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由此业致卿相,亦不愿女曹为之的解释

2021-01-12 18:46:08 字数 5501 阅读 3854

1楼:天既广

这个是《颜氏家训》的一句,完整的是: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

即使(你们)能依靠这个技能,做到卿相这样的**,我也不愿你们去做。

你那里的“女曹”同“汝曹”,是你们的意思。

文学的特征

2楼:匿名用户

文学的特征是:可以表达感情,增长知识,诠释历史,是时代精神和感情的结晶,是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文学体现心量,历史体现知量(识量),哲学体现智量。文学体现心量,指的是文学体现丰富的情感量、情思量、良知量。也可以说是诗量、“气”量、歌哭量、泪水量。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说“文学是哭泣”,文学拥有最多的歌哭,最多的喜怒哀乐,历史、哲学都不能歌哭。法国作家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表现了人性的丰富;巴尔扎克写《高老头》,表现了人性的凄凉,写到了极致。这些都是“心量”。

扩展资料

关于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第一,与**、绘画、雕塑等其他的艺术形式相比,文学的想象力更强。虽然绘画、雕塑等也有“想象”,但它们无法天马行空。只有文学才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所谓“赋四海于一瞬,挫万物于笔端”(陆机),唯有文学才可能做到。

第二,文学能够进入人的内心世界,但其他艺术不能或只能部分地表现人的内心。比如达·芬奇的《蒙娜莉萨的微笑》,只能部分地表现人的心灵,但如果通过文学作品来写蒙娜莉萨,就可以尽情地表现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可以说正是文学作品中的“蒙娜莉萨”。我们从安娜·卡列尼娜这个形象中,可以读到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即更加深广的内心图像,也就是更丰富复杂的人性内涵。

安娜·卡列尼娜内心所展示的人性多方面的冲突,包括妻性、母性、情性(情人性)的冲突,是蒙娜莉萨的艺术形象难以企及的。

3楼:闹中取静

文学,是一种人类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

一种艺术方式。文学的特征是:可以表达感情,增长知识,诠释历史,是时代精神和感情的结晶。

文学的特征是和文学的属性紧密联系的,也即是说文学的特征是由文学的属性所决定的,在第一章中,我们把文学的属性归结为三个方面:意识形态性、审美属性和语言属性,而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文学的审美属性。从审美的属性方面来说,任何一种审美活动都具有形象性、想象性和情感性的特征,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亦然。

从意识形态的属性和语言属性方面来说,文字正是以想象的方式,通过语言媒介而构筑的渗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感性形象来体现它的意识形态性的;而从想象性方面来看,文学作品虽然是作家在想象中构筑的世界,但是它又以种种手段反映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因而文学的想象还涉及到文学的真实性问题。总之,从文学的属性出发,文学具有着形象性、真实性、情感性和符号性这四个特征。

4楼:沫子

纵观西方文论发展史,有关文学本质的论述经历了:模仿论——表现论其他关于文学本质的论点:

弗洛伊德:文学是性本能的转移与升华。

海德格尔: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家园。

卡西尔:艺术是一种符号。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1﹒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2﹒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3﹒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

从文化途径看文学,文学是文化。

从审美角度考察文学,文学是审美。

从惯例立场看文学,文学即惯例。

中国当代学者对文学本质的认识:

文学是关于生命的书写。

文学是通往心灵的时空隧道。

文学是精神的栖息之地。

文学是灵魂的叙事,是人心的呢喃。

文学是虚构的、审美的、让人愉悦的。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文学以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反映生活。(曹廷华)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童庆炳)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

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存在形态看,是假定性和逼真性的统一。

(假定性和虚幻性是文学形象最基本的特点)

第二,从审美认识看,是具体性与概括性的统一。

通过选择、提炼、加工,创造典型形象去反映生活的本质。高度的概括性是文学作品形象的内在特质。

第三,从艺术功能看,是表现性和感染性的统一。

表现性:表现社会心理内容;表现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形象是情与理的统一。

感染性:形象在欣赏中要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以此来感染读者。

什么是文学典型

5楼:西墙日影

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

虽然中西都有典型论,但典型(tupos)的概念,却基本上是由西方文论创立的。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7世纪以前,强调典型的普遍性和类型性。

西方的典型观基本是类型说。如狄德罗就认为:如果“屠瓦拿财务员是某一守财奴”,“格里则尔神父是某一伪君子”,而文学作品中的“守财奴”和“伪君子”却“是根据世上所有的一切屠瓦拿和格里则尔来形成的。

这要显出这类人物的最普遍最突出的特点,这不是恰恰某一个人的画像”。

18世纪后,开始了由重视共性到重视个性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占主导的时期。黑格尔便是这种观点的代表,下文还将论及。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趋于成熟,把人类的典型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艺术中心的转移,西方关于典型的研究相对显得沉寂,而马克思主义典型观,却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应用和发展,并成为中心议题之一。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楼:琴茶一脉

文学典型是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艺术形象,是通过个别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必要的文学手段。

文学是创造,充满作者的想象和虚构。按照门牌号码去找文学典型是永远找不到的。塑造典型的关键在于怎样把生活的真实性和艺术的浪漫型辨证地统一起来。

但在生活的真实性的艺术的浪漫性这两者中,生活的真实是根本,是艺术浪漫性的基础。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必然导致文学失真,而文学一旦失真了也就会失去生命。

文学典型作为符合人类审美理想的一种范型模式、文学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它是指写实型作品语言系统中呈现的、显出特征的、富于审美魅力的、含有丰富历史内蕴的性格。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但这是共性融于个性中的统一——而绝不是二者的机械相加。个性与共性在艺术中是不可分割的,而个性具体的而已。鲍姆嘉说:

“个别的事物是完全确定的,所以个别事物的观念最能见出诗的性质。”歌德说“理会个别,描写个别是艺术的真实生命。”但是,单纯的个别并不能构成典型,典型是经过概括了的个别。

黑格尔说:“艺术所应该做的事不是把她的内容刨平磨光,成为一种平滑的概念化的东西;而是把她的内容加以独特化,成为一种有生命的个性的东西。”现实生活中人物都是个别的具体的存在,因此,文学典型应当以“鲜明的个性描写”作为前提。

文学典型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形象,首先是她比一般的艺术形象具有更高的艺术成就,更能满足读者的审美要求;其此是她能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集中地概括到艺术形象中去,从而能够启发读者更深刻地认识生活中的真理。

每一个文学典型,本身都是一个世界——它是一定的生活的高度的浓缩与凝聚。在一部大型叙事作品中,如果人物立不起来,作品便不会有生命——只要人类和人类的生活还确确实实存在着,文学就不能不去描写人和人的命运,就不能不去追求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从中外文学史上看,凡传世巨著,都是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典型的,概莫能外。

文学大师在塑造典型时总是把她放到生活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让她和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生活发展的历史潮流和广阔背景就会给典型的艺术注射进丰富的时代内容。

所有的文学典型都有自己特定的时代胎记!

典型与形象的关系:

艺术形象可以分为一般与典型两个层次。艺术典型是艺术形象的升华,是高品级的艺术形象。形象与典型的区别在于是否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广的概括性以及二者是否达到了有机结合。

文学典型的基本特征

(一)广泛深刻的概括性

与形象的概括性相比,典型的概括性具有更突出、广泛、深刻的特点。

突出的代表性:集中概括了生活中某一类人或社会现象的共同特征。

巨大的普遍性: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广泛。

深刻的思想性:对社会现象的概括深刻。它能够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反映历史发展的某些必然规律。

注意辨别典型性与阶级性的差异。

(二)鲜明独特的个别性

典型具有十分鲜明、生动、独特的个别性,独特而鲜明的个性是典型具体形态的标志,是典型的不朽艺术生命的魅力所在。

独特的个性:外部形态表象的鲜明独特、内在精神与性格本质的独特、现象形态的不可重复、个性的丰满。个性越丰富就越独特,就越具有艺术生命力,就越能反映个性所存在的世界的情状。

个性的丰富是“一”与“多”的统一。

(三)个别性与概括性的有机结合

典型与一般形象的区别,还表现在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有机性。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共性与个性融为一体,共性通过个性而存在和显示;

二、典型是一个生气贯注的整体,是一整个“世界”。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

典型环境:指人物具体生活环境与时代的统一,是作品中人物生活于其中而又体现了时代特点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具体生活环境。

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生存并显示社会的某些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人物形象。

恩格斯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是要求注意人物、环境与时代的统一,即不仅要作到使作品中人物形象与其具体生活环境统一,而且要真实反映人物和环境存在的时代背景与氛围,否则就不典型。因此,塑造典型环境是刻画典型人物的关键。

文学典型的魅力

文学典型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文学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而呈现出无穷魅力。这种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以人的生命形式所展现的生命的斑澜色彩。性格的魅力来自于作家塑造的灵魂的深度,这种 “灵魂的深度 ”,一方面是作家的慧眼所在,一方面是文学典型的必备性格。

作家通过典型人物性格、情感和灵魂的细致刻画,显示了一种历史的深度、批判的深度和审美认识的深度,从而给人们带来无穷的魅力。

第二,典型的魅力还来自于它的真实性。典型的真实性,应含有丰富深刻的历史意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通过卓越的个性刻画,揭示出更多的政治和社会的真理,体现出历史的必然趋势。此外,文学典型的真实性,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即通过典型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第三,文学典型的魅力还在于它合乎理想。典型是人类根据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创造的艺术至境形态,它是合乎人类心理愿望的审美的升华物。文学典型总是登峰造极地体现着审美理想,所以,审美理想的魅力,也构成了文学典型的魅力。

第四,文学典型的魅力还来自它的新颖性。新颖性就是典型创造的独创性。文学典型总是古今惟一的,以鲜活的生命形式呈现的十分独特的 “这一个 ”。新颖的东西,总是具有魅力的。

文学典型,是指高出一般人物形象的文学人物,这种文学人物或概括了某种性格,或浓缩了某种社会现象,因而超越了这个人物成为一种特指的普遍称谓。因此,中外伟大作家在他们的不朽作品中,创造的文学典型,才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