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安徽省简称“皖”,缘于皖西有绵亘的皖山,皖水绕流其间,古为皖国,汉以后沿建皖县、皖城、皖阳等县,安庆府旧治潜山为其中心,后古皖又为安庆府境而名。以皖命名,表示安徽历史悠久,山川壮丽。“皖”又作“睆”。
始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的睆彼牵牛”句,《毛传》解释为“明星貌”,唐陆德明解释为“明貌”,《字汇·目部》释为“美好貌”。因此,“皖”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古皖国就地处山清水秀的皖西地区。
安徽名字的由来?
2楼:小胖子不爱洗澡
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它位于中国中东部,是长江三角洲组成部分。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4.
01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2018年年末全省户籍人口7082.
9万人,常住人口6323.6万人。
截止到2018年安徽现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6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
扩展资料
安徽风景名胜:
1,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交界处,古镇总面积2.9平方公里。三河古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
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
2,黄山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3楼:要当技术宅
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
于该地而得名。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该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秦置合肥县。
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 、又名“庐阳”,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如逍遥津、包公祠、李鸿章故居、吴王遗踪等。合肥还诞生了周瑜、包拯、李鸿章等一批历史名人。
4楼:匿名用户
安徽省名缘于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它始于顺治三年(1646年)改江南省安庐池太巡抚为安徽巡抚。据《清史稿·疆臣年表五》载,顺治二年七月乙卯出任安庐池太巡抚(驻安庆府治)的刘应宾至三年十月甲申罢于安徽巡抚任上。
说明三年已改安池太巡抚为安徽巡抚了,安徽作为地区名称已经开始。这个最初出现的临时差遣性安徽巡抚在顺治五年就撤销了。但顺治二年七月丁丑就设的操江巡抚存在时间较长。
十三年十月丁丑,接任提督操江巡抚的蒋国柱兼安徽巡抚事,管理地方事务。十六年八月癸巳,接任的宜永贵已径称安徽巡抚了。康熙元年(1662年),在安庆府再次设安徽巡抚。
安徽巡抚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5个府及广德直隶州。作为安徽区域名称的安庆、徽州两府在清江南省的上江地区位置重要,安庆府为这一地区的政治中心,徽州府在明清两代已是江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因此,康熙六年建省,正式以两府首字合成为新置的省名。
安徽建省后,主要变动是在清末。太平天国以安徽省为主要根据地之一,仍建安徽省,仍以安庆为省会,而只占领安徽部分地区的清**把江南地区暂划入浙江巡抚管辖,把安徽临时省会迁往庐州府治(今合肥市)。抗日战争期间,安徽省会迁往立煌县城金家寨(今已没入梅山水库)。
因日军沦陷长江两岸及津浦、淮南铁路沿线地区的城镇,国民**被迫划江分设皖北、皖南行署区。与此同时,日伪在蚌埠成立伪“安徽省”。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在皖北、皖东、皖中地区建立3块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后期至建国初(1949年4月15日至1952年8月7日),因皖南、皖北地区解放有先后,在长江以北的安徽境内分别设皖西、鄂豫皖、江淮3个行署。**38年(1949年)4月15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报告备案,撤销上述3个行署,组建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随着渡江战役进展,至皖南地区全部解放,组建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安徽地区分属皖北、皖南两个与省平级的行署区(人民行政公署)。1952年8月7日,**人民**正式批准恢复安徽省,定省会于合肥市,至今不变。
安徽省为什么简称为“皖”呢?
安徽省简称“皖”,缘于皖西有绵亘的皖山,皖水绕流其间,古为皖国,汉以后沿建皖县、皖城、皖阳等县,安庆府旧治潜山为其中心,后古皖又为安庆府境而名。以皖命名,表示安徽历史悠久,山川壮丽。“皖”又作“睆”。
始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的睆彼牵牛”句,《毛传》解释为“明星貌”,唐陆德明解释为“明貌”,《字汇·目部》释为“美好貌”。因此,“皖”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古皖国就地处山清水秀的皖西地区。
5楼:岳一无法解释
合肥之名称的由来就不
能不说到淝水。淝水源出自城西南七十华里的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出山后分二支,一支东下经城南绕到东关,称为南淝河;一支向北,与鸡鸣山龙井的水汇合后,又分二支:一支折向东流,穿城而过,称为金斗河(今天已不存在了),另一支向北经寿县,注入淮河,称为东淝河,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即发生在此。
晋·谢玄在此地以少胜多大败符坚。按《尔雅》释义:“归异出同”曰肥,这是肥水得名的依据。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史学家司马迁《史记》中,《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意思是合肥作为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水运的节点,是南北皮革、鲍鱼、木材的转运站。
在当时大运河未开通,邗沟经常淤塞的情况下,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运输节点的位置使得合肥成为货殖列传中记载的十八个商业都会之一。
史记里记载当时的大都会,东南地区只有寿春(安徽寿县)、吴(苏州)、番禺(广州)和合肥。当时为汉置九江郡隶属县。合肥之名见于史书为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改淮南王国为淮南郡,辖合肥等县。
可见合肥得名还应早于此。东汉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改合肥县为合肥侯国。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废合肥侯国,恢复合肥县。
三国时期,合肥县属魏国淮南郡。吴王孙权曾多次想夺取合肥但未成功,但为合肥留下了不少千古故事和地名,如张辽威震逍遥津,曹操练兵的教弩台,数兵的斛兵塘,孙权逃跑时跃马飞过的飞骑桥等等,只是可惜的是名称仍在,但岁月已磨去了它们的原貌。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为南豫州南·汝阴郡的郡治之地。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置合州,汝阴属合州汝阴郡,为州、郡治之地。北周宣帝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合州为北周占领。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改合州为庐州,合肥属庐州,为州治之地。从此,合肥县之名就固定下来未再改过。
6楼:匿名用户
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从安庆[2]、徽州[3]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安徽地名由此出。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7楼:匿名用户
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
8楼:豫
“安徽省”是公元1667年时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安徽是中国建省较晚的一个省。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设于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省府驻地江宁(即今南京)。清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江南省”的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的所辖范围之和。
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省”,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时,每年仅江南一省上缴的赋税额就占了全国所收赋税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则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吴氏等三藩势力,再加上满清皇室内部派系矛盾尖锐,争斗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重要了。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其它势力利用富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
“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宁)。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取“江宁”和“苏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建“江苏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
9楼:捣乱づ杨杨
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称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再称“安徽省”。安徽地名由此出。
可见,“安徽”之名,应为当初七府三州之名的简称,并非人为取“二府首字为名”
10楼:匿名用户
远在新石器时代,六安就有人类活动。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
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称“皋城”。至西周,境内形成英、
六、蓼、群舒诸方国。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九江郡。
公元前 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三国时由魏控制。两晋时,分属豫周的安丰郡,扬州的淮南郡、庐江郡。
隋时,分属淮南郡和庐江郡。唐时,分属寿州和庐州,其间置舒城县和盛唐县。两宋时,大致与唐相当。
元末,始设六安州。明时,北属寿州、南属六安州。清初,属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辖的寿州和六安州。
江南行省改为江苏、安徽两省后,属安徽省凤颍六泗道的六安州。中华**初年,寿县、霍邱属安徽省淮泗道,其余县区属安徽省安庆道。1931年,六安、霍山(含今金寨县一部分)和英山、罗田、**五县成立工农民主政权,曾称“五星县”。
1940年,改称第二行政督察区。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 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区专员公署,隶属皖北行署。
1952年,皖北行署与皖南行署合并为安徽省。此后,庐江县一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巢湖专区;肥西县曾两度划入六安专区,后划归合肥市。1978年,以六安县城关及近郊组建县级六安市。
1992年12月,六安市与六安县合并,称六安市(县级)。1999年9月,***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2000年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
吕布这名字由来,吕布名字的由来
1楼 菊花信 吕布,五原郡九原人。东汉末年董卓部将。字奉先,五原 今内蒙古包头 人。 素以勇武著称,熟习弓马,膂力过人使一枝方天画戟,箭法高超,号称 飞将军 ,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武将。 吕布勇武非常,然无谋而多猜忌。初为丁原部下,后杀丁原而投董卓,认卓为父。 迁中郎将,封都亭侯。董卓暴虐,曾因小事失意...
起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名字的由来怎么写
1楼 珍妮弗4trm眂 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 用来区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与名既是人的一种符号的代表,同时又是人的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姓与名十分珍重,我国的姓与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才发展到了今天人们所惯用的 姓名 。 但在我国古代,并不是一开始就使用...
双龙洞的名字由来日记,双龙洞的名字由来50字日记
1楼 匿名用户 双龙洞 位于双龙景区洞前村附近,海拔约520米。双龙洞是风景区的代表性景点,由内外两个大洞及一个耳洞组成。外洞洞厅高达7 10米,面积有1200平方米左右,高敞轩旷,可容千人,气温常年保持在15 左右,是炎夏游人休息乘凉的最佳之处。 外洞与内洞相距仅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