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沉默兄怪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
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
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
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
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元。 哈雷彗星轨道图 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
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哈雷彗星的彗核大约为16x8x8 千米。与先前预计的相反,哈雷彗星的彗核非常暗:
它的反射率仅为0.03,使它比煤还暗,成为太阳系中最暗物体之一。哈雷彗星彗核的密度很低:
大约0.1克/立方厘米,说明它多孔,可能是因为在冰升华后,大部分尘埃都留了下来所致。 哈雷彗星在众多彗星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又大又活跃,且轨道明确规律。
这使得giotto飞行器瞄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它无法代表其他彗星所具有的公性。 彗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
早在我国晋代,我国天文学家就认识到这一点。《晋书·天文志》中记载,“彗本无光,反日而为光”。彗星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
一般彗星的发光都是很暗的,它们的出现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只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长的尾巴,才被我们所看见。 (halley's ***et)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
当它在1682年出现后,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注意到它的轨道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出现,并预言它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出现。虽然哈雷死于1742年,没能看到它的重新出现,但在1759年它果然又回来,这是天文学史上一个惊人成就。这颗彗星因而命名为哈雷彗星。
它的公转周期为76年,近日距为8,800万公里(0.59天文单位),远日距为53亿公里(35.31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为0.
967。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
《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
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彗星是什么
2楼:wjia佳酱
彗星是进入太阳系内亮度和形状会随日距变化而变化的绕日运动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彗核由冰物质构成,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物质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
彗星的质 量、密度很 小,当远离 太阳时只是一个由水、氨、甲烷等冻结的冰块和夹杂许多固体尘埃粒子的 “脏雪球”。当接近太阳时,彗星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分解成彗头和彗尾,状如扫帚。
3楼:科普中国
彗星的主体是彗核,它很难从彗头中明确地区分出来,直径也不大,小的才几百米,或者几公里,大的也不过几十公里到上百公里。在它围绕太阳公转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它就是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普普通通的天体。
当彗星越来越靠近太阳的时候,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彗星运行到离太阳约2个左右天文单位的距离时,从彗核蒸发出来的气体和被抛射出来的尘埃,形成彗发和彗尾。彗星离太阳越近,朦胧的彗发就越亮,包括彗发在内的彗头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彗尾,更是异乎寻常地一股劲地扩展再扩展、延伸再延伸,使充分“发育”了的彗星成为一个诱人、漂亮和形状奇特的庞然大物,赢得了太阳系最大天体的“绝对冠军”称号。
彗头的直径一般在5万?25万公里间,保持最大彗头纪录的1811年大彗星,其彗头直径超过180万公里,比太阳直径近140万公里要大得多。地球大气外的观测发现,某些彗星的彗发外面,还有更大的包层——氢云,有的直径达1000万公里。
如此巨大彗头的彗星,更是太阳望尘莫及的。
4楼:千尺崖§万丈渊
(1) 彗星是太阳系中天体的残骸。它和一般的星星不一样,是由气体和冰粒组成的。彗星也围绕着太阳运动,但跟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不一样的。
(2)彗星是星际间物质,俗称“扫把星”。在《天文略论》这本书中写道:彗星为怪异之星,有首有尾,俗象其形而名之曰扫把星。
(3)公元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前夕,正逢哈雷彗星回归。当时,人们怀有复杂的心情,注视着夜空中这颗拖着长尾巴的古怪天体,认为是上帝给予的一种战争警告和预示。后来,诺曼人征服了英国,诺曼统帅的妻子把当时哈雷彗星回归的景象绣在一块挂毯上以示纪念。
中国民间把彗星贬称为“扫帚星”、“灾星”。像这种把彗星的出现和人间的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联系在一起的事情,在中外历史上有很多。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极少数在近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云雾状小天体。
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三种。椭圆轨道的彗星又叫周期彗星,另两种轨道的又叫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彗星和长周期彗星。
一般彗星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两部分,有的还有彗云。并不是所有的彗星都有彗核、彗发、彗尾等结构。
我国古代对于彗星的形态已很有研究,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帛书上就画有29幅彗星图。在晋书“天文志”上清楚地说明彗星不会发光,系因反射太阳光而为我们所见,且彗尾的方向背向太阳。彗星的体形庞大,但其质量却小得可怜,就连大彗星的质量也不到地球的万分之一。
由于彗星是由冰冻着的各种杂质、尘埃组成的,在远离太阳时,它只是个云雾状的小斑点;而在靠近太阳时,因凝固体的蒸发、气化、膨胀、喷发,它就产生了彗尾。彗尾体积极大,可长达上亿千米。它形状各异,有的还不止一条,一般总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太阳彗尾就越长。
宇宙中彗星的数量极大,但目前观测到的仅约有1600颗。
彗星的轨道
彗星的轨道与行星的很不相同,它是极扁的椭圆,有些甚至是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轨道为椭圆的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阳身边,称为周期彗星;轨道为抛物线或双曲线的彗星,终生只能接近太阳一次,而一旦离去,就会永不复返,称为非周期彗星,这类彗星或许原本就不是太阳系成员,它们只是来自太阳系之外的过客,无意中闯进了太阳系,而后又义无反顾地回到茫茫的宇宙深处。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绕太阳公转周期短于200年)和长周期(绕太阳公转周期超过200年)彗星。
目前,已经计算出600多颗彗星的轨道。彗星的轨道可能会受到行星的影响,产生变化。当彗星受行星影响而加速时,它的轨道将变扁,甚至成为抛物线或双曲线,从而使这颗彗星脱离大阳系;当彗星减速时,轨道的偏心率将变小,从而使长周期彗星变为短周期彗星,甚至从非周期彗星变成了周期彗星以致被“捕获”。
彗星的结构
彗星没有固定的体积,它在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得越来越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长竟可达2亿多千米。彗星的质量非常小,绝大部分集中在彗核部分。
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为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更小。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而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是个“脏雪球”。
彗星的起源
彗星的起源是个未解之谜。有人提出,在太阳系外围有一个特大彗星区,那里约有1000亿颗彗星,叫奥尔特云,由于受到其它恒星引力的影响,一部分彗星进入太阳系内部,又由于木星的影响,一部分彗星逃出太阳系,另一些被“捕获”成为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认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还有人认为彗星是在太阳系的边远地区形成的;甚至有人认为彗星是太阳系外的来客。
5楼:匿名用户
哈雷彗星概况
[编辑本段]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
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
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 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
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
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元。
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哈雷彗星的彗核大约为16x8x8 千米。
与先前预计的相反,哈雷彗星的彗核非常暗:它的反射率仅为0.03,使它比煤还暗,成为太阳系中最暗物体之一。
哈雷彗星彗核的密度很低:大约0.1克/立方厘米,说明它多孔,可能是因为在冰升华后,大部分尘埃都留了下来所致。
哈雷彗星在众多彗星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又大又活跃,且轨道明确规律。这使得giotto飞行器瞄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它无法代表其他彗星所具有的公性。
彗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早在我国晋代,我国天文学家就认识到这一点。《晋书●天文志》中记载,“彗本无光,反日而为光”。
彗星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一般彗星的发光都是很暗的,它们的出现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只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长的尾巴,才被我们所看见。
(halley's ***et)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当它在1682年出现后,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注意到它的轨道与1607年和1531年出现的彗星轨道相似,认为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出现,并预言它将在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度出现。虽然哈雷死于1742年,没能看到它的重新出现,但在1759年它果然又回来,这是天文学史上一个惊人成就。
这颗彗星因而命名为哈雷彗星。它的公转周期为76年,近日距为8,800万公里(0.59天文单位),远日距为53亿公里(35.
31天文单位),轨道偏心率为0.967。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
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论所记内容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淮南子·兵略训》说:
“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哈雷彗星的由来是什么,哈雷彗星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1楼 北京创典文化 哈雷彗星每隔76年绕太阳一圈。它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 《淮南子 兵略训》记载,武王伐纣时,有 彗星出 。鲁文公十四年 七月,有星孛于北斗 。《史记 六国年表》记载,秦厉公十年, 彗星见 。但这三次记录均未被世界公认。 被世界公认的最早一次哈雷彗星观测记录,是《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
古代对于彗星的记载都有哪些内容,中国古代对于彗星的观测有哪些记载?
1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国很早就有彗星记事,并给彗星以孛星 长星 蓬星等名称。彗星记录始见于《春秋》记载 613年7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史记 六国表》记载 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 秦厉共公十年就是周贞定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67年。这是哈雷彗星的又一次...
有人知道彗星第二辑的名称是什么吗
1楼 匿名用户 说是预计在8月8号韩国和日本同步发行 http photo6 yupoo 20070706 233916 742035331 oxghewxv jpg http photo6 yupoo 20070706 233917 446800312 uakfstbu jpg 2楼 百度用户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