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海洋浮游生物的其中一个重要类群是浮游植物。
海洋中,浮游植物被誉为“上帝”,正是由于它们的作用,才使其他生物能够依赖它们生存,使海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浮游植物是自养生物。也就是说,它本身含有叶绿素或其他色素体,能吸收太阳光能,并利用这些太阳辐射的光能和水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产物是碳水化合物和氧气。它们本身就是一座座小型的绿色加工厂。
它们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饵料、食物和必需的能量,在生态学研究中,它们叫作初级生产力。这类生物主要包括海洋细菌和一些单细胞藻类,如硅藻、甲藻、蓝藻、黄藻等。浮游植物的数量极多,分布在世界的各个水域中。
为什么浮游植物只分布在海洋表层?
2楼:匿名用户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
因此 浮游植物是需要光合作用的 那么 你说它能在海底么??
3楼:琥珀_芷夢
浮游植物不是只分部於海洋表层,反而淡水浮游植物较海洋浮游植物多喔!
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
浮游植物(包括自身耗氧),所以只会生於水的表层浮游生活。
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因池水有机质和营养盐类的含量及其他因素不同而有显著差别。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是决定水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以致水色较浓甚至出现藻团、浮膜的现象称水华。鱼池中常见的水华。
浮游植物固碳的总量比全世界陆生植物的固碳总量都要多。浮游植物尽管微小,但(主要是)海洋扩大了它们的作用。它们死后,遗体会形成海中的“雪”连同它们所固定的碳降下,长年累月地堆积在海底,形成海底石油。
它们对地球上的气温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现在人类把石油从海底抽上来使用,又把大量的碳释放到空气中,现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过去2000万年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
浮游植物的作用是什么
4楼:北京创典文化
海洋浮游生物的其中一个重要类群是浮游植物。
海洋中,浮游植物被誉为“上帝”,正是由于它们的作用,才使其他生物能够依赖它们生存,使海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浮游植物是自养生物。也就是说,它本身含有叶绿素或其他色素体,能吸收太阳光能,并利用这些太阳辐射的光能和水中、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主要产物是碳水化合物和氧气。它们本身就是一座座小型的绿色加工厂。
它们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饵料、食物和必需的能量,在生态学研究中,它们叫作初级生产力。这类生物主要包括海洋细菌和一些单细胞藻类,如硅藻、甲藻、蓝藻、黄藻等。浮游植物的数量极多,分布在世界的各个水域中。
浮游植物的个体十分微小,要在高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楚。但有时,它们也会几个细胞或几十个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它们通常由于细胞中所含色素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每逢繁殖季节到来的时候,由于它们的大量聚集,会使海水颜色发生变化,形成赤潮。浮游植物形成的赤潮对渔业特别是贝、虾养殖业危害极大。
有些浮游植物具有富集同位素的能力,可以作为放射性同位素的指标种。例如硅藻类的中肋骨条藻就可以作为“三废”污染的指标种。
还有些浮游植物如根管藻等,在繁殖期内因为数量太多,并且聚集在一起,虽然不能形成赤潮,但却可以阻碍或改变一些鱼类如鲱鱼的洄游路线,从而使人类在鲱鱼洄游时捕获鲱鱼量降低,对渔业十分有害。
浮游植物的发光是非常显著的。如夜光藻受到刺激时能发出一种淡蓝色的闪光,多边漆沟藻在夜间能发出蓝绿色的闪光。夜晚的海中,鳞光闪闪,被人们称为“火海”、“火星潮”,这些正是由于发光的浮游植物大量聚集的结果。
浮游植物的研究
5楼:中地数媒
正如前文所说,遗传性和变异性是一切生物的本质属性 (王焕校,2000) ,生物种群对特定污染条件的响应是客观存在的 (孙铁珩等,2001) 。不论是个体微生物还是微生物群落,其生长发育都严格地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杨京平等,2002; tansley a g,1939) 。通过研究矿区塌陷塘和参照湖泊的浮游植物群落,摸清其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以及水域的营养状况,找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驱动因子,寻找最能指示其环境状况的优势浮游植物种属 (群) ,从而阐明矿区塌陷塘和非矿区湖泊限制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子,反映其浮游植物群落的构成特征,为控制塌陷塘的富营养化程度,合理开发和利用矿区塌陷塘,促进其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王振红,2005) 。
群落的研究可追溯至 19 世纪。群落的定量研究始于 hesen (1887) 对海洋浮游生物的工作,此后一段时间关于浮游生物的研究甚多。在 20 世纪前半叶,浮游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类鉴定、数量比较和个体大小划分等领域 (周晓燕,2005) 。
kolkwitz r(1912) 首先研究了德国一些湖泊中浮游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birge e & juday c (1922)研究了美国 wisconsin 内陆湖泊的浮游植物数量和内含的化学物质,是较早开始研究内陆湖泊的浮游植物的人员之一; fott b.(1931) 开始了浮游植物的 “被动浮游”特征和机理,揭示其浮游于水体中的本质; griffiths b m (1939) 对英国湖泊中的 “水华”现象的研究可以说是最早的湖泊富营养研究。70 年代以来群落生态学有明显的发展,有较多的定量分析 (如排序) 和模型模拟的研究。
到了 80 年代,wetzel (1983) 通过 《湖泊学》(limnology) 一书将浮游植物生态学纳入了湖泊学研究的范畴。reynold c s (1984) 将浮游植物生态学系统化和理论化,完成了 《淡水浮游植物生态学》 (the ecology of freshwa-ter phytoplankton) 一书,完整总结了浮游植物生态学自创立以来的研究成果; gentner s r(1983) 等人深化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研究。dokulil (1984) 则开始关注大型浅水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生态学问题。
kyong ha et al.(1998) 从 1993 年 4 月每隔一周对韩国的nakdong 河浅水域的浮游植物研究表明: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nakdong 河的富营养化程度很高,1993 年硅藻纲占优势,在春季和深秋出现峰值; 1994 年的 3、4 月优势种群为硅藻纲,5 月为绿藻纲和隐藻纲,11 月为硅藻纲。
浮游植物的季节性生长和演替受生物因素的影响,如竞争、捕食和寄生的支配,也受诸如理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人为扰动、水温、光照、电导率、ph 值、溶解氧和营养盐利用率的影响 (方文惠,2006) ,其中降水和人为扰动的强度及频率是控制浮游植物动态的重要因素 (reynolds et al.,1988; sommer,1989; reynolds et al.,1993) 。
我国于 1953 ~1956 年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人员对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众多的湖泊进行了调查,从而全面开创了我国淡水生物资源和群落的研究。国内的科研人员在湖泊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 《中国淡水藻类》、 《江苏湖泊志》等成果。孙军等(2004) 2001 年对冬季覆盖渤海 56 个测站的浮游植物进行监测,共发现浮游植物 3 门 37属 42 种 (不包括未定名物种) ,物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型硅藻为主,优势种主要为尖刺伪菱形藻、浮动弯角藻、偏心圆筛藻、具槽帕拉藻 (paralia sulcata) 和环纹劳德藻。
其中的尖刺伪菱形藻、偏心圆筛藻和具槽帕拉藻是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的关键种。他们认为: 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
同 1983 年同期资料相比发现,优势种没有较大变化,但其优势程度顺序和细胞丰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整个浮游植物群落的细胞丰度有大幅度增加。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马徐发等 (2004) 1999年 6 次采样观测到道观河水库浮游植物有 7 门 89 种,平均密度为 251.
75 ×104ind / l,平均生物量为 5.67 mg/l,优势种为肘状针杆藻 (synedra ulna) 、小胶鞘藻 (phormidiumtenue) 、水华微囊藻 (microcystis flosaquae) 、颗粒直链藻 (melosira granulata) 、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小环藻 (cyclotella sp) 和小型色球藻 (chroococcus minor) 。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现存量看,该水库为中富营养类型,并已向富营养化方向发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东湖实验站对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进行了近 30 年观测记录 (饶钦止,章宗涉,1980; 刘建康 1990,1995) 。藻类群落的组成也显示了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群落 20 年间的明显变化。在 1956 ~1957 年,甲藻的数量占第一位,硅藻次之,这两门藻类占藻类总数的 60% ~70%,蓝藻和绿藻加在一起的数量比甲藻和硅藻的数量要少得多。
60 年代以后,蓝藻和绿藻的藻类数量增加到全部藻类总数量的 50%。蓝藻越来越突出,硅藻则已退居很次要的地位 (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2002) 。王振红等 (2005) 通过分析淮南矿区生态环境对塌陷塘水体的影响及不同时序采煤塌陷塘浮游植物的种类变化,**了塌陷塘浮游植物对矿区生态变化的响应,阐述了塌陷塘的浮游植物演替不同于一般的水库和湖泊,其特殊性较为显著。
微小的浮游植物有哪些?
6楼:匿名用户
团藻,小球藻等绿藻们植物,鱼腥藻等蓝藻们植物,基本上藻类都算是浮蝣植物
7楼:对不起我爱你
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cyan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金藻门chrys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隐藻... ,淡水浮游植物包括蓝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裸藻、和绿藻八个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