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都有哪些环节,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具体是怎样环节的?

2021-01-13 15:30:20 字数 4563 阅读 3992

1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一年中或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初侵染和再侵染、传播等三个基本环节。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具体是怎样环节的?

2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病原物的活动,随着气候季节性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期,通常在一年中有明显的活动期和休止期的交替。例如一年生植物的病原物,一般在收获后进入休止期。休止期即是病原物的越冬、越夏时期。

病原物不同,越冬、越夏场所及方式也不同。多数真菌以有性孢子(极少无性孢子)、休眠菌丝或菌核、菌索在种苗、土壤、肥料、田间病株、残株上越冬、越夏。细菌主要在种苗、田间病株、残株上越冬、越夏。

病毒主要在寄主(包括野生寄主植物)、传毒昆虫体内越冬、越夏。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往往成为下一个生长季节的病原**,也即是病原物的初侵染**。由初侵染产生的病原物引起的以后各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具有再侵染的病害,在田间发生时,往往先出现中心病株,经过再侵染,逐渐从形成发展中心,进一步蔓延扩散,以至流行。再侵染的方式,多数真菌通过无性孢子完成再侵染,也有通过有性孢子和菌丝体的,细菌主要通过雨露、流水的帮助而实现再侵染。对于只有初侵染而无再侵染的病害,只有设法消灭初侵染**的病原物。

病原物的传播,是病害侵染循环各环节之间的桥梁。病原物传播的动力,有自身的,也有自然的。各种病原物传播的方式不同。

真菌孢子主要靠气流及雨水传播,细菌主要由雨水和昆虫传播,病毒则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线虫的卵、卵囊等主要由土壤灌溉水或流水传播,寄生性植物主要是随农作物种子及鸟粪传播。

求什么是植物病害侵染循环?都有哪些环节?拜托了各位 谢谢

3楼:鲁能是冠军

植物病害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相同季节再度发生的整个过程。环节有:1、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2、病原物的传播。3、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简述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4楼:养花大全花花

侵染循环的概念:侵染循环是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侵染循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初侵染和再侵染

初侵染的概念:越冬以后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发育后进行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再侵染的概念:在同一个生长季节中,初侵染以后发生的各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单病程病害的概念: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一个侵染过程的病害,称单病程病害。

多病程病害的概念: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个侵染过程的病害,称多病程病害。

注意:1.植物病害的潜育期和再侵染有密切的关系。病害的潜育期短,再侵染的机会就多。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而缩短了潜育期,就可以增加再侵染的次数。

2.对于有再侵染的病害,除清除越冬病原物外,及时铲除发病中心,消灭再侵染源,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病原物的越冬

病原物的越冬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2.有病植物,3.病植物残体,4.土壤肥料

注意:病原物越冬期间处于休眠状态,是其侵染循环中最薄弱的环节,潜育场所比较固定集中,查明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加以控制或消灭,是防治植物病害争取主动的有力措施。

(三)病原物的传播

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有:

1.气流传播,2.雨水传播,3.动物传播,4.人为传播

应注意:病原物的传播是侵染循环各个环节联系的纽带。借助于传播,植物病害得以扩展蔓延和流行。

了解病害的传播途径和条件,设法杜绝传播,可以中断侵染循环,控制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望采纳,谢谢!

5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病害侵染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在病害整个侵染循环中,病原物经过越冬越夏,通过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再转入休眠状态,使病害在田间得以反**生和延续。

6楼:宋长逸衷寿

侵染循环

植物的传染性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一次发病的过程叫做侵染循环。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病害侵染循环的特点来设计的,所以病害的侵染循环是病害研究的中心问题。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病原物的传播。

1.病原物的初次侵染与再次侵染

初次侵染是生长季节田间发生的第一次侵染。在初侵染发生后所产生的繁殖体进行的侵染叫再次侵染。初次侵染的病原物主要**于越冬越夏场所。

再次侵染的病原物来自当年寄主上产生的病原物。有些病害一个生长季节只有一次侵染,而没有再次侵染,如:禾谷类黑穗病等;有些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里可以有多次再侵染,如各种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等。

2.越冬越夏

当生长季节结束,寄主植物收获或转入休眠,这时病原物的侵染活动也暂时中止,直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再继续侵染为害。病原物在冬季的休眠就称为越冬,在夏季的休眠称为越夏,那么病原物又在**越冬越夏呢?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归纳起来可分为6种。

(1)田间病株田间病株是很多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场所,尤其是那些二年生或多年生的植物,如在华北地区,小麦叶锈病菌是在病叶组织中越冬。

(2)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病原物常在种子、块根、块茎或鳞茎内外越冬。小麦散黑穗病菌潜伏在小麦种子里,甘薯黑斑病菌在薯块上越冬;姜瘟病菌在姜种上越冬。

(3)病株残体

发病植株或器官死亡后的病株残体也是很重要的初侵染**。苹果炭疽病菌是在残留树上的僵果或病果苔上越冬。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在玉米秸上越冬的。

(4)土壤土壤是多种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例如枯萎病菌、小麦全蚀病菌、白粉菌的闭囊壳等等都在土壤里越冬。

(5)土杂肥混有病原物的牲畜粪便,或用病株残体堆制的肥料,未经充分腐熟,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

6)昆虫和杂草在寄主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可在虫**内或杂草寄主上越冬,如小麦丛矮病毒可在灰飞虱体内越冬;黄瓜花叶病毒可在一些蓿根性杂草如反枝苋、荠菜、小蓟等上越冬,并成为来年的侵染**。病原物在上述场所中度过冬季或夏季后,当新的生长季节开始时,这些场所便成为病害的初侵染**。

3.病原物的传播

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必须传播到植物体上才能发生初侵染,在植株之间也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引起再侵染。病原物的传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气流:风力可以将病菌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小麦锈病菌的夏孢子可随风传到1000公里以外。

(2)雨水和流水:病原物可以借雨水冲刷、雨滴反溅和雨后或灌溉造成的地面流水进行传播。例如苹果炭疽病菌和茄子绵疫病菌等,是通过雨水的飞溅进行传播的;白菜软腐病菌、苹果白绢病菌等,则是靠流水进行传播的。

(3)昆虫和其它生物:许多植物病毒都是依靠昆虫传播的,象引起多种蔬菜病毒病的黄瓜花叶病毒是由蚜虫传播的;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小麦黄矮病是由麦蚜传播的。

(4)人类的各种活动,常常帮助了病原物的传播。例如调运种子、苗木是病原物长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嫁接、整枝、打杈、修剪等活动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途径。

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7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病害侵染循环是指一种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生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在病害整个侵染循环中,病原物经过越冬越夏,通过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再转入休眠状态,使病害在田间得以反**生和延续。

8楼:匿名用户

指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侵染循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初侵染和再侵染

初侵染的概念:越冬以后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发育后进行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再侵染的概念:在同一个生长季节中,初侵染以后发生的各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二、病原物的越冬

病原物的越冬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

1.种苗和其他繁殖材料,2.有病植物,3.病植物残体,4.土壤肥料。

三、病原物的传播

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有:

1.气流传播,2.雨水传播,3.动物传播,4.人为传播。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有哪些时期?

9楼:奶思呀呀

初侵染时期、再侵染时期、越冬阶段时期等。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

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

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

10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病原物从侵染到寄主植物病状出现的过程,简称病程,侵染程序一般分为以下3个时期: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循环?

11楼:匿名用户

侵染循环是指病原菌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引起第一次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第一次发病的整个过程。

病原菌种类不同,其越冬越夏场所和方式不也不同

12楼:兜里没糖糖

会的植物青岚性病害会循环的

植物病害的侵染过程有哪些时期,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

1楼 奶思呀呀 初侵染时期 再侵染时期 越冬阶段时期等。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 初侵染病程 。 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 气流传播 水传播 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 开来,进行不断的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类型有哪些环境化学

1楼 爆头战斧 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 如灰化 后将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6 1 植物提取法是利用一些植物对某种重金属的吸收和在地上部的蓄积,并通过收获地上部达到减少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