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连语文都考不及格了。如题谢谢了

2021-01-09 08:56:32 字数 3281 阅读 2090

1楼:手机用户

我怎样学的语文 陶世龙 初小的语文是在家中学的。因为那时我家住在县城南郊的一个山沟里,进城上学得翻一道山,走一个多小时,对几岁的孩子来说不相宜。正好我祖母的哥哥,一个没赶上科举又没进学堂的失意文人,长年住在我家,便请他给我启蒙,不过并非从三字经或四书开始,而是学的叶绍钧和沈百英编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

这时我差两个月满五岁。 由于在这以前,我已从认带有图像的方字块,结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类背诵,识得了几百个字。(当时对背诵的这些词句不解其意,只觉得念起来很顺口,有时把词改一改,如改为赵钱孙李,狗吃生米;周吴郑王,狗吃黄糖;冯陈朱卫,狗扯棉絮(四川话发音为sui)就更觉得有趣好记)小学课本学得很快,一年学了三本。

从春到秋上课九个月后,开始作文,第一篇作文的题目是“菊花”。我家说是要保持陶家爱菊的传统,花园里培植了许多菊花,这篇作文是看了这些菊花后写的,只写了作文本不到一页,但大人们都很高兴。作文寄给我在外面上学的父亲和叔父,他们寄回新书作为奖励。

从此,每有新的作文就给他们寄去,不断得到新书,巴不得多作几次文了。 我家虽是源出封建士大夫家族,但并不守旧,赞成新文化,舅公教不了新学,因此在家学了一年后,请了县城的小学语文老师,也是我祖父的朋友程子颜先生,每周来家三次,教我继续读小学的语文课本。很快这商务印书馆的初小语文课本学完了,买了些别家的课本来看,程先生觉得这不是个办法,最后找到儿童书局出版的儿童活页文选,每次教一篇。

这儿童活页文选我觉得选得很好,都是新文学名家的作品,也有古典的白话文名著;不是全篇而是选出其中精彩的段落,加上一个标题,每篇最多只有几百字。象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选出几段,题名为“荷塘夜游”;从“儒林外史”选出记述王冕学画的文字,成为一篇“何不画他几枝”。很快我就喜欢起朱自清、徐志摩、冰心、郭沫若、孙福熙、朱光潜和吴敬梓这些人的文章。

鲁迅、胡适、李大钊、陈独秀、陶行知的文章,也选得有,但是到大一点后才渐渐理解其深意。 读了一些片段感到不过瘾,于是去找原著,上海万象书局出版的名家选集,正合我的要求,使我接触到更多的新文学著作。《回春之曲》《桂公塘》都看得使我掉泪,不过对郁达夫则不喜欢。

应该说明的是,这些都是上初中以后的事。 不记得程老师讲过什么段落大意或主题思想,但对他要求我把字认清,把词的意思弄明白,而且都要求牢牢记住,印象特别深刻。大人还教会了我查词典。

背诵和默写是每堂必做的功课,讲课时老师大声朗读,抑扬顿挫,情感投入,我也跟着念,课后自己还念,虽然念这白话文总觉得不如念唐诗来劲,但念着郭沫若“夕阳烧红了海上的天壁”,朱自清的;“沿着荷塘是一条小小的煤屑路,白天很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仍感到有意思。在那时,都讲究朗读,家中经常有孩子朗朗的读书声,被认为是家庭兴旺祥和的标志。

上课开始,先默写前一次教的课文,错一字扣一分,落一字也扣一分。经常是得到八十几分,没得过一百分。我觉得那白话文不好背,要是文言,也许有得百分的时候。

就这样经过了三年多的训练,我进入了高小、初中、高中,老师再没有这样要求了,但背诵和查词典已成为习惯,学了古文,自己背。 初中语文课本是老师油印的选本,白话文多,但讲的少,让你自己去看,实际上逐渐变成文言文为主。老师并不讲很多,但要求多读,说是读多了自然能明白,对字和词的意思,要上下文连贯起来才能正确理解。

学习效果的检查集中在作文上,不记得考过什么问答题,一般作文的分数就是语文课的分数,平时作文的分数也累计进去。因此当时的学生多数喜欢平时多作几次文,平时作文好,考试就一点也不紧张。但老师大概不这样想,修改作文的工作量是不小的,判分数,写评语,改错别字都马虎不得,譬如有错字没看出来,告上去了,不仅丢脸,连饭碗也可能成问题。

对作文,老师说文无定法,街上卖的《作文百日通》之类千万不要信,要会作文得自己下功夫,没有捷径。没有标准答案,学生作了翻案文章,只要言之成理,老师还给加分。 在初中,从明清小品文开始,到唐宋八大家;进入高中,短小的散文减少了,变成以庄子、荀子、韩非子、史记为主。

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要讲一点,长篇大赋四六骈体都不沾,这与四川当时的文风讲求朴实,主张文以载道,学语文也为经世致用有关。(奇怪的是对论语孟子选一点但很少,大概是老师对孔孟之道不大以为然,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显然四书不如庄子)这对我,不仅是写文章,在其他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我这一辈子总是自己使自己轻松不起来,就有这语文课对性格的影响。

高考的指挥棒在那时也有作用,不过没有今天这样大,因为各校各有各的考题。四川大学一向以作文题的古板艰深闻名。我毕业前一年川大的考题是“「大学之法,禁与未发之未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说”。

考题是不断句的,不少考生连句也断不了,更不用说作文。这考题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话,事后成都各中学都赶快将它选入教材,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因为川大是录取成都高中毕业生最多的大学。 北大是新文化的发祥地,不出这类老古董的考题,1948年招生考试的作文题是“我最崇敬的一个人”,我写的是我的祖父,全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很快就写出交了卷。

当时各大学考题的风格考生们都是事先研究过的,我考大学的第一目标是北大,似乎不必去啃那些陈谷子烂芝麻,但我还是仔细听了老师讲学记,而且置之座右,因为我感到这里面有好多中国的教育经验。 除了课堂上学语文,十一岁时家中说我年纪太小,还是按当时中学招生的惯例,十二岁时再去上,这一年不用上学,但也没有闲着,每天自己走到樊孝达老师那里去学古文,找邹恩溥老师学数学。学多学少没有规定,比正式上学轻松,不过要求我在一年中读完《资治通鉴》,是祖传的木刻本,三百本,差不多一天得读一本。

开头看起来似懂非懂,但硬着头皮看下去,倒也渐渐感到兴趣,不过仍有许多地方不大明白,上高中又挑着看了不少,这回是津津有味,作为历史故事来欣赏了。 那时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课外作业,看书占去了我课外的大部分时间。初中时看了许多武侠**,别的**能得到的,管它好歹,都看。

但看多了也就感到没劲,还是法布尔的保罗大叔,斯文海定的《亚洲腹地旅行记》这些书有意思。杂志报纸都不少看,还认真读了叶圣陶的《文心》,喜欢上顾均正、贾祖璋、董纯才、高士其、刘熏宇、索非这些人的科普作品,并开始懂得了原来鲁迅最高明。 我的语文就是这样学的,写文章成为我的一种乐趣,在高中时,老师不布置作文了,但学校鼓励大家办壁报,还组织竞赛。

我和几个同学也办了一张,把文章发表到墙上,贴出去后站在远处眺望,见到看的人多,心中高兴;没有人看,检讨为什么失败。一般这失败不在文字而在内容,我越来越认识到这文字不过是用来表达某种实在内容的工具,我自己也喜欢有实在内容的文章,为写文章而写文章是没有出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看,觉得那不过是编造出来供消遣的东西,到后来更感到不少**不过是为了某种目的在那里哄人,真要以为中国的现实与历史就象**中写的那样就上当了。

于是我对当反映现实的新闻记者有了兴趣,羡慕邹韬奋的成功,高中三年级开学前,赶上政治大学新闻系来成都招生,真的去报考了,而且被录取,但我的父亲不愿我重复他陷入政治泥潭的困扰,要我学习自然科学,我也热爱自然,这才在第二年毕业后入了地质学之门。但这语文并没有白学,老师教给我的严谨务实的文风和准确简洁的文字表达能力,对学习科学,认识和正确表现自然,都很有用,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考试时我题都不会做,到底怎么才能学好数学啊?如题谢谢了

1楼 何秋光学前数学 上课以及课前课后 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时间是在课上,但是大家要树立一个意识 课前课后也很重要。利用好这些时间,在配合适当的学习方法,学好数学其实并不难。 课前 课前预习很重要,一方面可以先了解上课知识,课上能跟上老师思路,另一方面标记出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课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侧重去...

情人之间吵架了怎么办?如题谢谢了

1楼 冷静下来, 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爱他, 如果是这样的, 那么伱就主动点, 去跟他道歉, 然后告诉他,其实伱们吵架是因为伱很爱他, 不管什么原因吵架,不管对与错, 伱们都不要讨论下去, 而是检讨,说自己错了, 以后伱们有什么事情一起解决,不要吵架 记得采纳啊 2楼 ever 专属丠 其实情侣之间...

安徽考生文科考了509分,能上哪个二本?如题谢谢了

1楼 黎约践踏 三本也应该认真填报 力争二本 为了确保录取 建议你报省属师范大学 省属财经大学 省属建筑工程大学等 省属医学院 二本院校 录取成功率高 报志愿时教育局会发给你们高考指南 上面会有详细介绍 在 zszx114 上有各省各批次在你所在地录取的 含民办 院校名单和07年录取分数等信息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