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宫体诗包括什么?介绍一下宫体诗

2021-01-11 08:24:38 字数 5232 阅读 6740

1楼:湛蓝陨石的陨石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这类诗歌的共同艺术特点是:

注重辞藻、对偶、声律。

历来对宫体诗的批评,多以为其中有不少以写妇女生活及体态为内容,其实宫体诗内容并非限于妇女生活,也有一些抒情咏物之作,即使写妇女生活的作品,格调低下的也只占少数。总的来说,宫体诗的情调流于轻艳,诗风比较柔靡缓弱。

代表作品有陈叔宝《玉树后庭花》、庾肩吾《南苑看人还》、徐陵《奉和简文帝山斋诗》等。

宫体诗是什么?

2楼:伤怀岁月

宫体诗最早缘起于人们对徐摛诗体的称呼,以其流行于太子的东宫而得名。《梁书·徐摛传》云:“属文好为新交,不拘旧体。

……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徐摛长期跟随萧纲,中大通三年(531)五月,萧纲立为皇太子,徐摛随之入京,他的诗体便开始在春坊即太子的东宫流行起来了。萧纲以太子和皇帝的身份写作并倡导这种诗体,从而影响了一代诗风。

如《梁书·简文帝本纪》载:“帝(萧纲)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

’然伤于轻艳,当时号宫体。”不过通行的文学史往往将“然伤于轻艳,当时号宫体”也当成简文帝的自序之语,并据此认为宫体诗的称呼便是由此而来的,这显然就与同书徐摛传的记载有了矛盾。其实,这句话原是史家的评语。

那么,什么是宫体诗呢?宫体诗指产生于宫廷的以描写宫廷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风格通常流于浮靡轻艳。也就是说,宫体诗是一种有特定内容和风格的宫廷文学。

唐初魏征的《隋书·经籍志》集部叙便是从这两方面来说明什么是宫体诗的:“梁简文帝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

”而梁代徐陵应诏而编的《玉台新咏》也正是根据类似的标准来收录梁代诗歌的。据唐刘肃《大唐新语》载,筒文帝晚年“令徐陵为玉台集,以大其体”。徐陵是徐摛之子,而玉台又是宫廷的别称,所以后人所说的玉合体实际上就是宫体。

那么,《玉台新咏》是如何“大其体”的呢?其序云:“撰录艳歌,凡为十卷,曾无忝于雅颂,亦靡滥于风人。

”由此可知,所谓宫体,在当时的宫廷文人自己看来,也就是“艳歌”。硬把古代的作品也拉进这些“艳歌”之列,并冠于卷首,原不过是为着证明宫体诗源于古诗、合乎风雅而已,即所谓的“以大其体”。因此,《玉台新咏》仍以收录梁代的宫体诗为主。

而所录的宫体诗中又以简文帝的为最多,也最有代表性。如他的《咏内人昼眠》、《咏舞》、《春日》、《独处怨》诸诗,或描写宫女的睡态、舞姿,或假托女子的口吻作伤春之辞、杜撰思妇对塞上征人的相思,凡此种种,莫不着一“艳”字。至于其它一些写景诗和咏物诗,如《咏风》、《秋夜》、《晚景出行》之类;则基本不出宫廷的范围,并且其中也往往有宫女的影子。

如《晚景出行》开头云:“细树含残影,春闺散晚香。轻花鬓边堕,微汗粉中光。

”虽题作晚景,但第二句就写到了“春闺”。其风格也同样是轻靡艳丽的。这类诗歌便是流行于梁代宫廷之中的所谓官体诗。

宫体诗虽然出现在梁代,但却源于晋宋以后广泛流行的吴歌西曲。吴歌西曲基本上产生于城市并在市井间流行,是典型的市民文学。其中颇多艳情之作;而由于播于管弦、流 在人口,乃成为一时的流行歌曲。

当时的下层文人乃至上层贵族,耳濡目染、浸淫日久,于是竞相模拟,竟蔚为风气。及至梁武帝之时,连宫中也有了专门演唱吴歌西曲的女伎。这种轻艳的市井歌曲与浮华放浪的宫廷生活相契合,于是便产生了宫体诗。

刘师培的《中古文学史》曾简要而准确地描述了宫体诗产生于市民文学的过程:“宫体之名,虽始于梁,然侧艳之辞,起源自昔。晋宋乐府如《桃叶歌》、《碧玉歌》、《白紵歌》、《白铜鞮歌》,均以淫艳哀音,被于江左,迄于萧齐,流风益盛。

其以此体施用五言诗者,亦始晋宋之间,后有鲍照,前有惠体,特重于梁代,其体尤昌。”

宫体诗既然成为一体,其影响便超出了梁代。这正象官体在梁代也不仅限于皇太子的东宫一样。由于皇帝本人的提倡和大批宫廷文人的响应,宫体诗在陈后主和隋炀帝的宫廷中也先后得到广泛流行,余波至初唐始绝。

因此,宫体诗在历史上共延续了近一百年之久。由于梁、陈、隋三代的文人多聚于宫廷,而宫廷文人也几乎就是那个时代所有的文人,所以宫体诗就成了这一百年间诗歌发展的主流。

宫体诗流行于三个短命的王朝,而陈后主和隋炀帝又是所谓亡国之君,因此宫体诗也常常被说成是亡国之音。其实,国并非因为诗的浮艳而亡,而诗恰恰是因为国将亡面变得如此浮艳。时代已无可逆转地走向没落,宫体诗所反映的正是这个没落时代的宫廷生活和宫廷贵族的不平衡的心理状态。

但是伴随着宫体诗的畸型的繁荣,却是诗歌理论上的一次解放。比如萧纲力主言情说,反对诗歌创作以经典为范本,并且认为:“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诫当阳公大心书》)这对于传统的诗教无疑是大胆的背叛。但是言情说体现在创作上却只是写出了艳情诗,这正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从艺术上说,宫体诗也有其不可否认的历史价值。

宫体诗注重模状物色,提高了语言的描写能力,丰富了词汇的色彩。这对唐诗的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固然可以说,唐诗的发展是从消极地否定官体诗开始的,但是,唐诗的繁荣却与积极地借鉴了宫体诗的语言、词汇和描写技巧分不开。

就诗歌形式而言,官体诗继续了永明体的探索,也为唐代律诗的出现做了准备。在宫体诗中,五言八句和四句的形式逐渐获得确认,并且对仗日趋工稳,声韵也更加和谐,有些作品除了偶尔失粘以外,已经暗合律诗的平仄了,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宫体诗在艺术形式方面的积累,对于唐诗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宫体诗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3楼:匿名用户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特点:(1)重视用典   如萧纲《赋乐府得大垂手》:“垂手忽苕苕,飞燕掌中娇。

罗衣姿风引,轻带任情摇。讵似长沙地,促舞不回腰。”这里“掌中娇”是指掌上舞,事见《六孔六贴》六一《舞杂舞》,“罗衣”句,化用《王孙子》。

“讵似”二句,事见《汉书·景十三王传》。这首小诗共六句,用典就有三处之多,可见此风弥行。   (2)讲究声律   “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脁、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

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15]永明时,沈约利用前人声律研究的成果,根据当时佛经转读和梵文拼音的启发,从文学角度,正式创造了“四声八病”之说,形成永明体诗歌,宫体诗吸收其成果,合律者颇多,如萧纲《折杨柳》中:“夜密飞鸟碍,风轻花落迟。

”已成律句。   (3)追求辞藻   “雕藻淫艳,眩倾心魄,亦尤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诗如萧纲《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

  “美人称绝世,丽色譬花丛。虽居李城北,住在宋家东,教歌公主第,学舞汉成宫。多游淇水上,好在凤栖中。

履高疑上砌,裾开持畏风。衫轻见跳脱,珠概杂青虫。垂丝绕帷幔,落日度房栊。

妆窗隔柳色,井水照桃红。非怜浦江佩,差使空闺空。”   足见其文辞华美,音律流转,圆润跳脱。

  然而,“齐诗纤巧,琢之字句之间,齐诗最绚色泽,愈工不觉性情愈隐。”这里所追求的美,是一种靡丽绮弱的美,只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内在,即使在内容上对美人的描绘也只是对其容貌姿态的感叹,从未写到美人的内心,这与建安时吟咏女性的作品有了很大的区别,人们看曹植的《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走用息驾,休者以忘餐。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绕重关。

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居室,中夜起长叹。

”   诗人能深切地刻画出其内心因未遇良侣的长叹之情,以托喻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这样的深度在齐梁诗中诗看不到的。建安时所塑造的美女,多天生丽质,仪态万方,气质超人,遗世独立“顾盼生光彩,长啸气若兰”,并能通过其漂亮的外在写出其高超的内在人格。她们能“采桑歧路间”而不止是“多游淇水上”她们能“慕高义,求贤良”而非仅是学歌舞。

建安文学推崇的是女性的自然美和内心高贵的气质,而齐梁诗侧重于华丽的服饰,这与来两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与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   建安时,人们倡导通脱,蔑视礼法,崇尚自然,曹操非常喜欢声色享受,“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倡优在侧,长以夕达旦。”其后曹丕,曹叡亦有此好,故有此类诗文不觉奇怪。

但社会的动荡激发了人们心里潜在的社会责任感与主体意识,世风蓬勃向上,风骨赫赫,诗文意气风发,多有骨力。而正始以后这种追求个体价值的理想逐步转变为空洞的人格理想观念,至齐梁,这种追求逐渐被现实击破,世风比较柔靡,当时的贵族挥霍无度,蓄妓与置女乐很是普遍,这也是宫体诗描绘声色**。“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学无术,至于谚云:

‘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公九宴,则假手赋诗。

”以致“斯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直以章句小才虫篆末艺,含吐湘潭之士,翩跹撙俎之侧,委曲同之针缕,繁碎譬之米盐,孰致显荣,何能至到”[20]士族文人政治权力的丧失,导致生活的日益空虚与贫乏,故在文学上过分注重追求技巧并导致对文学的过分重视,他们的诗作大部分是表现独守空闺的女子的寂寞孤苦,其实也是他们“情无所治,志无所求”的内心情绪的反映。而另如萧纲等人虽写出了这样绮丽的诗文,在内心深处还是不能摆脱正统的儒家观念,他本人“养德东朝,声被夷夏,泊于继统,实有人君之懿。”其它如沈约、徐摛、江总等人也深受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生活严谨恭良,于是这样的诗歌便仅是他们的玩具,他们信奉的是“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他们身为贤君良臣,是无法像正始名士那样放浪形骸,寄情山水,以真性情来写诗作文的,出身寒门,没有很深文化积淀的背景使他们没有纵谈玄理的兴趣,他们的趣味在于在较通达开放的环境中对女性不动性情的欣赏,从绣领写到卧具,从女人写到娈童,…   他们不是真的耽溺于此,他们只是远远观望,心静如水,也就写不出如南唐后主李煜“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那样的繁华与雍容,但对于文学自此摆脱政教,开始有了自己的独立价值,对于集咏物,写景,描绘艳情于一体的新题材的开拓,还是有相当意义的。至于随着后人的仿习,出现了一些如“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

”,“知君亦荡子,贱妾自倡家。”之类的诗句,乃至到后来陈后主“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左右嬖佞珥貂者五十人,妇人美貌丽服巧态以从者千余人。长使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为‘狎客’,先令八妇人襞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

君臣酣饮,从夕达旦,以此为常。”也是萧纲等人所始料未及的。

南北朝有什么著名的诗人,魏晋南北朝最著名的诗人有哪些?

1楼 匿名用户 谢灵运 谢朓 大小谢,以山水诗闻名,谢灵运甚至被称为山水诗派的开山人 注意区别于陶渊明的田园诗 颜延之 当时人称 颜谢 鲍照 庾信 杜甫把李白的诗比作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足见二人成就。庾信也是北朝唯一的大诗人。 沈约 开格律诗先锋的 四声八病 说主要就是沈约提出的,是 永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