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是甲骨文发现地吗,安阳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呢?

2021-01-13 17:48:56 字数 5236 阅读 4678

1楼:飘雪

12月16日,“庆祝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暨‘我爱明信片——把美丽安阳寄出去’”活动,在河南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期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安阳市人民**联合面向全国首发《甲骨文十二生肖》、《玉凤》、《易经吉羲》系列国版明信片。

主办方称,《甲骨文十二生肖》是以甲骨文为主题元素,《玉凤》是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凤为元素,《易经吉羲》以中国羑里城周易文化为元素,旨在通过明信片的传递和传播功能,让古老的甲骨文字邂逅现代人的审美,让深奥的周易文化焕发新时代的魅力,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

安阳市人民**常务副市长陈志伟在致辞中表示,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这次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具备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中国邮政以此为契机,精心设计了《甲骨文十二生肖》国版明信片,以此向世界讲好安阳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邮政广告传媒公司总经理李陕川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邮资封片的文化传递功能日趋多样化,承载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如今已成为展示一个地区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名片。本次活动目的就是让社会各界踊跃地将“甲骨文十二生肖”等明信片寄向全国、寄往全球,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全世界绽放光彩。

安阳是甲骨文发现地,安阳殷墟是中国目前为止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安阳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呢?

2楼:濮阳大汉火锅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另外七个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郑州。回

安阳,古称殷、邺、相州答

、彰德府,是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西倚太行山,东连濮阳,北扼邯郸,南依鹤壁、新乡。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

一、中国十大最古老城市,先后有商朝、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七朝在此建都,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殷墟是中国目前为止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安阳是甲骨文发现地,周易发源地,有殷墟和中国大运河(永济渠)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截至2017年,安阳总面积5599平方公里,下辖4区、4县、1个县级市, 是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京津冀城市群最南部城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中国书法名城等称号。2016年9月,安阳市入选“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100强”之一。

3楼:匿名用户

给你说一下安阳

bai的zf吧,本人du外地,从zf就开始欺生,我的车zhi我承dao认违停了,可要专贴条就一起贴吧,和我一样停的属,我也认了。可zf欺生才不一视同仁呢,我车开走一看,安阳本地车一个没有贴条,唯独我一个外地被贴了,看了一下条子,美其名曰,城市管理局,说白了,就是城管嘛!从zf就开始这样了,下面百姓如何呢?

您可以自己猜想,城市包容性太差,嫉妒心强,见不得别人好,这也就是因为穷,落后,所以也就是全国人民口的那个字:坏!

甲骨文的发现

4楼:匿名用户

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

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 “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

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从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王懿荣也因此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扩展资料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文化载体的渊源鼻祖。它的发现,不但对研究我国的古文字学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对研究书法艺术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后代人也正是从祖先创造的甲骨文中得到继承与发展,进而产生了西周青铜铭文、秦篆、汉隶楷书等书体。

5楼:匿名用户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

从1928年秋到1937年夏,由于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点,抗日战争爆发时,**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

不仅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而且发现了商代后期的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铜器、玉器、陶器,从物质文化上提供了殷墟为商代王都的证据。殷墟成为世界闻名的古文化遗址,又一次震动了中外学术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继续开展甲骨发掘工作,共获得5300多片。此外,河南辉县、偃师、洛阳、郑州二里岗及河北藁城等地的商代遗址也有有字甲骨出土。山西洪洞、北京昌平等地还发现了周代的有字甲骨。

2014年10月1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甲骨学及先秦史研究权威宋镇豪16日在《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机构的专家从旅顺博物馆馆藏1800多片从未公布过的罕见甲骨中,发现了34个新字和新字形。

专家认为,这一成果是自中国甲骨文发现110多年来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为中国殷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对甲骨文和甲骨学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截止到2014年10月已发现大约13万片甲骨,4000多个单字。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0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6楼:瓜在丹佛

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国考古的第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

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1845—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安阳出土的甲骨文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 “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从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曾有人对王懿荣从中药中发现带字龙骨之说提出质疑,认为王懿荣在他的有关著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并认为王懿荣吃的龙骨在药店已加工成细粒,看不出刻痕文字来的。而且当时菜市口一带并没有达仁堂药店。对此,后来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周绍良说,当时龙骨在中药店都是成块、成片**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药店买龙骨还是这样。

至于达仁堂药店当时确实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鹤年堂中药店,当时的人很迷信西鹤年堂,买中药都要去西鹤年堂药店,这也有可能是当时传误造成的结果。

在甲骨文还未确认以前,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农民在耕作时就不断在农田里挖刨出古代甲骨。据说把甲骨当做药材到中药铺去卖的第一个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头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脓疮,没钱去求医购药,就把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脓疮上,想不到流出的脓水被骨粉给吸干了,而且发现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

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卖到了中药铺。

经过许多学者专家考证研究,所谓龙骨其实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们在占卜之前,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

占卜后,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卜兆的近处,这就是卜辞。刻有卜辞的甲骨被当做档案资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传于后世。甲骨文发现的故事,后来被人们称为“一片甲骨惊世界”的奇迹,在中国和世界考古史上写下了带有传奇性的篇章。

7楼:郎淑敏尔缎

清朝光绪25年,也就是1899年夏季的一天。北京东华门外锡拉胡同的一处深宅大院里,笼罩着一丝焦虑的气息。原来,这家的主人病了,家人赶紧去药房抓药。

药抓回来后,颇通医的主人打开药包,翻检审视。突然他发现,一味叫“龙骨”的中药上面,有一些他从未见过的奇异划痕。没想到,这一不经意的翻检,竟然触动了一个中国上古史和中国古文字学的惊世大发现。

王懿荣,山东烟台福山人。他当时的身份,是朝廷国子监的祭酒,也就是当朝最高教育机构的负责人。

王懿荣从那味名叫“龙骨”的药中,拣出几片仔细端详,发现这些划痕不像是随手刮削的痕迹,倒极像是一种有序的编排。这么细小的骨头上,怎么会有刻痕呢?这引起了他极大的好奇。

有文献记载说王懿荣“性嗜古”。喜欢搜集上古,尤其夏商周以来的铜器古玩、印章,哪怕那时的残石片瓦,他都珍藏秘玩之。现在突然在一种骨头上发现奇异的刻划,王懿荣立马就觉得非比寻常。

所谓“龙骨”,实际上是远古大型脊椎动物,如象、犀牛、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中国古人统称其为“龙骨”。东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龙骨”入药的记载。

然而这种几十万年前的动物骨骼上,为什么会有刻痕呢?王懿荣便再派人到那家药铺,选了些刻痕比较鲜明的,全部买下。王懿荣仔细查看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愈加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划,它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符号,甚至可能是一种远古的文字。

如果这些骨头上的刻划是远古的文字,那它有多古,又是什么样的一种文字呢?王懿荣派出家人,至菜市口达仁堂药店购求,只要见到带字“龙骨”,全部买下。秘而不宣,独自研究的王懿荣,都有些什么心得呢?

王懿荣本人没有留下文字。但王懿荣的第三个儿子王汉章在1933年其所著的《古董录》中记述:“先公索阅,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间”。

这里明确说出王懿荣已经知道龙骨之上的刻划为商代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