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这主要是由于存货期末计价方法决定。
按现行会计准则,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熟低计量。
所以每期期末就要多存货价值进行评估,如果存货出现损坏变制,必然会导致市场价值低过成本。会计就可以先计提这个损失,这也是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2楼:匿名用户
是减值准备吧?为了更真实的反映企业资产价值,如已发生减值还以原来价值列示就会虚增资产
计提与拨备是什麽意思?有区别呢?
3楼:幸福千羽梦
实质同归:
拨备是进行财政预算时,估计投资出现亏损时所预留的准备资金。帐目中的拨备预算,最终可能与最后结果出现差异:假如实际的损失少于拨备预算,便可视为盈利,反之则是亏损。
是对企业经营中可能已经构成的风险和损失作出准备,反映企业承担的风险和成本,直接冲减净资产,更真实地反应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资产质量。比如老婆叫你借1000块钱给小舅子,你知道这个小舅子的信用不是那么好,那么你就会先做好思想准备,想他要是能还我600快就满意了,那么你就提了400元的拨备。那么你再算你这个月的收入时,你只能把这笔钱算做600元计,也就影响了你的收益了。
银行拨备,是指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银行资产损失准备。银行拨备对提高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所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次贷拨备:会计上对次级贷款计提的准备金。可以简单理解为不良贷款可能损失100万,那么我先剔除出100万去,然后计算我的盈利水平。
使实际盈利接近于真实状况。因为所有的贷款只要没到期之前,谁也不敢说是否能够还清,这是对损失的一种提前**。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
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分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
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
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
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
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四项计提
按照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财政部增加了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加上计提应收帐款坏帐准备,统称四项计提。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针对短期投资,是指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应将**、债券等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果由于市价持续**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并冲抵投资收益。
应收帐款坏帐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估计坏帐损失,形成坏帐准备,记入管理费用。待实际发生坏帐时冲销坏帐准备和应收帐款金额,使资产负债表的应收帐款反映扣减坏帐后的净值。
财政部强调了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上市公司将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中有些无法收回的账项空挂在账面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如实反映公司存货的真正价值,避免了存货中潜在的亏损因素。
通过对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对长期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公司投资、经营方面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不至于导致公司利润虚增。投资者还可通过不同时期的比较,看公司的发展前景,调整投资结构。
为什么要计提减值准备,通俗些,最好能举个例子,谢谢了
4楼:匿名用户
减值准备是资产的减值准备,就是说资产掉价
了,不值那么多钱了,如果不计提减值准备,由于企业的资产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反映,那么企业的资产值就是虚数,也就是个纸老虎、空壳子。
资产是用来销售或者消耗的,销售的是在未来要直接引起经济利益流入,比如说存货;而消耗是间接的,通过为企业构造一定的生产条件来完成生产任务来间接地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
当以上两种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贬值以后,就是说资产掉价以后,企业名儿上是有那么多资产,实质上未来赚不回来那么多钱了。
举个例子:比如说有存货成本500万,按照售价估计能卖800万,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这种货物已经不需要耗费500万的成本时(比方说现在只用200万就能生产出来了),卖价也会跟着掉,原先能卖800万的 现在只能卖到450万,说明你的存货就贬值了,这时你的企业就要为该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
存货跌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