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料粒径大小和级配好坏对混凝土有什么技术经济意义

2021-01-10 15:10:33 字数 2152 阅读 5706

1楼:幽忧的少年

前不久才考了《高性能混凝土》,骨料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混凝土中集料:又称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在混凝土中约占3/4。

集料的作用:

1.在传统混凝土中主要起骨架作用和减少由于胶凝材料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干缩湿胀所引起的体积变化,同时还作为胶凝材料的廉价填充料;

2.在高性能混凝土中,集料用量、品种、性能等对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都有影响。

集料的选择:

a.集料的差异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很大,必须选择自身强度高的集料,才能得到高强、超高强的混凝土;

b.集料中若含有蛋白石、玉髓、微晶石英等矿物成分就有可能导致碱一集料反应的发生,会引起混凝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极大地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等。

(一)集料分类和性能

1.粗集料 粒径:5—150mm

卵石:又称为砾石,是自然条件作用下形成的天然无棱角粒状材料。特点是表面光滑,与水泥石的黏结力不如碎石,但松堆空隙率较小,可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增加拌和物的流动性。

碎石:是用天然岩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颗粒状材料,表面粗糙,材质的均匀性较好,与水泥石的黏结性能比卵石好,在同样条件下用碎石配制的混凝土,较用卵石配制的混凝土强度略高。

1)对粗集料的质量要求:

颗粒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强度(岩石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值);坚固性;有害杂质含量;碱活性。

2)集料粒径、形状及级配

(1)粒径

公称粒径:指混合料中筛孔通过率为90~100%的最小标准筛孔尺寸。

最大粒径:公称粒径的上限。最大粒径值愈大,则集料的总表面积愈小,混凝土的用水量也愈小,水泥用量也愈小;最大粒径值过大,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变差,易产生离折;集料粒径超过40mm后,由于集料比表面积的减小和混凝土不均匀性的增大,致使混凝土集料粒径越大,混凝土强度越低。

实践经验:配制c60~c80的混凝土,集料最大粒径应在20mm左右为宜。

(2)集料颗粒形状

针、片状颗粒含量是评定粗集料质量的指标。主要存在于碎石中。

针状颗粒: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平均粒径2.4倍的颗粒。

片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的0.4倍的颗粒。

集料颗粒形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a.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有明显的影响,对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影响更大一些。

b.针、片状颗粒的存在对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3)集料物理力学性能及矿物成分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在普通混凝土中,一般骨料的强度高于混凝土的3~4倍,不同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差别很小。但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中,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骨料的差别对混凝是的抗压强度的影响很大。

集料品种和强度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影响很大。一般要求岩石集料的抗压强度值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应不小于l.5。

2.细集料 粒径:0.15—5mm

a.天然砂:江(河)砂、山砂、海砂。河砂长期受流水冲刷,呈圆形。

b.人工破碎砂是将天然石材破碎而成的,或加工粗集料过程中产生的碎屑。

c.尾矿砂

对细集料(砂)的质量要求:

1)细度模数:是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μf =[(a0.15+a0.3+a0.6+a1.18+a2.36)-5a4.75]/(100-a4.75)

式中a0.15表示粒径0.15mm颗粒累计筛余百分率(%);其他依次类推。

砂子的粗细按细度模数分为4级。

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0.5mm以上。

中砂: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0.5 ~ 0.35mm。

细砂:细度模数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 ~ 0.25mm。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0.7,平均粒径为0.25mm以下。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

2)颗粒级配

配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时最好要求砂子0.63mm筛的累计筛余在70%左右,0.315mm筛的累计筛余为85%~95%,0.15mm筛的累计筛余大于98%。

3)含泥量、泥块含量:是集料中尘屑、淤泥和黏土等的总含量。

这类黏土杂质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及硬化混凝土的抗冻、抗渗和收缩等性能都有影响,对高强度混凝土的影响更大,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必须严格控制。

4)坚固性

5)有害杂质含量

6)碱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