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哪几层意思

2021-01-08 17:44:32 字数 4496 阅读 8660

1楼:匿名用户

以“观”字。

写了两层意思:

1.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

2.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2楼:匿名用户

全诗以“观”字来写

写作者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的景象

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观沧海》全诗围绕哪个字来写?

3楼:匿名用户

观沧海以“观”字

来展开来写,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这样写的作用是:《观沧海》中诗人以“观”字统领全篇,进行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全文内容:

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翻译: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雄伟的太阳,灿烂的银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出自大海里。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4楼:暴走凡徒

围绕“观”字展开来写。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浪”等景物。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观沧海汉 ·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观沧海》1、全诗是以哪个字来写的?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5楼:心园欣欣

围绕“观”字来写。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浪”等景物。

海水——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波浪——汹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6楼:晴__静

1以“观”字

2写了水、山、树木、草、风、波涛这些景物

3水的特点是荡漾,山的特点是耸立,树木和草的特点是茂盛,秋风的特点是萧瑟寒冷,波涛的特点是澎湃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统一祖国的宏伟志向

《观沧海以全诗哪个字来写的

7楼:阿沾

以“观”字统领全篇,进行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所作。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原文节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创作背景: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

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事迹见《三国志》卷一本纪。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8楼:匿名用户

围绕“观”字来写.

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浪”等景物.

海水——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波浪——汹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观沧海】 全诗以那个字来写

9楼:

观字. 我补充一下楼上的吧 .首句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可见作者登山望海的英姿 ,观字统领全文 ,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

10楼:丽丽甜心

观下文皆为景物,是作者所见,所以是观。

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楼:三国之长空

观沧海以“观”字来

来写,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

观沧海 这首诗以那个字的,它起的是什么作用

12楼:匿名用户

围绕“观”字来写。写了“海水”、

“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波浪”等景物。

海水——澹澹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波浪——汹涌

这首诗表达(起到)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供参考。

13楼:小芋头帅哥

观。整首诗都是围绕“观”字,描写了各种景物

曹操在什么情况下写观沧海这首诗的?

14楼:无忌莫愁

这首诗当作于建安十二年(207)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东汉末年,正当军阀逐鹿中原之时,居住在辽西一带的乌桓强盛起来,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建安十年(205),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当时,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观沧海》就是其一。

答题不易,望采纳!

15楼:遥远的星也闪烁

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旧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观沧海》就是其一

《观沧海》诗中真正写大海的是哪两句?它们表现了大海的什么特点?诗中哪些是作者丰富奇特的想像的句

16楼:老衲_勃大茎深

面对这迷人来的海上风光,作者了自丰富奇bai特的想象。“du日月之行,若出

其中;星zhi汉灿烂,若出其里。”dao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这是何等的气魄啊!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的色彩。

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作者还是紧紧抓住了大海气势磅礴这个特征来写,夸张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