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z光阴的故事
淮海战役的胜利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围歼黄维兵团于碾庄,第二阶段是围歼黄维兵团于双堆集。两黄兵团覆灭,国君败局已定,第三阶段追歼杜聿明集团不过是完美收官而已。
但是胜负的关键点其实在于国君方面有太多的高级将领是中工卧底。
没有何基沣、张克侠2万人的临阵倒戈,黄伯韬就不会被华野围于碾庄。
没有廖运周师的临阵倒戈,黄维兵团也不会被中野困死在双堆集。
如果两黄兵团不灭,能与杜聿明集团会师徐州,国君虽然不能取胜,但也大有可能可全身而退。
大战之际,关键时刻,位于前线关键地段的部队,一再的发生上万人的部队突然倒戈。这个仗想不输是不可能的。
然而对于国君来说,还有更要命的事情。
淮海战役初期国君方面担任徐蚌会战战役策划的郭汝瑰中将也是中供地下档,整个淮海战役国君的战役布局就是由这个中工的卧底策划的。淮海战役还没开打,国君的战役部署还没传达到部队就已经被传送到供君方面了。战役期间国君的调动部署,除了杜聿明集团的出逃瞒过了郭汝瑰没被粟裕事先得知外,国君所有大的调动都被郭汝瑰事先报告给了中工方面。
这样的打法,淮海战役国君不输简直就没天理了。
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5
2楼:天琴天谴
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
一、人民的支持和帮助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方面有来自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农民543万支援前线(支前),河南在淮海战役期间有200多万民工支前,数量上仅次于山东。动员“民工共220余万人”;“运集粮食达4亿3千多万斤”。
民工除修路运粮之外,还协助部队挖掘交错纵横之包围濠沟,使被围中之**机械部队动弹不得,在战役中作用甚大。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
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扁担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元帅总是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乡亲父老用小车推出来的。粟裕将军也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当时苏军控制)的炮弹。
山东的小推车自不必说,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有700多万人加入到支前行列,将4亿多公斤粮食及大量作战物资运达前方,保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东北军工企业在1947-1950年4年时间里,共生产日式三
八、九四、一二四和美式七五山炮弹54万余发;药筒26万余个。
自配m式野山加引信9.5万个,改产掷弹引信55.6万个,修理旧引信16.
2万个;生产美式、日式底火60.9万个;雷管24万只,60迫击炮1430门;冲锋枪1563支;生产弹体钢3000多吨,各种型号无烟药450吨。
其中,除为辽沈战役提供百余吨炸药外,绝大部分通过大连经海路越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送到山东半岛东端俚岛的解放军军物资接送站,再由山东支前大军用成千上万辆小推车浩浩荡荡推往华东前线。
解放军占领徐州后,民工仅用二十天就把陇海、津浦线修好,做好了68座铁桥、228座涵洞、220余里铁路。
二、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
就当时使用兵力及装备来看,**还是居于优势,如果战地指挥官企图旺盛,意志坚强,运用得宜,未尝不可以取胜。只因**作战计划不定而且不能贯彻,战地总司令消极保守,各部队行动部调不一,才致为解放军所乘而败阵。
解放军则战略战术配合良好,***和**协调密切,在战术行动上依旧使用其惯用战法,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围点打援,逐一击破**,获胜一仗。
**军委曾于1948年7月间提出“冬春夺取徐州”的设想。济南战役结束时,即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向**军委建议乘胜举行淮海战役,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连云港之敌,为夺取徐州创造条件。
**军委于9月25日复电同意华东野战军举行淮海战役,并于10月11日发出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指出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第7兵团,完成中间突破。为达此目的,应采取“攻济打援”的作战方针,即以一半以上的兵力牵制、阻击可能由徐州东援的第2、第13两兵团。
14日,又指示中原野战军主力夺取郑州、开封,吸引徐州“剿总”分兵西顾;以一部兵力在平汉铁路以西、以南积极活动,牵制白崇禧集团,使之不能调兵东进徐州、蚌埠地区。
11月7日―9日,中共**军委和***根据辽沈战役后全**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和中原野战军攻克郑州后迅速东进,正同华东野战军会合等情况,以及刘峙集团有向南撤退的征候,批准前线指挥员的建议,决定扩大淮海战役的原定规模。
由华东、中原两野战军联合进行淮海战役,由原来计划歼灭刘峙集团一部的战役企图,发展成为全歼该集团的战略决战性战役。
11月16日,中共**军委决定,由***、**、***、粟裕及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5人组成总前委,刘、陈、邓为常委,***为书记,统筹淮海前线一切事宜。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淮海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基本被歼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
解放军参战的部分部队共约60万人,对阵约80万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和精锐部队。经过60多天的鏖战,解放了长江以北的豫皖苏广大地区,造成了“饮马长江、解放全国”的有利态势,南京国民党政权随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同时,淮海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平津战役,加速了平津战役的胜利进程。淮海战役以其辉煌的战绩,同辽沈、平津战役一起,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决定了中国革命取得根本性的胜利。
二、淮海战役的胜利加剧了美国和国民党统治内部对蒋政权的不满,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在淮海战役前,蒋介石就已经受到美国和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压力。一些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纷纷站到革命队伍里来,抵达解放区的民主人士指出,“淮海大捷,使京沪彻底动摇”。
三、淮海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我军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以少胜多的奇迹,推动了我军战役理论的新发展。
淮海战役发起时,解放军并不占优势。在华东和中原战场,国民党军有刘峙、白崇禧两个重兵集团,总兵力超过解放军。在**装备和兵力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军委在坚持对战役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注重发挥各级指挥员的聪明才智,尊重一线指挥员的创造。
正如***所比喻的,淮海战役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斯大林称赞说: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3楼:森海和你
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人民的大力支持,并给与的巨大帮助;国民党违背民意发动内战造成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淮海战役的意义就如***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
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战争北京:
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不利,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从下半年开始,**开始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造成**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
一个月后,中共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
9月间中共发起济南战役,攻克济南,这是中共首次攻克**重兵设防的坚固城池,也宣示了重点防御计划的失败。在战役中,尽管蒋介石命令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解围,但摄于中共华东野战军的强大阻援部队,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直至济南城破,黄、李两兵团尚未集结完毕。
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 ,使得**南下作战再无负担,同时,鉴于邱黄李三兵团的犹豫,由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粟裕就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4楼:匿名用户
国民党在经济、政治上的全面崩溃
解放区人民分到土地
参军热情高涨
踊跃支前
说淮海战役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一点也不为过
5楼:功夫瓦克
全国人民的支持
小推车推出来的战役被称为
6楼:水清涩
动员了大量群众搞运输送粮食运炮弹......教科书上的我不想拿上来说 太假了 真正原因是得到了苏共的大量援助
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7楼:匿名用户
人们解放军有民众的后勤补给,和国民党士气低落
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8楼:匿名用户
淮海战役是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同国民党重兵集团的决定性的战略决战,最后以解放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是**军委、总前委的正确决策,华野、中野的密切配合,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援的结果。
淮海战役决战胜利的原因:
一是敌人错误判断,认为我们没有力量,不会集中兵力与他决战。二是在战役战术上分批分割歼敌,主要以近战夜战,发挥我们的长处。三是庞大深厚的民力支援,实际上成为五百万对八十万,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四是战役过程很艰苦,好比钝刀切脖颈,难以一下把敌人歼灭,是靠战士勇敢、献身精神和天才的创造力来完成战略战役上的正确决策。五是发挥了政治攻势的作用,在战役中敌军有五个师起义,一个师投诚。在俘虏政策上,实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敌人实行分化。
在这些原因中,人民的支援才是胜利的根本保证。——军事知识。
淮海战役胜利主要有哪些原因
9楼:9点说史
淮海战役决战胜利的原因:
一、是敌人错误判断,认为我们没有力量,不会集中兵力与他决战。
二、是在战役战术上分批分割歼敌,主要以近战夜战,发挥我们的长处。
三、是庞大深厚的民力支援,实际上成为五百万对八十万,充分发挥了人民战争的威力。
四、是战役过程很艰苦,好比钝刀切脖颈,难以一下把敌人歼灭,是靠战士勇敢、献身精神和天才的创造力来完成战略战役上的正确决策。
五、是发挥了政治攻势的作用,在战役中敌军有五个师起义,一个师投诚。在俘虏政策上,实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敌人实行分化。在这些原因中,人民的支援才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的军事意义
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
(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队分别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歼的整编第74师、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的新1军和新6军)从而也就失去了蒋介石赖以支持战争的中坚力量。
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为解放军所控制,江北只剩一个重要城市安庆在**控制下,解放军已直逼长江,下一步攻击矛头直指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地区——江浙沪地区。
就全国战局而言,辽沈、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五大战略集团中,最强大的战略集团徐州集团和东北集团已不复存在,华北集团也危在旦夕,尚存的华中、西安两集团,在解放军不断打击下,也受到很大削弱,而新组建的京沪杭汤恩伯集团,实力很弱,这三个集团已构不成主力集团。
黄河以北绝大部分已是解放区,黄河以南到长江以北,基本是解放区,国民党只得凭借长江天险占据江南半壁,但随着精锐主力的丧失,也已缺乏足够的兵力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
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渡江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1。对比双方军队,解放军数量 质量大大超过国民党军,装备也大幅改善,炮兵不弱 2 士气,民心都在解放军一边 国民党内部矛盾升级,桂系和蒋系斗争,指望谈判牵制渡江,准备不足 3 战术上,集中防御上海,牵制长江下游军力较多,南京地域和沿江防线力量不足 4 国民党军内部大批人员投共,泄露军...
渡江战役的胜利有什么意义,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和政治意义是什么? 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合围并歼灭国民党的重兵集团 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 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渡江战役胜利的军事和政治意义是什么? 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任务是什么? 2楼 匿名用户 军事 摧毁了国...
红军取得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什么,红军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
1楼 yeah周小呆 我记得当年学的是因为毛主席的正确领导,避免了与国民党军队硬碰硬,而是充分发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地理优势,取得了4次反围剿的胜利。 2楼 秘咋么啦 情报工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正确的指挥,最重要的还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后就是红军不怕牺牲和顽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