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正常的配音员语速是每秒4个字,但为了追求剪辑节奏,和留白的韵味,不能满打满算。以30分钟为例,起码要在剪辑点上留3分钟的气口,和视情节而定的几分钟留白。也就是可以按照念满20分钟的稿件算起,每分钟60秒乘以4,大概5000字左右就可以了。
2楼:笔套凹刻
2.19我们来自地下
现在纪录片剪辑一集40分钟 **多少 地点北京。望大佬告知
3楼:
正常的配音员复语速是每秒4个字,制但为了追求剪辑节奏,和留白的韵味,不能满打满算。以30分钟为例,起码要在剪辑点上留3分钟的气口,和视情节而定的几分钟留白。也就是可以按照念满20分钟的稿件算起,每分钟60秒乘以4,大概5000字左右就可以了。
一般的纪录片配音大概多少钱?
4楼:闪电配音网
配音收费标准是什么?一般配音是多少钱的
其实这个行业并没有什么严格的收费标准,一般都是市场导向的。
目前专业的配音提供商主要有两大类,其中一类是以京东和**上面的个人或者小企业商家为主,这一类的配音商家的特点是一对一沟通需求,容易找到,但是缺点就是**偏高。目前,**上面配音商家的**标准大约是30-60元/100字;京东上面的配音商家的**标准大约是40-80元/100字。
另一类配音提供商是专业配音平台,其特点是**便宜,海量主播任你挑选,而且交付速度非常地快。当然,缺点就是目前知名度不太高,如果不是业内人士,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类平台的存在。目前,这类平台的配音**大约是2-10元/100字。
5楼:燕纫撤
一般纪录片的配音都是集中在旁白上面。看你和什么工作室合作吧,有些挺贵的,但是有些还挺便宜,主要看你要什么效果。具体你可以去闪电配音上资讯一下,他们还挺划算的。
6楼:匿名用户
我有的,可以分享给你,,戳我的头像看
30分钟的剧本有大概多少字
7楼:匿名用户
同意楼上的,本人最近在做一个大概30分钟左右的mv其实多少字完全在于你自己,如果是有情节的就比较多了如果完全是通过景物和旁白组成的,那可多可少主要就是背景**了 呵呵
8楼:匿名用户
简练1500就够了,要是要让演员,导演明白3000字少不了.
话剧2000
9楼:j逍遥公子
30分钟的剧本有多有少,因为有的里面含有的声音会占据一大段时间的,,所以大概在500到800之间
四分钟纪录片要多少解说词
10楼:传视
纪录片通常是3.5字/秒,除去片头片尾的包装大概30秒,剩下的就是了.一般纪录片很少有只做四分钟的。。。
人正常的语速是多少?一分钟多少字?
11楼:老衲吃橘子
正常情况下使用汉语表达意义和传播信息,语速约为240个音节每分钟,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语速是在每分钟300 字左右。
语速,即文字或人类表达意义的语言符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呈现的词汇速度。
语速是人类特有的语言表达定义。人们在使用具有传播或沟通意义的词汇表达或传播信息时,单位时间内所包括的词汇容量。
不同语言文化中,同等语速下信息容量有别。
中国汉字及词汇特别是现代白话在语速表达上远不如文字所包括的信息容量和传播效率高,这是因为汉语音节少,同音字词多,需要用上下文来区别语言含义,语速与语言信息接受之间互相制约。
12楼:懂我丽丽
一般是150个字左右,南方人说话一般速度都比北方人快,**广播员每分钟说话全都控制在120字每分钟。
语速是人类特有的语言表达定义。人们在使用具有传播或沟通意义的词汇表达或传播信息时,单位时间内所包括的词汇容量。不同语言文化中,同等语速下信息容量有别。
中国汉字及词汇特别是现代白话在语速表达上远不如文字所包括的信息容量和传播效率高,这是因为汉语音节少,同音字词多,需要用上下文来区别语言含义,语速与语言信息接受之间互相制约。
影响语速的因素:
个体的语速受社会文化、社会环境、个人思维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据统计,**电视台部分新闻播音员语每分钟播音字数如下:邢质斌329,张宏民350,李瑞英265,李修平343,罗京280,徐俐340。
在听觉感觉中,我们能明显感觉《新闻联播》播音员李修平的播音庄重、大方,语言表达稳当舒展,而《中国新闻》的播音员徐俐的播音态度刚硬,节奏明快、语速快捷。
徐俐的"快"节奏真的是因为语速快、单位时间字数多吗?我们从播音速度每分钟的字数统计中可见,徐俐和李修平、邢质斌的语速差不多,每分钟播音字数在330左右。从央视播音员的播音速度宏观比较看,徐俐、李修平和邢质斌三人也都应算是"快嘴"。
三人语速相差无几,为什么受众的感觉出入如此之大呢?我们不妨从三人的播音风格和特点中分析一二。李修平、邢质斌为《新闻联播》[2]的播音员,《新闻联播》节目是**级**的一档以发布国家要闻、政令、和当天首都报纸摘要为主的综合性重点新闻节目,其节目宗旨是--"宣传党和**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这就要求《新闻联播》播音员应该显示出权威、庄重、大方的播音风格,套用人们评价《纽约时报》的话,就是一种"有教养的灰色"。
这是符合《新闻联播》的独特地位和它"宣传党和**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的栏目宗旨决定的,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13楼:匿名用户
**广州播员每分钟说字全都控制在120字每分钟,一般人说话一分钟都在180-200字每分钟左右。语速是人类特有的语言表达定义
14楼:蒋殷屿仙森
150-200?我朋友有的能说600,也不知道咋做到的,咱也不敢问
15楼:贫病交攻
如果是正式的演讲,速率不能太快。一是听众难以听懂,二是容易使人产生怀疑,误认为演讲者怯场。因为,人们胆怯时往往语速较快。
当然,讲话也不能太慢。太慢就显得拉腔拖调,给人以愚笨、迟钝、缺少教养的感觉。
初次上场的演讲者,容易犯的错误是速度太快,像“放鞭炮式的噼里啪啦”,一个调子,一个速度。当他们提醒自己“慢慢”后,又趋于慢得平坦,没有变化。
所以,演讲不能总是一个速度,要做到急缓有致。
一般的语速一分钟180个单词比较正常.演讲的稿子也比较有讲究!要用短句(长句不容易理解与停顿),适当加几个谚语效果也会更好!
16楼:喵喵动听
我是一分钟350字左右,读一遍。
17楼:黑夜中的强光
不知道,反正我一秒最快20个字,最快每秒40个音节
18楼:匿名用户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就是***爷爷说过的话。
19楼:匿名用户
最强大脑 1分钟最多能读 38,990字
20楼:快哭了不会起名
孟国(2006)对语速和语速统计的界定:
在一分钟内,一个人所说出的话的音节数量。语速不是统计一个句子所需要的时间而是统计一个语段,甚至一个完整的话语表达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语速统计也包括句际间的停顿。
统计的字数是音节数,不包括标点符号”。
孟国(2006)对汉语语速的统计:
【汉语语速正常范围】200—300字/分钟,其中较慢正常语速段(200-219字/分钟),适中正常语速段(220-269字/分钟),较快正常语速段(270-299字/分钟)。
but实际上(简单来说)语速是表达和理解的中和产物,就是说话的人想快速表达,但是听话的人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理解,因此(同样的时间里)语言信息越大的语言,语速越慢(比如一般情况下同一句话用汉语和用英语写出来,英语会比汉语长,因此你会觉得英语比汉语语速快,这不是因为英语不是母语,实际上就是英语语速快。)
所以,如果是正式的演讲,稿件书面化程度比较高(意味着同样长短的话要表达更多意思),要求错误率低(所以要谨慎地放慢语速),一般情况下是会很慢的,比如**报告。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写的字数差不多了之后再念,看时间合适不合适。
孟国. 汉语语速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06(02):129-137+4.
纪录片剧本创作的标准格式
21楼:demon陌
纪实纪录片为了追求真实,一般没有剧本,也就是开机——拍摄——剪辑——然后完成纪录片。
当然,也有以纪录的形式拍有剧情的影片(比如《第九区》)
纪录片剧本:《伍廷芳》
1、一张张昏黄的中文报纸,或1981年8月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报刊史》等书籍**。
(旁白)他,与友人创办了中国第一份中文**。
2、律师穿着律师袍、头戴假发的背影。背景是西方法庭。
(旁白)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法学博士,第一位获英国大律师资格的华人。
3、香港。立法局外景。暗黄色调,刻意营造历史氛围。
(旁白)他,是香港第一位华人“太平绅士”,第一位华人“立法局议员”。
4、条约资料**,法律书籍**。
(旁白)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业法典——《大清商律》。
5、孙中山图像,北伐时期的**、进军的线路图等。
(旁白)他,忠心追随孙中山,顽强抗击南北军阀、官僚、政客,一度成为孙中山的代言人和最高权力的执行者。
6、伍廷芳**(最为人熟知的**)。
(旁白)他,就是新会伍廷芳。
(出片名 伍廷芳)
7、夕阳下的崖门炮台,浊浪排空。
8、夕阳下的乡村。小巷、旧屋、野草、葵树,鸡犬相闻。
(旁白)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官来桥,是伍廷芳故里。其父伍荣彰,早年因家贫,远走新加坡经商。1842年,伍廷芳出生。3岁时,随父亲回到中国,定居广州芳村。
(采访设计1):伍廷芳从小非常聪明。13岁那年,被土匪绑票一个多月。在匪巢,伍廷芳发现伙夫是被土匪掳来的同乡,便合谋在土匪外出时,利用酒肉灌醉看守,逃离匪窟。
(采访设计2):伍廷芳少时厌弃四书,喜读**。有次,老师要求写题目为“不归于杨由归于墨”的八股文。
按八股规矩要先“破题”。伍廷芳就把《红楼梦》里贾宝玉所作“归于墨”的破题抄送上交。老师没读过《红楼梦》,把文字圈得丹黄灿然。
后来老师去应乡试。卷中恰恰有这个题目,老师将伍廷芳的破题给录出来,居然瞒过主考,中了举人。
9、轮船驶过,溅起的浪花。轮船远去。
(旁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爆发,清王朝遭受了沉重打击。社会剧变,断绝了科举之路,不少士人学子只好另觅前途。
10、香港。圣保罗书院外景,镜头拉向蔚蓝的天际,再切换成欧洲西方各国政治中心的风貌(表示伍廷芳之向往)。
(旁白)香港,英国殖民地,得开西方风气之先。伍荣彰送伍廷芳到香港接受西方教育,盼有朝出人头地,改换门庭。1856年,伍廷芳进入香港圣公会办的圣保罗书院,“治英文、算学、格致诸科,试辄冠侪辈”。
渐渐的,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就在他心中扎根。
扩展资料: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
1895年法国路易·卢米埃尔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的电影,都属于纪录片的性质。
中国纪录电影的拍摄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军山》。最早的一些镜头,包括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历史人物李鸿章等,是由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纪录片又可以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
记和纪是有分工的,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出现,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同的特性是记和纪都可以做动词,也可以做名词。
“纪录”一般只做名词用,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如打破纪录,创造新纪录等。“纪录”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某方面的最好成绩。另一个意思是指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记载。
“记录”在做动词时,指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儿写下来,例如记录在案。记录在做名词时,指当场记下来的材料,如做会议记录,也指做记录的人,如推举他当记录。
记录片一般是指一些写实的影片,年代比较近的,纪录片与记录片在通常下意思是一样的,没必要区分得太开。
世界纪录电影之父:罗伯特·弗拉哈迪、吉加·维尔托夫、约翰·格里尔逊、尤里斯·伊文思。
体现出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来说,观众对一部纪录片的期待是它写实,但实际上仅仅镜头和拍摄人的在场这个事实,就可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严谨的纪录片同时也记录下拍摄过程对被记录的情况的影响,来让观众获得一个比较客观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