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垓下之围》中项羽在场景中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2021-01-09 15:53:26 字数 3143 阅读 8677

1楼:天下相思

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这个场景表现多情善感、铁骨柔情的性格。

2、项羽“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表现出项羽英勇神武且自负的性格。

3、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增头表现项羽知耻重义和视死如归的性格。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

释义:由项羽被围于垓下这一历史典故,突显了君王的象征,后来就语言的发展演变,让垓下之围这一成语出现在一些深刻的文章当中,用来形容一种垂死挣扎的情态而又秉自内心。

扩展资料

人物分析:

1、项羽:项羽是一个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刚愎自用,才会失了江山,最后落得乌江边上自刎。也有的人欣赏他的豪情,宁死不肯过江东。

2、虞姬:虞姬是项羽的唯一,也是他的挚爱。到后来,虞姬在项羽的帐内,听到四面楚歌,以为已经被刘邦的军队包围,为了不拖累项羽,自刎于帐内。

2楼:匿名用户

哪三个场景啊 不甘和杀气最后是苍凉

垓下之围主要描写的三个方面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3楼:暴走少女

1、塑造了一个性格特点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表现出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奈的心境。

2、同时也暗示出了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在东城之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出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

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而归咎于上天要灭他的悲剧性。因失败而无脸见江东父老而自杀,宁死不辱,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

3、同时也表现出他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之心,多角度的个性描写和心里刻画,大大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4楼:匿名用户

面对汉军的重重包围,仍能方寸不乱表现项羽是一个冷静沉着的性格。在千军万马当中能来去自如,表现了项羽是一个有毅力魄力的性格,乌江亭长想让项羽过江,可项却让亭长把马带过去,自己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表现项羽重情重义的性格

5楼:匿名用户

第一.塑造了一个性格特点十分鲜明的悲剧英雄形象.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

慷慨悲歌.表现出了英雄多情而又无奈的心境. 第二.

同时也暗示出了 项羽不善用人.众叛亲离的困境.在东城之战中.

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出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同时也表现出了.

他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而归咎于上天要灭他.

的悲剧性.因失败而无脸见江东父老而自杀.宁死不辱.

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 第三 同时也表现出他走投无路.只能一死了之的英雄末路之心.

多角度的个性描写和心里刻画 .大大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6楼:风华

您好,根据您的问题,我觉得提现了项羽勇猛有余耐心不足。

诚心为您解答,希望不吝采纳。

7楼:匿名用户

1、项羽的勇敢果决。斩将刈骑,所向披靡。

2、项羽的目光短浅。乌江自刎,不求重振。

3、项羽的刚愎自用,不思反省,认为自己沦落到这种地步,是“天亡我”

《项羽本纪》中项羽的性格特点

8楼:月似当时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他的英雄气概在《项羽本纪》中多处都有所体现。一开始与项梁在会籍起义,之后率兵攻城略地,即使在垓下被围仍不减以一敌众的气势。

有铁血,有柔情从他对虞姬的事情中可以看出。然而他的性格上却有一些弱点:

其一是自满。项羽小时候“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很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惊讶于项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但当项梁教他兵法时,他也是浅尝辄止。

自满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其二是暴烈。他坑杀已降秦卒二十余万,火烧宫室。有人触怒他,他便“烹之”,却从不思考别人的话是否有可取之处。刘邦灭楚后不诛杀项氏支属,也于项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对比。

其三是优柔寡断。这一点在鸿门宴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范增多次举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王默然不应”。

刘邦逃脱后,范增只有叹“竖子不足与谋”,并作出一个惊人判断,“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项羽的当断不断,使他最终山穷水尽,死于自己剑下。

其四是多疑。范增本是项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项羽却因为一个小小的离间计生出疑心,疏远范增。范增也离开了他。

在《高祖本纪》中刘邦分析项羽得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多疑,使得项羽失去了身边最后有力的支持。

9楼:衣之永恒

简单说来就是~~~~爱面子~~~爱杀人~~~容易被自己的感情控制是个性情中人~~~~还有就是**。。。。。但项羽的一个做法为他迎来了无数后人的崇敬。。。就是垓下之围时项羽在知道自己完全失败的时候他想的不是天下。。

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他最爱的女子和坐骑。。。。一个男人在那种随时会丢命的情况下还能把自己的爱人放在第一位的确是一个好男儿。。。

可惜他不是一个好君主好领导。。。。。

10楼:种花家的小米兔

《项羽本纪》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军事家,中**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11楼:匿名用户

粗犷,豪爽,重义气,刘邦就是利用了这个缺点

但是不够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