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身上有一种什么精神,从“李四光”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2021-01-09 21:38:50 字数 4823 阅读 1334

1楼:筱晓小鱼儿

一、他热爱祖国、时刻以“科学救国”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祖国沉沦于外国列强奴役和**的年代,他不甘屈辱,毅然投身革命;当革命遭到挫折时,他不随波逐流,奋发学习,把为富民强国而寻找和开发地下资源,当作终生奋斗的目标;面对那些藐视中国的外国人,他傲骨凌霜,不卑不亢,以显赫的科学成就著称于国际学术界,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我们纪念和学习李四光,就应该像他那样胸怀大志,热爱祖国、立志报国,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永远同祖国联系在一起。

二、他心系人民、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值得我们赞叹。

他的一生历经曲折坎坷,费尽千辛万苦,他顺应历史和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走过了一条为追求真理而坚持奋斗的知识分子的道路。我们纪念和学习李四光,就应该像他那样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执著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努力的推进社会的进步,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

三、时光让许多精彩故事沉淀为萧瑟的历史,唯有不朽的文化和精神,会在代代相传中愈发灵动和鲜活。

回首新中国60余年的发展,我们欣然发现,无论历史的风云如何变幻,李四光精神从没有离开过那些为了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人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曲折发展的地质事业。李四光的精神一直在鞭策我们努力学习钻研,不断精益求精,为如今日益强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他曾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就是凭借着这样一种敢于怀疑,勤于探索的精神,他献身于地质科学,致力于造福人民,成为中国地质科学的重要开拓者,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他把一生奉献给科学,奉献给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给人民。他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他的名字就像一颗耀眼的北极星闪耀在我国科学界,从少年时励志为祖国的复兴而读书,到粉碎“贫油论”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从研究蜒科化石,到证明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再至临终前含泪求医生延长半年生命以完成***总理交给自己的**预报工作,他毕生从事地质科学的研究和教育事业,***、***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称赞“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

从“李四光”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2楼:匿名用户

从“李四光”身上得到的启发是:我们也要学习李四光那种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迷,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

关于李四光的知识延展:

人物简介:

李四光(1889.10.26-1971.

4.29),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教育家、**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李四光1910年7月毕业于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1911年,出任湖北军**实业部长;1928年1月,任**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51年4月,当选为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执行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9月,任中国科协主席;1969年4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1970年8月,任***科教组组长。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途径。

主要成就:

李四光的科学成就,大致可分两个阶段,1949年前由于旧中国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侧重地质基础学科的研究;1949年后,在继续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国家需要集中精力,积极开拓应用研究领域。

(1)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鉴定方法‘

(2)20世纪20年代初,李四光开始了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

(3)对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研制成功的贡献;

(4)石油的勘探和开发;

(5)**预报;

(6)李四光代表作有《冰期之庐山》《中国北部之蜓科》《地质力学概论》和《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人物评价:

李四光在旧社会走过的道路,尽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无愧于党和人民给予的这个高度评价。(“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评)

他(指李四光)是中国地质事业也可以说是地球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地质学的贡献、他的治学精神和高风亮节,都堪称后世师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叶连俊评)

李四光先生作为革命先驱者敢于向旧事物挑战的精神,作为教育家诲人不倦、孜孜追求的品德,作为事业家从人民需要出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作为一位地质学家在科学实践中贯穿了前面所说的革命、育人、为人三者辩证统一的科学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像任何一位思想家一样,不仅留给我们许多还要去认识、去判断、去解决的地质问题,而且也留给我们认识、判断、解决的思想。(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刘东生评)

李四光他终于弄明白了终于一词中的啥精神

3楼:匿名用户

1、李四光从小就对科学感兴趣,从小就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有不懂就问,善于动脑的精神。

2、李四光为了祖国,不惜远渡重洋,去英国留学,刻苦学习科学知识。有不畏艰难,出国留学,刻苦专研的精神。

3、李四光学成后,不忘祖国,放弃国外的优越环境,回到贫穷而落后的中国,为了中国的发展,努力奋斗。不忘本的精神。

4、李四光最终为中国做出巨大的贡献,一个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这是李四光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李四光在励志方面有哪些高尚品质?

4楼:易书科技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他出生在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而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李四光东渡日本、远去英国求学。毕业后,他拒绝了外国高薪聘用的优厚待遇,于1920年毅然回到了祖国,决心为发展中国的地质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20世纪20年代,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刚刚开始起步,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处于逆境。早在20年代初,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就投资了300万美元在陕北延安地区打了7眼深井,最终失望而去。1922年,美国又派了斯坦福大学的著名的地质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到中国,布莱克威尔德经过一番地质勘探调查,得出中国“贫油”的结论。

这个结论带有权威性,使新中国的许多地质学家都陷入悲观失望中,然而李四光却迎难而上,他对中国石油前景持乐观态度。

1926年,39岁的李四光作为北京大学的代表,去莫斯科参加一个地质科学大会。当列车驶过乌拉尔山的时候,李四光突发奇想:奇怪,这里是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怎么会在平原上出现这个大山脉呢?

他打开了随身携带的世界地图。地图显示,乌拉尔山脉从南到北横亘在平原上,它的东面是西伯利亚平原,西面是俄罗斯平原。他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强烈:

绵长的乌拉尔山脉为什么会如此南北纵贯在辽阔的西伯利亚平原和俄罗斯平原中间?

在莫斯科地质科学大会上,李四光就这一问题向一些地质学权威请教,但没有人能给他满意的回答。

回国后,李四光翻阅了许多地质学论著,结合苏联地质图仔细研究。他注意到乌拉尔山脉的南面还有一条呈东西延伸而又向南突起的巨大弧形山脉,东起阿尔泰,经高加索,西到黑海以北,与乌拉尔山脉一起构成一个巨大的“山”字,平铺在欧亚地图上。这一发现使李四光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乌拉尔山脉形成于上古生代一次巨大的地壳构造运动中,难道这“山”字形构造正是由于地壳运动的结果?如果真是这样,一定还有类似构造的山脉存在。

李四光决定到大自然中寻找“山”字形构造,1928年,他带领几名地质队员到江苏、广西一带考察,又发现了两个“山”字形构造。后来,除了“山”字形结构,李四光又在中国东北地区发现了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构成的“多”字形构造体系。

通过研究,李四光还发现,不同构造带对矿产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各种地应力除了影响地球表层——地壳的形状外,还会影响到地球深处,驱使地下的矿藏沿某一构造带集中,形成矿床。比如,在东西走向的山脉中,常见铜、钨、锡之类重金属矿体;在“多”字形构造的沉降带,由于其具有沉积某些矿物的条件,因而多见石油及天然气,而“山”字形构造则会造成煤田。

1928年,李四光发表了《燃烧的问题》这篇文章,指出热河和四川值得勘探。1935年他在英国讲演时说我国东部地区可能蕴藏着石油资源。他以自己的研究对中国“贫油”的论点给以强有力的反驳。

1953年,为了解决国家建设所必需的石油,**人民**主席***、政务院总理***任命李四光主持中国石油资源的勘探工作。

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分析了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的特征,提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概念,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他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包括三个沉降带和相应的隆起带,而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远景。他在1955年首先组织了开赴新疆柴达木、内蒙古鄂尔多斯、四川、华北和东北等地的五个石油普查大队,提出了寻找石油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亲李四光自制定了普查勘探工作的七个具体步骤和程序,了大规模的普查工作。通过普查所得到的资料,李四光提出,华北平原和松辽平原具有较好的含油远景。

1959年,李四光在听取了松辽石油普查大队负责人的报告后,进一步指出:“如果在松辽盆地南面的隆起上找油,可能希望很大。”

根据李四光的建议,我国集中主要勘探力量在东北找油。1959年9月24日,也就是在共和国十年大庆的前夕,在黑龙江肇州县高台子构造松基三井,首次获得自喷工业油流,这就是后来形成的大庆油田。不久,胜利油田、大港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相继发现,彻底摘除了以往外国学者所宣布的中国为“贫油国”的帽子,为宏大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的保证,开创了中国石油的新纪元。

李四光对科学的求实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迎难而上的坚韧性格,勇于创新的思维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令今天的我们佩服不已。在佩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向他学习,做一个勤于钻研、敏于思考、善于创新的新时代青年。

从“李四光”身上受到什么启发,从李四光的经历中获得了什么启发?

1楼 匿名用户 从 李四光 身上得到的启发是 我们也要学习李四光那种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 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迷,为国家 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 关于李四光的知识延展 人物简介 李四光 1889 10 26 1971 4 29 ,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黄冈人,蒙古族,地质学家 教育家 家和社会活动...

从李四光的经历中获得了什么启发,你从李四光的经历中获得了什么启发。

1楼 匿名用户 要从侧面思考问题 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多思考。 关于李四光 1 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 2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武昌起义后,他被委任为湖北军 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 3 李四光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

李四光所发明的东西有哪些,李四光发明了什么东西

1楼 罗鑫辉 李四光 1889 1971 ,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地质学家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他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