规模问题;随后是进行自然资本初始产权的公平分配,这是分配问题;最后是通过产权的合理交易提高自然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效率问题。多年来我们在这三方面政策安排上缺少系统性,常常只关注提高资源环境消耗的效率,而疏忽自然资本消耗的规模控制和公平分配问题。“十三五”规划建议,第一次表现出绿色发展政策设计上的系统性,其中控制水资源消耗、耕地消耗、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碳排放等的总量是有关生态消耗规模的政策,提出用能权、用水权、污染排放权、碳排放权等制度安排是有关生态合理分配的政策,而降低物质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或者提高资源生产率是有关生态消耗效率的政策。
沿着这样的方向,中国的绿色发展政策会越来越有整体性和协调性,产生越来越到位的实际效果。
国内国际互动的视角
四是国际导向。“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绿色发展,明显地表现出国内与国际相结合以及两者互动的视角,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1992年以来国际上倡导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环境是发展的三个支柱,强调三者之间应该有好的比例关系。
“十三五”规划建议融入绿色发展战略,与联合国推出的到2030年的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即sdgs形成了对接,可以认为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在中国的行动载体。其二,以往我们在国际上讨论环境问题,态度常常是防守型的,强调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硬道理,只能采取最基本的环保战略和政策。“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绿色发展,不仅要求在国内加强美丽中国建设,而且强调在国际要关注全球生态安全。
联系到最近以来,中国先后签订中美、中英、中法之间的双边气候变化协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上,表现出更多的进取型态度;联想到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用绿色发展可以消解周边国家对中国将非绿色的过剩产能转移出去的种种担忧,可以看到,中国未来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崛起中大国的绿色责任,在全球环境与发展方面起到引导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认识进步,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转变,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国家向着全面小康的绿色进军。补齐生态短板,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为了永续发展的坚定抉择。
十三五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有哪些,简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内容和重大意义
1楼 司马铸剑 一是创新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创新发展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过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才能实现由大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