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说的五行起源,五行学说的起源?

2021-01-10 18:42:53 字数 4951 阅读 5325

1楼:我爱罗ff楨氐

在百家争鸣的形势下,各家学说都力求从总体上说明和理解自然,在自然的本质或宇宙万物本原的问题上,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说法。**、认识这一问题,是自然科学的根本任务,但在科学还没有进步到足以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只能先由哲学提出某些猜测和作出一定的解释。春秋战国时期宽松活跃的学术气氛,为这些学说的提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当时的中国哲学家们对自然本质的各种看法,与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内容大体上是类似的。关于宇宙论和时空观的内容,将分别在天文学和物理学部分介绍。

殷周时期已经产生的阴阳和五行学说,仍然是这一时期关于宇宙万物本原的重要学说。五行学说是从西周的五材演变而来的。汉初伏胜所著的《尚书大传》记载,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士卒欢乐歌舞以待旦,歌曰: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把水、火、金、木、土看作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五种基本材料的看法,当是有古老渊源的。《国语·郑语》记载,周幽王九年(公元前773年)太史伯回答郑桓公之问时说:

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个回答表明,当时还只是把土与金木水火看作是以成百物的基本材料,还没有把它们上升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左传》中记载的关于柳下惠(展禽,生活于公元前7 世纪后半期)的一段话中有:

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这是最早出现的五行二字。《国语·周语下》记载公元前572 年的一段话说:

天六地五,数之常也。天六指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地五即指五行,并把它们上升为正常的自然规律(数之常也),这就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了。到公元前6 世纪末,五行即被推广到各个方面(五味、五色、五声等),并被看作是礼所依据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可能是战国时人伪作的《尚书·洪范》中则进一步概括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把五行提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并对它们的性质和作用作了规定。

西周末年,还产生了物质为气的说法,用对立的阳气和阴气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天地分离、四季变化、万物盛衰等各种自然现象。天气为阳,性质是上升的;地气为阴,性质是沉滞的。两种气的协调交感作用,生成万物和天地的秩序;二气不和,就会引起自然界的灾异变化。

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 年)西周三川(今陕西中部)皆震,周大夫伯阳父说这是因为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升),①于是便发生**。

到了战国时期,几乎各家都把阴阳看作自然界两种对立的力量。《老子》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阴阳蕴涵于万事万物之内,在看不见的气中得到统一。

这里把阴阳看作是万物的基本属性。《荀子·天论》称:四时代御,阴阳大化;并用天地之变,阴阳之化来解释星坠之类的自然现象。

在孔子及其**所编的《易经·系辞传》中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并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这是说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相互推移,即生变化,在这种对立统一的作用之下,就发生了万物的演化。

这可以看作是对先秦阴阳学说的总结与提高。

战国时期,从不同角度反映自然界面貌的阴阳说与五行说开始被结合起来,形成了阴阳五行说。阴阳五行说和元气论的结合,又构成了我国古代元气一元论的自然观。

先秦学者也有将宇宙万物的本原归结于一种具体物质的。《管子·水地》篇称: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

万物莫不以生。。。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这是水一行说。《庄子·在宥》篇假借黄帝时代的广成子之口说: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返于土。

这是土一行说。尽管我国古代的五行说、阴阳说、水一行说、土一行说还比较粗糙,但都在试图把自然界无限多样的物质存在形态统一于几种或一种物质本原,用统一的观点去解释宇宙万物,其中包含着一些合理的见解和天才的猜测。

五行学说的起源?

2楼:天火地金

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一直有很多观点。最流 行的观点出自《尚书·洪范》,其中认为人们将 自然界中具有类似属性的事物抽象概括,归入 五行,再用五行解释事物的变化,最终发展为—种学说即五行学说。

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另一种观点认为五行与《易经》的阴阳学说有关。也有观点认为五行源自河图、洛书中 的天地生成数口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 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对五行学说的起源认 为:“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 生火”,“**生湿,湿生土”,“西方生 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方位 之气产生五行。

3楼:匿名用户

阴阳与五行之说,原来是两派,都是从观察自然现象而来。这种思想的萌芽,都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但发展起来以后,就变为唯心主义的思想。

阴是云覆日,阳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日,阳是日出,引申了就是暗和明,寒和暖,北和南,表和里,是一切对立和相反的事物。所以在自然,天为阳,地为阴。在人类,男为阳,女为阴。

在性情,刚为阳,柔为阴。后来抽象化了,把阴阳看作是推动宇宙生成变化的两种基本元气,因而便支配着一切的事物,也就神秘化了。阴阳之说起源甚早。

《周易》是以阴阳解说社会现象的专书,不是一时一人之作,最后成书或在战国中期以后,尚难断定。

五行说的起源,没有确切的文献可征。在春秋前,可能已有一种极朴素的五元素说,就是以水火金木土为构成宇宙方物的五种基本元素。春秋时有人把水火金木土谷六种人民日常生活所必不可缺少的财用,称为 “ 六府 ” 。

如晋却缺说: “ 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 后来又有五行的名称。《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蔡墨的话说: “ 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

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日玄冥,土正曰后土。 ” 《尚书·洪范》托名箕子对武王的话解说五行: “ 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日木,四曰金,五日土,…… ” 。《荀子·非十二子》说子思、孟子是五行的创始者。阴阳五行的合流大约在邹衍稍前。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 “ 深观阴阳消息 ” 。《史记·封禅书》说, “ 邹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 ” 邹衍已是个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了。

邹衍的生平与著述

邹衍,亦作驺衍,齐国人,活动年代比孟子稍晚,由于文献缺略,邹衍的生平行事,只能从《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 平原 君列传》、《封禅书》,《吕氏春秋》,刘向《别录》等书的引述中去探寻。邹衍在齐国稷下住过,到过魏、赵、燕等国,受到各国诸侯的礼遇。特别在燕国,燕王为他筑碣石宫,以师礼待之。

他曾在赵国批驳过公孙龙的 “ 白马非马 ” 论,使公孙龙被绌。因阴阳五行学说具有神秘因素,而关于邹衍的记载,也涂上了一些神话色彩,使人难于置信。如《后汉书·刘瑜传》 “ 邹衍匹夫,……有霜陨之异 ” 。

李贤注说: “ 《淮南子》曰,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系之,(衍)仰天而哭,五月为之下霜。 ” 《列子·汤问》载, “ 邹子吹律。

” 张湛注说: “ 北方有地,美而寒,不生五谷。邹子吹律暖之,而禾黍滋也。

”邹衍的著作很多,皆已散佚。《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邹衍著有 “ 十余万言 ” 。《汉书·艺文志》阴阳家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也都亡佚。

邹衍的学说

邹衍跟儒家的关系密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 “ 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 ” 这些是符合儒家宗旨的。

《盐铁论·论儒》引御史的话说: “ 邹子以儒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率以显名。 ” 这是说,他先是儒家,以后成为阴阳五行家的。

他的五德终始说,也可能是由儒家思孟学派的五行说进一步演化而来。

邹衍的学说体系 “ 闳大不经 ” ,包括天论、地理学说和历史观。

邹衍的天论,是 “ 称引天地剖判以来 ” 的自然、历史的变化发展,一直往上推到天地没有产生以前的不可考究的混沌状态。他的天论在当时很著名,被称颂为 “ 谈天衍 ” 。

邹衍的地理学说,认为儒者所说的 “ 中国 ” ,不过是天下的八十分之一。中国,他名为 “ 赤县神州 ”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就是《禹贡》中所说的九州。

相当于赤县神州大小的州,还有八个,就是大九州。每一大州的四周,有裨海环绕。大九州的四周有瀛海环绕。

再往外就是天地的边际。

邹衍大九州说的产生,可能跟齐国商业交通的发达,尤其是便于海上交通的条件有关系。这一学说,反映了我国战国时期人们对世界地理的推测,认为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这一学说扩大了人们的眼界,在人类地理认识史上也是一个进步。

当然,他只是猜测、想象,而不是科学的。

在历史观方面,邹衍有《主运》一书。 “ 主运 ” 的意义和 “ 五行 ” 相当。《史记·封禅书》说:

“ 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 ” 。《史记集解》引如淳的话说: “ 今其书有主运,五行相次转用事,随方面为服 ” 。

邹衍的基本思想是五德终始论。这是他 “ 深观阴阳消息 ” 有得的理论,也是他显名于当时的主张。五行说有相生和相胜的两种说法。

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吕氏春秋》、《礼记·月令》,用五行来配四时:

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因为土没有地方安置,便把它放在季夏。这种五行相生说是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到了邹衍把相生说改为相胜说,把用来解释自然现象的五行,附会到社会现象上,叫作 “ 五德 ” (德是属性的意思),用来解释历史上的政权兴衰, “ 递兴废,胜者用事。

就是五德终始说。所谓五行柏胜,就是:木克上,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在《吕氏春秋·应同》中还保存有比较完整的一段: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蚯蚓)大蝼(蝼蛄)。黄帝曰:

“ 土气胜! ” 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禹曰: “ 木气胜! ” 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

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水。汤曰: “ 金气胜!

” 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乌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

“ 火气胜! ” 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

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

邹衍的五德终始,即五行相胜说,是依照土、木、金、火、水顺序, “ 终始 ” 循环 “ 转移 ” 。他从五行相克出发,说明历史是依五行运转而有王者代兴。为了适应五行的运转和天的机样,就必须定出相应的制度,所谓 “ 载其

宝宝起名五行,宝宝五行起名

1楼 匿名用户 男孩女孩啊 生辰八字 己亥年 庚午月 甲午日 己巳时 五行齐全,八字过弱,八字喜水,取名字要五行属水的字比较好。 王茗泽 王茗忻 王茗豪 王茗恒 2楼 贴 你好,这得确定你的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才行,因为在起名子中的五格与五行,男孩女孩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五格的阴阳五行要均衡才可以。...

起名五行、五格、三才哪个更重要,在起名的时候,字的五行重要还是三才五格的五行重要?

1楼 一玄 这个要看八字是否五行平衡,如果不平衡,五行取名就很重要。如何平衡,就是五格取名更有好处,其次是五行 三才。 2楼 娟娟妈咪是我 起名根据五行 五格 三才相配合是最佳选。没有说那个更重要,这三个都需要选配好。 起名 八字喜用神重要?还是三才五格重要? 3楼 百里春其碧 在下认为喜用神重要 ...

启源什么意思五行属

1楼 心理学成员 启源q yu n 繁 体 启 源 五 行 木 水 简体笔画 7 13 繁体笔画 11 14 88天格 大吉 人格 中吉 地格 大吉 外格 大吉 总格 中吉 五行的起源 2楼 匿名用户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 堪舆 命理 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