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要防哪两个“陷阱”,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主要困难是什么?

2021-01-13 17:04:57 字数 5870 阅读 2985

1楼:冰雨梦悠悠

贫困群众坐等帮扶、缺乏内生动力的情况,是一种“福利陷阱”现象。由于种种原因,脱贫后返贫,是一种“返贫陷阱”。两个“陷阱”都要防。

最近和基层扶贫干部聊天,得知现在基层有个新动向:贫困户享受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多,有的贫困户干脆“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非贫困户心里越来越不平衡,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苗头。对于下一步扶贫工作,特别是对如期脱贫摘帽问题不大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是要继续加力攻坚,还是“适可而止”,基层干部思想不统一。

专家提出,在脱贫攻坚中出现的贫困群众坐等帮扶,缺乏内生动力的情况,是种“福利陷阱”现象。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新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多次强调,贫困地区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局工作,对于贫困户要加大扶持,但不能吊高胃口。然而,一些地方过多强调了扶贫资源瞄准扶贫对象,而对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工作方法上,更多采取给钱给物这种简单的方式,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能有效调动扶贫对象积极性的工作方法,反而弃之不用。

有的贫困地区统筹工作做得不够好,主攻贫困村、贫困户,对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帮扶不够,对非贫困户的民生关切回应不够,引发了不同群体之间一定程度上的关系不和谐。

对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方法,学会弹钢琴,教育引导非贫困户不患红眼病、好生活主要靠自己创的同时,更好统筹扶贫与发展、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关系。扶贫工作要改进帮扶方式,更好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干劲和决心,从而实现更稳定、更高质量的脱贫。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福利陷阱”不能成为这个时候脱贫攻坚“适可而止”的理由。近些年,大量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返贫不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扶贫对象脱贫基础脆弱、脱贫质量不高,稍遇家庭成员生病上学、农产品**波动等变故,就重新返贫。因此,脱贫攻坚既要跳离“福利陷阱”,更要跳离“返贫陷阱”。

跳离“返贫陷阱”,扶贫要提高质量。当前,不能因为非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眼红”,转而把扶贫资源匀出一块用来“贴补”非贫困户,而应在积极回应非贫困户合理关切的同时,按照既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钉钉子精神确保贫困短板补长、补实、补得高质量。脱贫摘帽后还要留出缓冲期,帮扶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让贫困户稳定脱贫、减少返贫。

还要特别注重培养贫困户的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这样扶贫才算扶到根上,脱贫才能稳定可持续。否则,一味简单输血“拖贫”,扶贫就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帮扶效果很难持久。

跳离“返贫陷阱”,扶贫要有更多“长补”思维。决战贫困,不少地方只盯着2020年前脱贫摘帽这个**目标,不少扶贫举措只顾“短脱”不管“长脱”。实际上,“短脱”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后,好多现在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还是发展短板。

因此,我们的扶贫举措要长短结合,有更多“长补”思维。比如,产业扶贫既要有短平快的增收项目,也要有见效慢但效益稳的中长线项目;扶贫工作既要聚焦提高贫困户收入等**目标,又要着力提高贫困户长期发展能力。

总之,无论是跳离“福利陷阱”,还是跳离“返贫陷阱”,都要求我们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质量,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高质量地打赢这场摆脱绝对贫困的伟大决战。

扶贫不单是给钱给物,是要让贫困户自己能够走出贫困,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要防哪两个"陷阱"?

2楼:姚sir丶

贫困群众坐等帮扶、缺乏内生动力的情况,是一种“福利陷阱”现象。由于种种原因,脱贫后返贫,是一种“返贫陷阱”。两个“陷阱”都要防。

最近和基层扶贫干部聊天,得知现在基层有个新动向:贫困户享受的政策红利越来越多,有的贫困户干脆“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非贫困户心里越来越不平衡,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苗头。对于下一步扶贫工作,特别是对如期脱贫摘帽问题不大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是要继续加力攻坚,还是“适可而止”,基层干部思想不统一。

专家提出,在脱贫攻坚中出现的贫困群众坐等帮扶,缺乏内生动力的情况,是种“福利陷阱”现象。笔者认为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新挑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多次强调,贫困地区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局工作,对于贫困户要加大扶持,但不能吊高胃口。然而,一些地方过多强调了扶贫资源瞄准扶贫对象,而对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重视不够。工作方法上,更多采取给钱给物这种简单的方式,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能有效调动扶贫对象积极性的工作方法,反而弃之不用。

有的贫困地区统筹工作做得不够好,主攻贫困村、贫困户,对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帮扶不够,对非贫困户的民生关切回应不够,引发了不同群体之间一定程度上的关系不和谐。

对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方法,学会弹钢琴,教育引导非贫困户不患红眼病、好生活主要靠自己创的同时,更好统筹扶贫与发展、贫困户与非贫困户的关系。扶贫工作要改进帮扶方式,更好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的干劲和决心,从而实现更稳定、更高质量的脱贫。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前正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福利陷阱”不能成为这个时候脱贫攻坚“适可而止”的理由。近些年,大量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返贫不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扶贫对象脱贫基础脆弱、脱贫质量不高,稍遇家庭成员生病上学、农产品**波动等变故,就重新返贫。因此,脱贫攻坚既要跳离“福利陷阱”,更要跳离“返贫陷阱”。

跳离“返贫陷阱”,扶贫要提高质量。当前,不能因为非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眼红”,转而把扶贫资源匀出一块用来“贴补”非贫困户,而应在积极回应非贫困户合理关切的同时,按照既定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以钉钉子精神确保贫困短板补长、补实、补得高质量。脱贫摘帽后还要留出缓冲期,帮扶政策不变、力度不减,让贫困户稳定脱贫、减少返贫。

还要特别注重培养贫困户的发展能力,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这样扶贫才算扶到根上,脱贫才能稳定可持续。否则,一味简单输血“拖贫”,扶贫就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帮扶效果很难持久。

跳离“返贫陷阱”,扶贫要有更多“长补”思维。决战贫困,不少地方只盯着2020年前脱贫摘帽这个**目标,不少扶贫举措只顾“短脱”不管“长脱”。实际上,“短脱”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后,好多现在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还是发展短板。

因此,我们的扶贫举措要长短结合,有更多“长补”思维。比如,产业扶贫既要有短平快的增收项目,也要有见效慢但效益稳的中长线项目;扶贫工作既要聚焦提高贫困户收入等**目标,又要着力提高贫困户长期发展能力。

总之,无论是跳离“福利陷阱”,还是跳离“返贫陷阱”,都要求我们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质量,本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高质量地打赢这场摆脱绝对贫困的伟大决战。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主要困难是什么?

3楼:司马刀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发展差异很大,形成贫困的特点也各不相同,强调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可以实现各贫困地区的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基。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树立经济发展的标杆,我们在沿海地区选取了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和地区,作为了发展的“桥头堡”,并开辟出专门的区域,给予政策的倾斜与照顾,让这一部分地区率先富裕了起来。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所以,在部分地区富裕之后,我们要以先富带动后富,并最终一起走向富裕。尤其是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指引下,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具有特别意义。

第一,这有利于扶持政策集中使用,发挥“筷子效应”的最大作用。从贫困人口的分布特点来看,有连片,也有零散。所以,在扶贫实施的过程中,要集中使用好相关政策,把政策落实到特定的贫困人群、具化到每一个人,防止分散政策的“注意力”。

这就要求在政策的制定上更加注重精准,用一个个具有创新性的政策,消灭贫困,化解可能存在的“返贫”风险。扶持政策集中使用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不同政策的优势,抱团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脱贫攻坚的精准化。

第二,这有利于优化扶贫资源配置,提高扶贫工作的实际效果。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扶贫不能再搞“平均主义”,而是要提高扶贫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

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就是要在哪些资源配置在哪个位置上着力,把最好的资源匹配给最需要的人,完成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来带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这有利于把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落到实处。全面建成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而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共享成功的发展经验。

这就需要把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引向不发达地区,并因地制宜,开创出本土发展的模式。其中,最迫切的是向不发达地区的群众传输发达地区的发展思维、发展方法等,授人以渔。

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这个“牛鼻子”,需要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精准扶贫的政策举措,以产业为突破,以人才为先锋,做到扶贫先扶智,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拔穷根摘穷帽,促进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繁荣。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之一。“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同时明确了目标: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把握三个环节。按照公开透明、分级负责、精准识别的原则,通过科学有效的程序把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出来,并逐村逐户建档立卡。精准帮扶是关键,要按照“一村一计一部门”“一户一策一责任人”的要求,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

精准管理是保证,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帮扶信息档案,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其得到有效扶持。

第二,抓好三个层面。在**层面,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市场层面,要融开发于扶贫之中,融扶志于扶贫之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使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社会层面,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更好地把“帮”和“促”结合起来,形成多维联动的社会扶贫新格局,增强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

第三,坚持六级联动。**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省级负起总责,做好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下达项目、投放资金、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地级市要承担起本市扶贫开发的主体责任和结对帮扶责任,加强统筹谋划、重点攻坚和督促落实;县级要抓好落实,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乡级要实行包村包户,建立包户数、包项目、包脱贫的帮扶机制,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村级要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找准“贫根”,建好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当好“领头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第四,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基础扶贫工程,科学规划和建设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构建骨干网络、改善区域发展条件,完善末端建设。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制定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开发等扶贫行动计划,积极培育贫困地区特色支柱产业。

推进新村扶贫工程,以扶贫新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危房改造。推进能力扶贫工程,通过基础教育、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打牢脱贫致富的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推进生态扶贫工程,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计划,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资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

第五,突出三大重点。一是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因地制宜选择一批产品有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产业给予重点培养和扶持,走产业支撑的开发式扶贫路子,重点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加大第二产业比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二是突出完善基础设施。要坚持向面上覆盖、向基层延伸,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三是突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平等接受教育。要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均等化要求,着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要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