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贴春联还是先放鞭炮,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贴春联?

2021-01-12 14:55:08 字数 5416 阅读 4535

1楼:嘤嘤嘤少女猫

年三十白天贴对联,晚上(凌晨)放鞭炮。

春节是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月朔日,所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贴春联、放鞭炮,并祭奠祖先、除旧布新。

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平时住在深海,每到逢新旧岁之时,“年”就会出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这天,人们都会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但是有一次“年”被一家门口晾晒的红衣服吓走了,到了另一处的时候,又被灯光、响声吓得狼狈而逃。

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红色、响声的弱点,所以就在除夕这天贴上红色的春联、并燃放爆竹。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贴春联?

2楼:圣诞老东东

一、春节放鞭炮的原因:

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后,发时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二、春节贴春联的原因:

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时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以缀新年。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扩展资料

春节的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

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3楼:何处惹丨尘埃

1、放鞭炮的原因: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

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2、贴春联的原因: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中国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4楼:匿名用户

为什么贴春联:

1、继承传统文化

春节贴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从宋朝起一直在民间传承,到了明清时期,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而我们每逢过年,都会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

2、增加喜庆氛围

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写一幅或者买一幅大红的春联贴在家门口,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种类很多,一看到春联,我们都会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因此,过年贴春联也为春节这个重要节日,增添了非常喜庆的气氛

为什么放鞭炮:

1、辞旧迎新之意

在远古传说中,有一种凶兽叫“年”,专门在除夕的时候出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会在春节期间以鞭炮和火光、红色的方式把怪兽吓跑,鞭炮在燃放的过程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也为节日增加了欢乐的气氛。

5楼:秀我

主要是辞旧迎新,祛邪之意。因为古代有年兽的传说,有关于它的各种传言,说是为了吓唬这个怪兽才贴上春联,燃放鞭炮的,这也算是一种解释吧。其实即使到了现在,也还是有好多的人觉得贴春联放鞭炮就是为了辟邪,为了把那些不好的事情都赶出门外。

要说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从秦朝开始就已经沿袭这种习俗。那时候人们觉得贴春联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把来年想要实现的愿望都写在春联上,期盼着能够实现也期盼着能够有一个好的运气。

就现在而言也是这样,人们春节的时候就要穿上新的衣服,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也就寓意着有一个新的开始,其实这都是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期许罢了。

6楼:华德榨油机厂家

传说很久以前,一种叫“年”的凶猛野兽,经常在深冬季节出来伤害人们。但是“年”有三怕:怕声响、怕红色、怕火光。所以到了春节,人们都喜欢放响亮的鞭炮,贴大红的春联,来吓跑“年”。

春节(spring festival)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

7楼:郁秀英计甲

春节贴春联的原因: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怪物叫“年”,每当过年时它都出来害人。后来人们发现它害怕红色,便在门的两旁,贴上了一对红纸。

这样“年”就不敢进村了。于是过年贴对联的习俗就这样被延续下来。贴春联是我国民间的一大习俗,春联寄寓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祝福和希望。

放鞭炮的原因: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哔哔叭叭的鞭炮声除旧迎新,驱赶年兽。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后来人们发现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后来人发明了鞭炮和纸,就用鞭炮就代替了爆竹。

8楼:—枯荷听雨声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9楼:李华奎大哥

原本在深山老林里面有种怪物叫年,每当过年,它都会出来把人吃掉或者把食物给吃掉,所以人们必须要跑到后山里面去躲避年,不过有一个新年,有一家全部都跑了,结果还剩下一个小孩儿没跑,不知从何处来的老爷爷,给那个小孩儿三张红纸,并叫他剪成灯笼、披风、鞭炮,当年一来,小孩儿就拿着红灯笼照他,年第二次来她就披着披风手拿鞭炮点燃,噼里啪啦,年被吓跑了,当那些躲在山里的人们回来,小孩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们,后来他们那些人们都贴上了对联,挂上了红灯笼、放起了鞭炮,从此以后就流传下来了。

10楼:匿名用户

说有一种叫年的怪兽,过年的时候,他会去抓小孩,带到山上,然后把小孩吃掉,然后大家便年年贴红色的对联,放鞭炮,年怕响声红色,就被吓跑了

11楼:匿名用户

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后,发时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12楼:匿名用户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春联的另一**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放鞭炮作文,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放鞭炮作文60字

1楼 用户名用 传说很久以前,一种叫 年 的凶猛野兽,经常在深冬季节出来伤害人们。但是 年 有三怕 怕声响 怕红色 怕火光。所以到了春节,人们都喜欢放响亮的鞭炮,贴大红的春联,来吓跑 年 。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放鞭炮作文60字 2楼 樊妆轿 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 春联贴起来了,春节的脚步...

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1楼 知道大百科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贴对联放鞭炮是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习俗。 原始意义是为了驱邪 避邪。 现在是为了增加了喜庆元素。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2楼 匿名用户 在古代贴对联一开始是贴门神,是用来辟邪的,慢慢的演变成了对联,意思也变了,是为了给来年有个吉祥的话语。放鞭炮一开始是为了赶走年...

妈妈去世两个月,春节能贴对联放鞭炮吗

1楼 爽朗的子卿 不要贴春联,可以放鞭炮,别去朋友家拜年 2楼 祈祷 不能要过三年,也要看你们那里的风俗 3楼 百度用户 应该不能,各地风俗不一样,我们这第一年不能第二年是贴紫色什么的颜色 4楼 我们村的老男人 风俗不一样啊,我们这也贴,可是是绿色的,第二年紫色的,第三年才红色 5楼 匿名用户 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