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何谓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0

2021-01-11 17:17:02 字数 4696 阅读 7569

1楼:自向由往

在某些情况

bai下,财政政策

du仅需依靠收支zhi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就dao会对专经济波动自动产生调节属作用,达到稳定经济的效果,而无须**预先做出判断和采取措施。财政政策的这种自动稳定发挥作用模式被称为“自动稳定器”,其作用工具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累进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其课征有一定的起征点或免征额,并实行累进税率,具有自动稳定作用。此外,不同类型的增值税也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如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缴纳的增值税不允许抵扣,有抑制投资的作用,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扣除,起到鼓励投资,加快设备更新的作用。

二是社会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失业救济金,其发放有一定标准,发放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失业人数的多少,各种福利支出,其发放也有一定的标准,发放的多少取决于就业与收入状况。社会福利支出与经济萧条与繁荣紧密相关,具有自动调节作用。

何谓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0

2楼:七情保温杯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资本主义经济中,无需经常通过**经济政策的变动而有助于减轻就业水平、物价水平和收入水平等经济因素的波动,使其自动趋于稳定的减震器。

自动稳定器有多种,公共部门中的稳定器最主要的是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此外还有失业救济金、各种社会福利支出、农产品**维持制度等等;个人部门中最主要的稳定器是边际储蓄倾向。在经济分析中,多注重于公共部门稳定器的作用。

一般地,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水平时,个人收入下降,公司利润减少,失业人数增加,农产品****。这种情况下,个人与公司所得税的征收额会自动下降,失业救济金会自动增加,**收购农产品以维持农产品**。

发挥作用的方法:

1、税收的自动变化。在经济扩张和繁荣阶段,随着生产扩大就业增加,国民收入gnp和居民收入增加,**税收会相应增加,特别是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税收的增长率超过国民收入增长率。

税收增加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因而具有遏制总需求扩张和经济过热的作用。当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时,国民收入gnp下降,税收相应减少。可见,在税率既定(给定)不变的条件下,税收随经济周期自动地同方向变化,起着抑制经济过热或缓解经济紧缩的作用。

2、**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财政转移支付(包括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有助于稳定可支配收入,进而稳定消费需求。在经济繁荣阶段,失业率下降,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的支出会随之自动下降,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增长;

反之,在经济萧条阶段,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的支出会随之自动上升,从而抵消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下降。

3、**维持农产品**的政策。这实际上是以**财政补贴这一**转移支付形式,保证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

在经济繁荣阶段,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产品**上升,**根据农产品**维持方案,抛售库存的农产品,吸收货币,平抑农产品**,以减少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

而在经济萧条阶段,对农产品的需求减少,农产品**下降,**根据农产品**维持方案,增加**采购农产品的数量,向农民和农场主支付货币或**补贴,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4、个人和企业储蓄的自动变化。由于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而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所以,在经济恢复及繁荣阶段,随着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增加,他们的储蓄增长的幅度会更大而消费需求增加得较少;

相反,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随着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减少,他们的储蓄也会减少得更多而消费减少得较少。

以上各项均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它们的作用越健全,经济运行越不需要**干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类“自动稳定器”只能缓和经济衰退或抑制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根本扭转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扩展资料:

中国**经济职能在市场化经济改革中一个突出的转变就是指令性计划管理退位,指导性政策管理登台,面对经济的波动,除非发生一些极其特殊不可逆转的情况,**都尝试让市场自身发挥引导作用。

因此,自动稳定器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必须发挥应有的效应,以平抑经济波动、保障经济增长的平稳性。

1、经济货币化中的财政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机制作为财政政策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一种政策工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在市场体制下的作用渠道与效力的发挥程度存在差异。衡量一国市场化程度的指标有很多,本文选取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即m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作为衡量指标。

1984年之前央行掌握全国金融资产总额的90%以上,直到1994年银行体系的全面金融改革开始后,人行才专门定位于以稳定货币为主要目标的央行职能。故经济货币化程度的衡量将以1994年为一个显著的时间分界线。

根据数据检验,国内m2/gdp的比例从1994年开始基本上一路攀高,最高点在2003年,达到188.45%,尽管在 2005年回落到163.86%,仍然比1994年高出63个百分点。

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表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单独调控经济波动时,财政政策开始更多的配合货币政策发挥对经济社会的稳定作用。

在此过程中,国家的财政政策经历了从积极向稳健的转变,但每一次国家采取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几乎都在实施了若干年后出现负面因素,国内对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适时、适度的把握难以合理估计。因此,纷纷转而加强对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关注。

2、国内财政自动稳定器的效力

自动稳定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收入的二次分配从而影响企业家和消费者个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选择,但是由于财政自动稳定器具有相对的潜在性,因而其效力的发挥可能使人们的收入或者支出等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较小。

为此我们首先检验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部门和企业、个人的分配、城乡以及地区的收入分配流向是如何进行的。

⑴收入从个**向企业和**。

从1994年到2005年中,住户、企业和**三个部门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有份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住户收入的占比急剧下降的12个百分点中,企业和**分别增加了10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而同期的初次分配收入份额的变动基本上没有超出一个百分点。

⑵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

在住户部门即个人收入占比下降的同时,农村的可支配收入在总收入占比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分别增长了4.7%和5.

3%,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分别增长了5.7%和9.6%,如下图所示:

⑶地区差距水平高于城乡差距水平。

从地区看,1999年全国31个省市中有19个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到了2005年又多增加了一个地区。2000年全国城镇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9个,2005年则有23个,增长21%左右。

可见,地区差距大于城乡差距,即更大的差距是由地区差距引起的,例如,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些城镇中,其城乡差距远远小于发达地区的城乡差距。

⑷财政支出占比一路下滑。金融监管薄弱和**过多涉入更易出现较大的经济波动。此时,自动稳定器更加凸显作用。

国家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改革开始一路下滑,虽然在1997年以后有所回升,但是基本上维持在20%以下的水平。

以上分析表明,从国内的实际来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以**预算作为财政相机抉择政策的代表,而以社会保障制度和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代表并没有调解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并没有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或者资金不断向产能过剩行业积聚的形势。

并且从税收来看,除了个人税收具有典型的累进性质外,企业税收在这方面表现并不明显。

3楼:龙泉

1、内在稳定器又称为“自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是指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2、财政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1)**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

(2)**支出的自动变化。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下降,**依照农产品**维持制度,按支持**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上升,这时**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3、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例如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4楼:杨献祥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仰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采取任何行动。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这要是通过以下三项制度得到发挥。首先是**的税收的自动变化。

其次是**支出的自动变化,最后是农产品**维持制度。**税收和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维持制度对宏观经济活动都能起到稳定作用。他们都是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和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