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先生是用哪三条标准来衡量人生

2021-01-09 22:03:03 字数 5022 阅读 2994

1楼:一茎苇叶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

,即此身,此时,此地。

“三此主义”释义: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 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当代,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朱光潜先生背景知识:朱光潜(1897年-1986年),出生于安徽桐城(今枞阳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笔名孟实、孟石,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

代表作品:《朱光潜选集》、《悲剧心理学》、《无言之美》、《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三此主义是?

2楼:余念

1、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2、三此主义是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

朱先生自己总结“这是一个极现实的主义。”因为,“本分人做本分事,脚踏实地,丝毫不带一点浪漫情调。”

所以,他非常反对狂妄“世间有许多人不肯学乘除加减而想将来做算学的发明家,不学军事不学当兵打仗而想将来做大元帅东征西讨,不切实培养学问技术而想将来做革命家改造社会,都是犯这种狂妄的毛病。”

而遗憾的是,这种狂妄的人比比皆是,而且自古以来这种人还颇有市场“中国满街只是一些打冒牌的学者和打冒牌的社会运动家。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声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而社会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乃日不可收拾。”(《谈十字街头》)

3楼:我是龙的传人

一、简介三此主义

三此主义,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朱光潜的座右铭。三此主义的内容即此身,此时,此地,用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当代,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做学问,水平有高低,成就有大小,然而,除去大小、高低,三此主义是做学问唯一可靠的途径。三此主义,是行动是至上者,没有行动至上就不配是一个知识分子,就不配称为民族和时代的良心。

二、延伸介绍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

4楼:黎巴嫩得香柏树

我把我的信条叫做“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去做。——朱光潜

谈美 读后感1000字 5

5楼:匿名用户

一、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

6楼:匿名用户

生活中既有**艺术的美,又有生活本身所具有的纯朴美,那种令我心动的美,散发着如同端午节菖蒲的芬芳,在空气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却让人感到曼妙,有名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没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觉得这只是原因之已,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我们在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出现了“疲劳”捅死没的存在犹如空气,既被我们享受着,但又让我们不轻易发现他的存在。

总有人问,人因什么而快乐,人因什么而幸福,人又因什么而有满足感,回答是千奇百怪的,而我认为情感源头是这些事物存在着迥异的“美”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并然我们爱上让它,想戒也戒不掉,比如食物让人快乐,因为食物具有色香味的美,比如**让人觉得快乐,因为**具有音律和声音美,再如金钱是人满足,因为金钱上的面值能让你生存下去,然后寻找自己的梦,开创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有时不要看不起爱钱之人)具有“生活”美......

生活到处都是美,有的美得太过纯朴,有的美得太过妖娆,无论是哪一种美,我都想说那是我们东方人眼中的东方美

难道不行么

7楼:风色四叶草

《谈美》

一天的光阴转瞬即逝,而就在今天,我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时光。我读完了第13封信。然而通过这第13封信,我对美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朱光潜先生在83岁那年写给青年的美学认识读物《谈美》。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修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免俗”。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的寄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其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

提到“美感修养”的问题,我们都会问:如何培养美感呢?朱光潜通俗而又深入的进行了论述。

他点明: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眼睛是要逐渐养成的。作者在谈到人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或者说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独特的反应。

一棵古松,木材商是商业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实用性;科学家是研究的心态去看,看到的是古松的科学性;而画家用欣赏的心态去看,他用审美的态度,尝到了美的味道。古松在不同人眼里映衬了三种效果,只有画家不是从“用”的角度去看,而是如朱先生讲的:“无所为而为”的欣赏眼光去看的特点,说明人异于其他动物,除了生活需求外,还有更高尚的追求“美”。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俗语讲:“距离产生美”。其实朱光潜先生就明确的指出了美和生活的距离。

真实世界笼罩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联想,其状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产生了距离,因而有了古往今来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就如同美学上的“移情作用 ”,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外物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感情。所谓:

艺术**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想应该也有这个道理。美和实际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看到事物本身的美,必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去看,而且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的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一些人们对于熟悉的事物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和神秘感,从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真正的美。有了距离,才会有向往,美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

天才也是靠勤奋得来的,没有不需要勤奋就获得能力的。下功夫才会思如泉涌,才会有灵感。朱光潜先生引用杜工部的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告诫我们要踏踏实实用足功夫,笔下才有神韵。心中才有灵感,灵感才可以映射出一个人的才能,但天才的背后却是下苦功服磨练心境、意志、技巧。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这第13封信,通俗易懂,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认识。语言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我想每个人都应读一读这第13封信,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语言,会让你喜欢上这第13封信,读完后,一身轻爽,净化了心灵,提升了精神世界。

它会对你有所启示的。

开卷有益辩论会资料 正方的

8楼:匿名用户

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

大家也许想问,为什么要讲这个呢?道理很简单,关键在于"总"字..这说的是总会有好处,而不是只会有好处.

所以说,开卷有益需要论证的是读书是有益处而不是读书无害.(千万别被反方缠到这.不然一定会输.

原因看完后面的就会明白)

首先,对于好书是有益处的,这点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论证的是:所谓的坏书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处呢?

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没法否认的.因此就可推出几点来论证坏书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

第一 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

甚至连一般"流水帐"似的作文都不如,那么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呢?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再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这能说它无益吗?

第二 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

第三 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种观点: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然坏书有害,那么就一定有它的益处.

第四 也许你想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

但是你想过吗,即使存在这种书,有人能看的懂吗?会去看吗?~~~既然不会去看,那么连"开卷"这个前提都没了,如何来谈开卷是否有益或有害??

第五 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看书而堕落,疯狂,**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

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

因此,只要是读书,都是会有益处的,不论大还是小.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至于"开卷未必有益",是个中性词,它的一半(有益)是对的,但另一半--开卷无益就存在问题了:无益,并不是有害.就象一辆车在路上行驶,它没有象飞机一样飞上蓝天,难道就能说它在钻地吗?

假使论点是"开卷有害",那么根据刚刚的一些论点,自然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要说"无益"~那就是错误的了.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反方的论点就只对了一半.(而且这一半还是正方的论点).

参考资料:"开卷有益"贴吧

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是什么,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 幸福感 美国哈佛大学通识课程 feb 2008 出人意料,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 幸福课 ,听课人数 超 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 2楼 匿名用户 对社会的贡献。 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就是看他对人民 对社会贡献了多...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1楼 2毓墒 生意人的账簿是 收入 支出 盈利 人生的账簿是 所爱的人 爱己的人 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2楼 人生价值应该包括几个方面 一个是自我的认可,也就是自我认识到的快乐的感觉,或者振奋的精神。 一个是社会的认可,在公平的评价下,认为你是对社会有益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为社会作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