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习俗

2021-01-12 06:18:08 字数 5214 阅读 7682

1楼:因缘法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永定,是纯客家县,是福建拥有最多的土楼的县,总共23000多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因为永定为客家县,因此,它的习俗与一般的客家习俗是一样的。所过的节日,与我们汉族大同小异。婚姻习俗与汉族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就不多说了。

主要的不同之处,比如:客家话,是自成一体的,和广洲话一般,如果没人翻译,听起来和外语没有多少区别。

还有就是建筑了,最著名的,就是土楼了。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分方形,圆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脚楼等多种内型。

永定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方楼1000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的土楼有-福建土楼王-承启楼,土楼王子-振成楼,土楼公主-振福楼。其中,承启楼是福建土楼当中建筑规模最大的,2010年进入世界吉尼斯最大土楼纪录。

还有就是民居的围龙屋。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呈椭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

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正屋——横屋外层便是半月形的围屋层有的是一围层有的二围层围龙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围屋间拱卫着正屋形成一道防御屏障围屋间窗户一般不大是自然的瞭望孔、射击孔便于用弓箭、土枪、土炮等武嚣抗击来攻之敌。围龙屋的设计建筑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

介绍一下福建的土楼历史及人文风俗!

2楼:匿名用户

福建土楼历史:

福建土楼最早建于唐代,而现存的还是以清朝康熙年间至上世纪70年代所建的土楼为主。永定是土楼的发源地,后建的南靖土楼群,据说也是永定的师傅所建。

永定的土楼主要以圆寨和方楼为主,而圆寨在建筑学上是最具代表性、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在崇山峻岭之间,圆寨宛如一天外来物,突兀眼前。巨大的圆形恍惚与天穹呼应,朴实的黄土墙又如此贴近大地。

建筑上圆寨巧妙地利用其圆筒状结构均匀传递载荷,墙体之中埋有竹片木条等韧性物料,因此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至今仍未有土楼因**而倒塌的记录。圆寨土楼还利用其厚达一米的土墙体,在圆寨内部形成一个小气候带,既能保证冬暖夏凉,又能保持寨内的湿度。

当然圆寨最重要的作用还数抵御外敌,在历史的长河里,这里曾属于赣闽粤三不管的地带,客家人经常遭到土匪、倭寇的袭击,且不同姓氏间的家族武装冲突也经常发生。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要建造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聚族而居,以保性命,客家土楼也因此诞生。因此一谈起抵御外敌,老人们总有说不完的“敌人久攻不下,土楼安然无恙”之类的故事。

除此之外,老人们最为自豪的就是客家人自创的在红土壤中加入红糖、蛋清和煮熟的糯米饭作建筑材料建造厚实的土墙,据说这是为进一步加强泥土的黏性,以加固墙体。

人文风俗:

福建土楼人家的婚姻、喜庆风俗——土楼人家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土楼人家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土楼人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土楼人家虽不免亦存在重男轻女的成见,但总体上,男女关系还是较平等的。如,土楼人家妇女与男子在家中同样力作。因此,女子在娘家时,与兄弟平等;出嫁时, 父母重视其婚嫁,夫家也必须按传统礼节,循规蹈矩,才能娶得好媳妇。

客家人的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六礼”。随着社会的变迁,虽有更改,但大致上还是参照旧制办理。六祀仪式:

“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和古之"六礼"大同小异。婚礼仪式中,仍有闹房,圆房等旧俗。

新娘出嫁后第三天,娘家宴请女儿,女婿,谓之“请三朝”。这天,女儿不能在娘家住宿,一定得赶回夫家。有些乡间,娘家过几天请一些妇女亲友到女儿家中做客;或娘家请女儿回家做满月酒(结婚满月时)。

男女亲家各择日期,设宴互请,谓“上门”,以求加强两亲家间的往来。

结婚宴请宾客,俗称“喜酒”,礼节甚为隆重,过去尤其如此。其中,女方到男家的客人叫“大客”;男方要在门前放鞭炮迎接,他们未到席,不能开宴。新郎要在母舅的首桌执壶,从母舅开始轮流斟酒。

宾客按尊卑远近、长幼入席,外戚尊,本族卑。厅堂左上为首席,右为次,上坐老人,下陪客等等。

其他婚姻形式,如抱童养媳,赘婚,转亲,换亲,改嫁等。有些现正逐步少见,消失。

寿礼,土楼人家有一种不成文的习俗,即男女上了60岁,尊称为上寿,好命之人。做生日时,子女均要做寿面,用3牲(猪、鸡、鱼)敬请天地,请上寿的父或母端坐厅堂,接受子女礼拜。有钱人家,还要宴请亲朋好友。

小儿弥月礼,在土楼特别重视男婴满月。满月之日,要在自家厅堂贴上新丁名字,挂上写着“添丁”两字的红灯笼,还要到祠堂报丁,请来亲房叔伯吃满月酒。酒席间,做母亲的要把满月男婴抱出来让大家恭维一番。

入学高中礼,自古有之,现已发展成时尚习俗。如果土楼里谁考上大学。做父母的就杀猪请客,本土楼里的人家就会感到光荣。

请客时,全楼的人家都会做自己家里最好的菜和酒拿出来宴请客从,气氛十分热烈。

土楼的“二次葬”风俗——“二次葬”,是客家人最普遍采用的葬俗,山区多挖洞穴墓,平原地区多挖仰穴墓。其共同点是把先人的尸体埋葬三五年后尸化干净时,将骨骸拾起抹乾净,按人体骨架结构,自下而上叠放入“金罂”(一种陶缸)内,“金罂”盖内写上死者世系姓名。有条件的将“金罂”葬入新坟,无条件造坟的将“金罂”寄放在安全的山间岩洞中,或在山坎上挖一小龛寄放,如村中筑有集体“阴城”的,则寄放于“阴城”。

安葬先人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福荫后人,因此,要安葬先人的主家首先要请风水先生选择阴宅地点选定吉日,这种墓式选在山地荒坡上,先葬尸体,三五年后把死者骨骸盛入金罂重新安葬。这种二次葬的风俗为绝大多数客家人所采用。

客家人的祖墓是坐椅地堂式。这种坟墓是依山势或坡地而建成,前低后高、左右象靠椅扶手的形式,墓碑前一般有半圆形旱池叫坟堂,这种式样在客家地区流行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从一些留至今日的宋、元、明古墓,大多都属这类,客家地区举目都是山野荒坡上。

传统的“风水阴宅理论”,长期以来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如风水先生在为你的祖宗择阴宅时。要是预言你家族中会出读书人,人们会把它当作一种“精神支柱”。

3楼:匿名用户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福佬人为主的漳州市,福佬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

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在70年代之前,流行“客家土楼”一词,随后调查研究,发现土楼并非客家人独有,闽南人的土楼比客家人土楼还要多。一些学者的研究显示,在客家人从中原迁移到福建之前,漳州的闽南人已经有土楼,土楼之根源在闽南漳州。把闽南土楼称为客家土楼是不够全面的,因此学界转用福建土楼一词概括闽南土楼和客家土楼。

中国***文物局立福建土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有关单位也是以福建土楼一词申报世遗的。不过最著名的土楼如振成楼,承启楼,田螺坑土楼群的住户是客家人。

2008年7月福建土楼46处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初溪土楼群、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华安县大地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及怀远楼、和贵楼。

历史背景:以客家土楼为代表的该类型建筑,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

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

土楼的起源,可追溯到唐朝陈元光戍兵漳州,58姓落户闽南。闽南许多圆形山头,至今还遗留古代兵寨的遗迹。圆形的山头自然不宜筑方形山寨,因此山寨遗迹多呈圆形。

这些圆形山寨便是圆土楼的原型。最初的圆形兵寨只有一层,后来逐渐演变为民居,为了节省耕地,便向高发展,成为多层圆土楼。客家系由中原迁移到闽南,带来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因防卫需要,建立厚土墙,这便是最初最初是五凤楼和方土楼的**。

由于圆形的土楼,可以用同样长度的外墙,包围着最大的公共庭院,在高层了望点的视野,比方楼宽阔,因此也被客家人纷纷采用。

1986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计一郎带领十多人的考察组来到福建考察,回国后出版专著[5]、举办展览。他报告:“在布满梯田的谷间,圆土墙的建筑物,星星点点地散布在群山之间。

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一样,环形屋顶漂浮荡漾在烟雾之中。”神秘的福建土楼于是为外界公众所悉知。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以土楼为图案的“福建民居”特种邮票。

1999年美国盖蒂保护所付所长 内维尔·阿格纽(neville agnew)到福建南靖考察福建土楼。他说:“这是我所见到的最漂亮的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民间建筑”。

2002年1月31日,中国***文化遗产委员会向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申报,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1689 “福建土楼”。

2008年7月6日 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楼的防卫系统:土楼的外墙底层多由花岗岩石块和大粒河卵石磊成,以三合土粘连,厚度1米至2米,不怕敌人火攻;厚实的土墙,弓箭子弹不入,还可以抵挡炮弹。1934年**军包围据守一座土楼的农民起义军,曾炮轰土楼,19发炮弹只在土楼外墙留下小坑[11]。

石墙部分一般向下深筑2米,以防敌人挖地洞。外墙底部不开窗,十分严密。大门的门框由大块花岗岩凿成,大门用二三寸厚的木板制造,外包铁甲。

为防敌人火攻,大门顶部筑有灭火水槽。土楼外墙最高层,四周设有射击孔,土楼人家可以从射击孔用火枪居高临下射击来犯的强盗或敌人。射击孔外小内大,便于枪管左右上下移动。

土楼的环形走廊,俗称走马廊,利于防卫队和弹药的调动。一些土楼如二宜楼,没有走马廊,代之以紧靠外墙内壁的环形通道,作为战时兵员弹药调度。福建西南许多村落的土楼,更聚合成土楼群,形成联防布局,易守难攻。

土楼底层仓库储备粮食弹药,可以维持几个月。在紧急情况下,土楼内还有隐秘的地道,通往邻近土楼或田野,便于居民撤退。

建造:土楼的营建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就地取材,由红壤(生土)掺上衫木、鹅卵石、石灰、细砂、竹片、糯米粉汤、红糖、蛋清夯造而成。因此大型的土楼需要家境殷实的人家集数代人之力才能造成。

结构一楼为厨房,二楼贮藏粮食堆放农具,三楼卧室。

一楼、二楼不向外开窗。三楼以上才对外开窗。

有的土楼在高处建有瞭望台。

中国和外国的风俗习惯有什么不同,中国和美国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

1楼 匿名用户 中国上下五千年,比较保守!外国人比较开放 中国和美国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 2楼 上海儒森教育进修学校 1 中国人比较谦虚,很多时候都不愿意太表现自己。而外国人多数比较直接,他们面对别人的称赞一般都是表示感谢。 2 在一些公共的场合我们一般是用握手的礼仪,而外国很多地方是用拥抱的。 ...

传统春节有哪些禁忌习俗,过年的习俗与禁忌都有哪些?

1楼 悦喜事业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 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 扫房 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 掸尘 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

19日本的风俗习惯礼节和中国的有哪些不同

1楼 夜秋雨星 日本与中国风俗习惯礼节的不同有很多,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比如 日本人爱喝酒,常常也同中国一样 无酒不成席 。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却同中国人不一样。 中国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干为敬。日本人则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断地为对方斟满酒,他却不喝。而且为了表示诚意,往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