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凌波居士
也就是所谓的“两把半”是这样的: 礼拜,闽南言都叫“拜拜”,也就是对佛菩萨像虔诚的恭敬作礼之举动,其法是:
①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两足跟离开约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成八字形。站好后,立刻收束杂乱的心意,瞑目观想:我以往无量劫中的父亲在我右边,我以往无量劫中的母亲在我左边,儿女眷属在后,一切冤仇障类在前,此无量劫数的父母冤亲眷属,均在我的四周,团团围绕着我,随我一齐礼佛,愿你们以善缘,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注:此种观想礼佛的方法,是密宗的无上法门,若常如此观想礼佛,不仅能超度你所观想的,而且能为自己灭障消灾。即念经,持咒或持佛菩萨圣号时也是一样,不可忽视。
)观想后,弯臂,右臂斜伸,右掌向上,按于拜垫**,左掌仍举不动,两膝随即跪下(此为第一把)。
②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的左前方(此为第二把)。
③右掌由拜垫**移到右前方,两掌相距约六寸许(此为半把合共叫“两把半”。这是老名词)。
④以头垂叩于两掌中间拜垫上。
⑤两掌随即翻转,手心向上。意思是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这叫头面接足礼。
(另一说法是:古时候的小孩子或低阶之人,向大人,上级或长者求索物品或钱财时,就是这样摊开手掌承接所要求的财物。也就是承接佛菩萨所赐的福慧之意)。
⑥两手握拳翻转,头离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心。
⑦左握举回胸前,右掌将身撑起,与左掌合,同时两膝起立。合掌依然。
⑧三礼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两大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此为定印),伸直腰,举至齐眉,再放掌。这叫问讯。
佛教礼仪有哪些
2楼:职场心机婊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学会这些礼仪规范,将使一个人的职业形象大为提高。
3楼:七情保温杯
一、进入大殿应有的礼仪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信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二、如何尊敬佛像
1、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
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如因时间、空间不便,可合掌或问讯。
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处理,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
(2)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践踏到。
4、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
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
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5、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
6、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三、如何礼佛成熟的稻穗向下垂----拜佛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藉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这样不但有助於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将两肘两膝以及额头著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
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於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著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而从拜佛的动作,让人连想到,当人的内心充满了礼敬、感恩与忏悔时,也有如稻穗一样的,因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义,也就是如此了。
四、佛门日常礼仪
(一)入
1、消假--回寺院后,先到大殿向诸佛菩萨顶礼消假,次至**处顶礼消假。
2、接驾--见到有法师来,应顶礼接驾。
(二)出
1、告假--欲离寺前须先向佛菩萨礼拜告假,次向**告假。
2、送驾--送**出门当顶礼送驾。
(三) 穿着海青应注意之事项
1、上下楼撩衣之法:上楼撩前片、下楼撩后片,以免衣托地或被踩到。
2、穿海青时,双手不可下垂,应放掌或合掌。
3、跪拜时撩衣方法:双手同撩前片。
4、长跪时起身方法:先将左脚向前弯曲,双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脚收回。
5、静坐时,将盖布巾置于海青内。
6、闭静后,双脚不可直伸,以示恭敬。
五、敬僧之法
1、路途中、静坐中、诵经中、禅行中、剃头时、以及洗澡、上厕所、乘车船、睡卧等时,勿礼拜大德。除诵经、生病、剃发、工作之时,不得见出家众经过而不起立示礼。
2、遇大德入寺院中,当集合大众,敲二鼓一钟,直到大德进入大殿站好为止,由班首称:顶礼某大德,若大德要离开时,亦敲二鼓一钟,直至上车为止,此乃迎来送往应有的礼节。若仅是个人欲行礼,则可进入佛殿后,向佛行礼,口称:
顶礼某某大德。
3、大德吩咐之事情,当奉命唯谨,尽力办好。不可请**帮自己拿东西、带东西。
4、顶礼大德时,虔诚一拜即可,时间不宜过长。遇见**应以合掌问讯以示礼仪,若大德谦逊不受顶礼时,合掌问讯即可,莫执着己意。如果向大德说顶礼三拜,而大德未说一拜即可时,依然要拜三拜。
顶礼大德要在佛殿时才行礼,不要在大路旁、水沟边或火车站等不宜之处,遇师即顶礼,如此惊世骇俗之举动,有失庄严、端正。合掌问讯时要双手,如果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礼即可,不可只用一只手作揖,这是不合乎礼仪的。
5、手中持经时,碰到法师时,将经举起与眉齐,向法师说:阿弥陀佛,或说:**好即可。
6、不得直唤出家众名讳。**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
7、不得盗听出家众诵戒经。
8、不得说出家众过失。不得出家众结为父母、兄弟、姊妹。
9、不得与出家众同堂,若非得已,即使同堂亦不得同榻。
4楼:三年离歌
1、合掌
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
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识不外的呼唤方法,合十的动作,不仅能够到达收摄表面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仪之一。
2、操手
当咱们凝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能够双手合十表现恭敬。假如说话的时间较长。则能够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态,这样也能让人摄心,不会散漫没精神。
详细法子为:双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于腹部前方。双手高度要适中,约为肚脐上方一寸,否则太高予人紧张严肃之感,太低又显得很没精神。
双手不要贴紧腹部,否则看起来会很不天然。
3、问讯
问讯以两手相屈,弯腰至膝,操手下去,合掌上来,两手拱举齐眉叫做问讯。《地持论》说:“当安慰舒额,先语平视,和色正念,在前问讯。”
佛教徒素日在正式场所见到**或长者大德,能够心服口服行跪拜礼,但假如**正在行走,或在吃饭、讲话、演说时,则能够用问讯的方法代替,同样能表白忠厚的情意。
4、长跪
长跪以两膝着地,先下右膝为礼。《神足无极经》说:“月天子即从座起,更整衣服,前下右膝,叉手长跪。”尼女体弱,佛叫长跪。
5、礼拜
礼拜即是五体投地,《长阿含经》说:“二肘、二膝、头顶,谓之五体。”礼拜时,必须并足(前距八寸,后跟距二寸)正身,合掌俯首,手牵袈裟,先以右膝着地,次下左膝,以二肘着地,舒二掌,过额承空以示接足之敬,以头在地良久,方成一拜。
6、顶礼
顶礼三拜即礼拜三次,表示尊敬。俗家两拜,是法于阴阳;佛家三拜,以表三业归敬。《智度论》说:内式礼拜,大约身口二业;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故以三拜为礼数。
扩展资料
佛教礼仪的特性
宗教性:佛教虽然主张现世的自我完善,但是他对佛、菩萨、老师的崇拜,并且认为通过这种礼仪上的恭敬能够获得善业的美好的果报,这是佛教礼仪具有的“宗教性”一面。
对治性:佛教的戒律分止持和作持:止持是防止过错、叫“诸恶莫作”;作持是努力向上、叫“众善奉行”。
区域性:佛教产生于印度,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宗教,一般说来有三个系,即传入中国汉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的“汉语系”,也叫“汉传佛教”;传入**的“藏语系”,也叫“藏传佛教”。传入东南亚及我国云南一带的“巴利语系”,也叫“南传佛教”。
在各个不同的地区里,佛教的律制与礼仪也随着各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而产生不同的礼仪,这一点在佛陀时代也是允许的。
5楼:就是这样子的嗯
佛教礼仪:
1、有准备的烧香拜佛,最好是提前沐浴净身,以洁净的身心进入寺庙。
2、肉食、荤腥,以及蒜、葱、烟、酒等都会污口,对佛不敬,所以在礼佛之前最好忌食。
3、进入寺庙,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不可服装不整,特别是女士,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也不可浓妆艳抹。入佛堂不得吸烟、嚼口香糖,打闹嬉戏等。
4、进佛寺时,最好不要经由中门入,而当从旁门入,更不要踏门槛,抬脚而入为宜。入寺门后,不宜**直走,进退都应顺着左臂方向迤边行走,进入殿门,帽子以及手杖不可安放于佛案及佛座上。
5、寺庙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亦不可戏动。诸如水果、植物等,也不可随意摘取。
6、大殿**的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用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头前行走。
7、见到僧人,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如果僧人正在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都不可向他礼拜。
8、随众礼拜入座,如果自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毕,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可招手呼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