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开卷,求答案,关于教育的哲学题目,附带答案解析 5

2021-01-09 15:58:56 字数 4730 阅读 8362

1楼:梦幻对戒

名词解释:

分析教育哲学:、 分析教育哲学:在教育哲学研究中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概念”、“命题”、“口号”和“假设”进行分析,澄清它们的各种用法,从而使教育实践免于思想混乱的毒害。

英国教育哲学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主要属于分析教育哲学的范畴。

白板说:人的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上面原本没有任何标记,后来,通过经验在上面印上了印痕,形成了观念和知识。

主体与客体:用以说明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一对哲学范畴。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

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板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小写哲学p221

社会教育权:p266

忠恕:中国儒家伦理范畴 ,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 。“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

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他在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孔门的**以忠恕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的具体运用。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学术自由p221

教育的民主化p266

10、价值理性:价值理性(valuerationa1)也称实质理性(substantivera—tionality),即“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也就是说,人们只赋予选定的行为以“绝对价值”,而不管它们是为了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者出于责任感、荣誉和忠诚等方面的目的。

因此,所谓的“价值理性”,是行为人注重行为本身所能代表的价值,即是否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忠诚、荣誉等,甚至不计较手段和后果,而不是看重所选择行为的结果。它所关注的是从某些具有实质的、特定的价值理念的角度来看行为的合理性。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价值理性最突出的代表。

简答题:

休谟说:感觉之外一切不可知。如何理解?

2、简述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知识概念的区别。

3、如何理解“客观真理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

答:。(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的条件、程度、范围内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因而具有相对性;但它又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在它的限度内不可能被推翻,因而具有绝对性。

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相对真理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份,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2)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辩证转化。真理是一个过程,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形而上学真理观割裂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而否认相对性,从而否认真理的发展。教条主义就是绝对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绝对性,从而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

实用主义就是相对主义的一个典型代表。

试分析存在先于本质:

一、关于“存在”    萨特把存在区分为两种:“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是人之外的世界,“自为的存在”就是人。

他说“自在的存在是没有原因,没有目的,纯属偶然性和荒谬的,它是一片混沌的巨大虚无。”而“自为的存在”才是真实的,是人的存在使外部世界获得意义。“世界就是人,人的深处就是世界”。

  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有两个根本特征:主观性和个别性。主观性就是指人是自己主观意志创造产物。

人们想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神造的,也不是什么其他东西决定的,而是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萨特说:“人不外是自己造成的东西,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

这个原理,也就是所谓主观性。”  个别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个人存在的特殊性,二是指具体性。

萨特指出,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过我自己的生活。同时他还说:“他人就是地狱。

”突出的表达了存在主义个别性的思想。具体性就是说,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由这个人一个一个具体的存在活动构成的。萨特说,人就是人自己的生活,人自己的表现,人表现什么他就是什么。

在人的生活、表现背后并没有一个什么共同的,一般的本质。人的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存活动、具体表现,就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个别的、具体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

二、关于“存在先与本质”   “存在先于本质”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并认为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理”。所谓“存在先于本质”是说一个人出生仅仅是个存在,这个存在什么内容也没有,没有好坏之分,还不是一个具体的什么人,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故存在先于本质。  萨特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存在先与本质”:

  其一,上帝是不存在的。中世纪唯实论认为人有普遍的本质,这种本质是上帝赋予的,上帝按照自己的概念创造了人,所以人的本质先于人的存在。现在上帝被推翻了,先天的本质就不应存在。

  其二,18世纪无神论所讲的普遍的人性是有神论的残余,它也是不存在的。萨特反对这种普遍的人性论,认为普遍的人性是不存在的,人的存在都是个别的,不能用普遍的人性来规定个别性的存在。  其三,人以自己的行动创造自己的本质。

人不同于动物,具体的物是先有本质而后有存在的。萨特认为人不是由什么来规定自己的本质的,而是由自己的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未来,决定自己的本质,决定自己是一个爱国的勇士还是一个**的懦夫,等等。他声称只有强调了“存在先与本质”才能把人真正同物区分开,才是真正的人道主义。

5、简述墨子“兼爱思想”的基本观点。

答:①墨子主张“交相利” ,以利益交换为基础 ②墨子强调无差别的、平等的爱 墨家的"兼爱"思想,它要求人们平等互爱,也互相援助,突出了互利互助的精神;如鉴借墨家的"尚贤"思想,这"贤"主要是指有道德、有学识的人才,这一道德价值取向,对于激励人们加强自我修身、力争成为贤者有积极作用;如鉴借墨家的"节俭"思想,墨家的这一"节俭"思想于今而言,依然具有针对性,更值得我们提倡.墨子的基本思想是“兼爱”。

所谓“兼爱”,即是说人与人应该平等相爱,不能有人、己、亲、疏的区别。墨子认为,当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攻》是《兼爱》思想的反证和延伸,是《兼爱》的姊妹篇。

如何理解教学的双边性。是一种师生的双边互动,其价值是在于克服学习态度上、认知方式上和行为习惯上的障碍,激发激励维持和更新他们的学习行为,从而更有限的实现教学意向

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双边的互动,其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态度上、认知方式上和行为习惯上的障碍,激发、激励、维持和更新他们的学习行为,从而更有效的实现教学的意向。

7、简述黑格尔精神哲学的对象及其内容。从根本来讲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是关于“人的”学科,精神哲学不仅仅考察返回自身的人类的主观精神,而是将人所形成的客观实体精神整个也作为考察的对象

8、简述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答: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关于价值的内涵,我国哲学界有关系说、实体说、属性或功能说、主体需要说、意义说、观念说等.[1]实际研究中,诸多学者在价值的分类上主要以"人"为中心区分、理解内在与外在价值,认为内在价值即事物对人的价值,外在价值即事物对社会的价值.

笔者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这不利于充分揭示内在与外在价值的内涵.对事物内外价值的理解应以事物自身在实际关系中是否处于主动或被动而定,应以其自身作为参照点来区分内外价值.内在价值是指事物作为主体对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它是事物具有的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是事物自我保存、自我更新能力的具体体现,把内在价值视为事物对人的价值是对内在价值内涵的误解;外在价值是一种事物作为客体对他事物的影响与作用,是事物对人和社会的意义,把外在价值理解为社会价值,缩小了外在价值的内涵.

论述题:

论述在思维与存在统一问题上,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区别,并阐述你自己的理解。

2、“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是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 (1)为什么说人只有接受恰当的教育才成为人? (2)什么是恰当的教育? (3)人接受教育就是为了自己教育自己对不对?

(4)人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才能成为人?

3、社会上有许多不平等,例如财富、机会、权力、社会地位、聪明才智等的分配显然不是人人一样多,这些不平等有的是人为的,有的是天然的。如果这样的不平等并非以暴力或欺骗的方式造成的,这样的社会不平等是道德上应该解决的问题吗?请说明理由p305

关于教育的哲学题目,附带答案解析 5

2楼:匿名用户

在中国教育界,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杜威来中国讲学,讲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中国教育界的影响较大,从此中国也有人开始研究和讲授教育哲学。当时在高等学校首先开设教育哲学一科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来逐渐推及全国的高等师范院校和一般大学的教育系,有的中等师范学校也作为选修课开设。

那时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但翻译出版了杜威在华的全部讲演稿和他的主要论著,并对西方当时流行的教育哲学流派作了详略不同的介绍。在20~40年代出版了十几本中国教育理论工作者自编的教育哲学论著,其中主要的有:范寿康的《教育哲学大纲》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姜琦的《教育哲学》、范琦的《教育哲学》、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林砺儒的《教育哲学》。

张栗原的《教育哲学》等。在这些教育哲学论著及其他有关的文章中,虽然都有各自的体系和见解,但也不可避免地带上那个时代的特点,主要是或多或少地受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有少数的是出自德国的古典唯心主义或宗教哲学的。其中,曾有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者,在他们的论著中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哲学,如林砺儒、钱亦石、张栗原的论著。

虽然这些论著还不能说已臻完善,而且有的问题还脱不出实用主义的影响,但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已较过去大为不同,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有的至今尚有研究价值。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求答案要点)

1楼 匿名用户 1 有效学习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一 适用的学习方法是学习过程的副产品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其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所以在讨论学习方法之前,我必须要提出一个基本论点 适用的学习方法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得来的,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副产品。 二 兴趣是获...

求答案,关于管理学的,网络教育学院中的作业

1楼 百度用户 答案 一 填充题 1 功利观,权力观,公平理论伦理观,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2 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 原则层次 3 控制能力,风险和冲击承受能力 二 选择题 1 c 2 c 3 a 4 d 5 d 6 b 7 a 谁有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作业的答案 呀 2楼 匿名用户 没有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前面是判断题的

1楼 向四周看 就是,给我们看看题目啊 2楼 今夜吾难眠 问题呢?详细告诉我。 2012年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2和3,前面是判断题的。 3楼 匿名用户 二 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考核知识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 解答要点 学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评讲 主要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