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类似于某人体器官在海边捡到的这是什么生物

2021-01-07 10:45:27 字数 5671 阅读 2023

1楼:匿名用户

图不太清楚,应该是单环刺螠,俗称海肠子,多捡几个回去可以炒一盘了

这是什么水中生物?

2楼:爱妹小灰狼

鲎最古老的甲壳动物——鲎(hòu)

俗称:三刺鲎、两公婆、海怪、马蹄蟹、鲎鱼、中国鲎、王蟹

分类: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肢口纲(arthrropoda)

剑尾目(xiphosura)

鲎科(limulidae)

鲎属(tachypleus)

鲎的正面照简介:

亦称马蹄蟹。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海生节肢动物,共4种,见于亚洲和北美东海岸。虽又称马蹄蟹,但不是蟹,而与蝎、蜘蛛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有亲缘关系。

鲎(horseshoecrab)是一类与三叶虫(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美国鲎(limuluspolyphemus)鲎起源甚早,被称为活化石。最早的鲎化石见于奥陶纪(5.05亿4.

38亿年前),形态与现代鲎相似的鲎化石出现于侏罗纪(2.08亿1.44亿年前)。

现存3属:两属分布于亚洲沿岸,一属分布于北美沿岸。最熟知的种是唯一的美洲种美国鲎(limuluspolyphemus),体长可达60公分(2呎)以上。

另外3种:三刺鲎(tachypleustridentatus,中国鲎)、巨鲎(t.gigas)和carcinoscorpinusrotundicauda,分布于亚洲,从日本到印度,此3个种在形态和习性上均似鲎属(limulus)。

鲎类在港湾的水域中最为丰富,冬季见于中等深度的水中,夏天在潮间带的泥滩上。鲎类一直作为人类的食物,又是软壳蟹类的天敌。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鲎的身体分为以关节相连的3部分:宽阔马蹄形的头胸部,小得多的分节的腹部和一根长而尖的尾剑(尾节)。头胸部上表面光滑,隆起,侧面有一对复眼,中脊前端有一对能感受紫外线的单眼。

头胸部的腹面有6对附肢:第一对称为螯肢,专门用以捕捉蠕虫、薄壳的软体动物和其他猎物;其他5对附肢围绕于口周围,其功能为步行和进食(步足),每个步足的基节内侧有长刺,用以剥离食物并将其滚入口中。最后一对步足基节后面有一对退化的附肢,称为唇瓣。

食物进入磨胃(砂囊)后被磨碎。体内有一个大型的器官,称为肝胰腺,可将消化酶分泌入长形的胃肠内。主要的排泄器官为一对长形的基节腺,开口于第4对步足的基部。

头胸部的神经节愈合成环状,围绕食道。生殖腺多分支,分布于体内大部分区域。头胸部附肢之后有一个横行的板状片(厣),覆盖著书鳃。

书鳃有节奏的拍动并激起水流,以进行呼吸。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后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

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身体由头胸部、腹部和剑尾三部分组成。头胸部和腹部均向背面隆起,前面较圆厚,往后趋向扁平,后面延长在剑尾,沿腹部外缘并排着侧缘棘,构成鲎的特殊体形。

鲎雌雄异体。以及呈长纺锤形,位于头胸部背甲心区下面的围心腔内;心脏的背面和侧面在8对心孔。暗褐色的鲎,长得像瓢一样。

头胸部上顶着一个宽阔的背甲,背凸腹凹,如马蹄形。它有两对眼睛,一对复眼生在头胸甲两侧,一对单眼长于背部前端。头胸部的腹面不分节,有六对附肢,一般如钳状,只有第六对像耙子一样,用来挖土;成年雄体的第二对末端是弯钩状的,以便结尾时抱住雌体。

鲎有一个很长很锋利的尾剑,是用来防卫的**。

[编辑本段]生物学特性:

为暖水性的底栖节肢动物,栖息于20-60米水深的砂质底浅海区,喜潜砂穴居,只露出剑尾。食性广,以动物为主,经常以底栖和埋木本的小型甲壳动物、小型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星虫、海豆芽等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有机碎屑。中国鲎在中国福建沿海从4月下旬至8月底均可繁殖。

自立夏至处暑进入产卵盛期。大潮时多数雄鲎抱住雌鲎成对爬到砂滩上挖穴产卵。福州平潭每到农历六月,就有大量的鲎爬上岸,当地有民谚称:

六月鲎,爬上灶.

春、夏两季,通常于日落后,在大潮的沙滩上产卵。每个雌鲎由一个或多个雄鲎伴随,在沙上挖一系列浅坑,每个坑中产卵200300粒,然后雄鲎用**将卵覆盖。一般产卵地点正好在高潮线下。

数周后幼体从卵中孵出,约长5公厘(0.2吋),以贮存的卵黄为营养**。第二幼体期的个体已有一条短小的尾节,以小型动物为食,在泥滩中越冬。

第三幼体期的个体形似微小的成体。幼体经蜕皮进入下一个幼体期,此时表皮围绕头胸部边缘裂开,然后脱落。每次蜕皮体长即增加约25%。

到912岁时约蜕皮16次达到性成熟。成体以海生蠕虫为食,身上常覆以各种带壳的生物。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美洲鲎分布于墨西哥湾沿尤卡坦半岛到美国的缅因州沿岸;南方鲎,分布于印度、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圆尾鲎,分布于印度、孟加拉。泰国、印度尼西亚。

中国广西钦洲、海南儋州、临高、澄迈、海口地区沿海也有分布。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科学家也使用鲎血研究癌症.

但是,对鲎抽血后,它们就被放生.

此外,鲎的肉、卵均可食用。其壳、尾、卵、肉和血均可入药。

鲎在数亿年前出现并能够繁衍不衰,一方面是鲎自身的繁殖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因鲎肉的口感较差,而且食用后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和中毒性休克等,由于鲎具有的特殊生理毒理性质,一直以来极少被人们捕杀。然而近些年来,因有些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吃鲎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一些小商贩在其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进行盲目炒作和蓄意误导,致使这种古生物鲎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滥捕滥杀东方鲎和对食用者生命安危于不顾的行为,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根据世界各国医学界的研究表明,食用鲎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着极大的危害:

1、鲎肉内含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吃鲎可引发**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这种现象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第三期,由广西海洋研究所梁广耀等人报道的“广西沿海鲎类毒性调查初报”情况相一致。

2、鲎的肉质含有大量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嘌呤类物质在体内代谢不完全或蓄积时,是导致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3、鲎血液颜色呈蓝色,是因为鲎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每1ml血蓝蛋白含重金属有机铜(cu2+)在0.28~0.31mg(鲎脱离水面时间长短差异)。

按每只(雄、雌性)鲎平均体重比值计算,成年鲎的血浆及肉质中含这种铜自质(cu2+)分别在600~1300mg。据医学研究表明:这种重金属(cu2+)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主要蓄积在肝和肾脏,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引发肾功能衰竭氨中毒等并发症。

此外,这种(cu2+)质还可引发人体造血机能障碍和影响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等。也许会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也曾吃过鲎,怎么就没有发生过敏性反应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

虽然在吃鲎时未发生过敏性反应,但鲎血液和鲎肉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是不容置疑的,当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内蓄积或代谢不完全时,必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鲎资源,确保自然界生态平衡,充分体现鲎资源的社会价值,请各级**和广大群众高度重视保护鲎资源的真实意义。同时,为了您的身体健康,请您停止吃鲎

【**】肢口纲剑尾目鲎科动物鲎tachypleustridentatusleach,以尾状刺及其腹内鲎珠入药。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

鲎尾炭:咸,温。

鲎珠:涩,凉。

【功能主治】

鲎尾炭:止血。用于肺结核咯血,胃出血;外用治外伤出血。

鲎珠:清热解毒。用于咽喉痛。

【用法用量】

鲎尾炭:1~2钱;外用适量。

鲎珠:1~2分,水冲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禁杀“生物活化石”——鲎

北海市山口镇渔民阿海有一身徒手入海捉鲎的本领,但现在却无法施展了——中国**最近采取严厉措施制止滥捕滥杀有“生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国鲎。

上个月以来,执法部门在北海查获了不法分子捕捉的上万支活中国鲎,同时查获了近三吨死鲎。“对任何形式的中国鲎经营行为,将不再审批发证。”北海市渔政部门负责人说。

广西渔政部门最近在检查中发现,滥捕滥杀这种珍贵动物的现象在沿海地区非常严重。中国鲎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鲎是一种海洋节肢动物,出现在古代泥盆纪,4亿年来形态不改,因此被称为“生物活化石”。鲎主要产于中国北部湾和墨西哥湾,分别被称为“中国鲎”和“美洲鲎”。由于受到海洋环境污染的威胁,鲎在日本等国沿海正在消失。

但这种动物面临的真正危险却来自不法之徒。

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专业委员会主任舒雨雁说:“血液呈蓝色的鲎在医学研究中有独特作用。用鲎血制成试剂,再滴入注射液,若试剂立即凝固或变色,就说明注射液内含有使人发热、休克甚至死亡的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可广泛用于注射液、放射性药品、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各种液体、食品和奶制品等的内毒素检测和定量。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看中了鲎的这种独特作用,便大肆到北部湾畔**收购中国鲎。他们将鲎血抽光,最后又把鲎肉送到餐馆,让一些食客大啖其肉。渔民阿海说,以前当地海滩上的鲎数不胜数,但由于大量滥捕滥杀,如今已不容易看见了。

“渔民们已经意识到捕杀中国鲎是非法的,在海上捕到中国鲎,都要自觉放生。”据介绍,一只鲎要15年时间才能成年,医学工作者在采鲎血时非常注意保护生态平衡,因为一只鲎被抽掉1/3或2/3的血仍能存活。“对沿海鲎资源进行分段开发利用,完全可以让鲎轮流献血,生生不息。

”北海市渔政部门最近拆除了沿海的48处渔箔,为中国鲎游到海滩产卵创造条件。由于北海水质好,无污染,特别适合中国鲎生存,有关部门正在筹划建立一个中国鲎保护区。

在美国、日本成功研制出鲎试剂后,中国的一些科研单位对鲎进行大量研究,厦门大学和厦门医药研究所鲎研室(厦门鲎试剂厂前身)上海水产学院等对鲎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著,为中国鲎试剂的生产奠定基础。厦门医药研究所吴伟洪先生(现厦门鲎试剂厂厂长)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四册《鲎与鲎试剂**文汇编》,推动了中国鲎试剂的推广使用。因成功研制出鲎试剂,人民画报1980年第12期还对其进行专访。

吴伟洪先生1982年原著的科教电影《蓝色的血液》在第12届西柏林绿色农业电影节上获金穗奖。

目前仅有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少数国家能进行商品生产,而这些国家都以海上捕鲎制试剂,因连续数年捕杀成鲎,已感资源衰退。厦门大学等单位曾对鲎进行人工饲养。但因采血次数多饲养时间超过一年的鲎,出现明显贫血等现象。

鲎每年冬季会游回深海冬眠,因此鲎人工养殖难度还很大。鲎因环境影响,数量不断减少,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已将其列入二级保护动物,我国台湾金门、澎湖及香港等也设立了鲎保护区。但是仍有不少不法分子乱捕滥杀鲎,另有部分甲壳素厂家大肆低价收购小鲎用来制造甲壳素也是造成鲎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国外文献表明至少有11种迁徙鸟类及部分鱼类以鲎卵为主要食物,因此鲎也是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鲎数量减少,将对生态造成一定影响。部分生物学家及鲎试剂厂家等已向国家建议设立鲎保护区及立法保护鲎。

如果你发现了鲎,请保护它.

这是什么生物?在海边捡到的,类似贝壳

1楼 匿名用户 海兔不是来兔,是螺类的一种,海源兔科海洋腹足类的统称,又称海蛞蝓。其头上的两对触角突出如兔耳。海兔属浅海生活的贝类。 它是甲壳类软体动物家族中的一个特殊的成员。它们的贝壳已经退化为内壳。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壳皮,壳皮一般呈白色,有珍珠光泽。 海兔是雌雄同体的生物,海底栖息,体裸露,雌雄...

在海边捡到个类似海豚头骨,海边捡的,什么鸟的头骨? 10

1楼 朝天 是有点像 应该没什么价值 要是化石就有价值了! 2楼 抹不净的痛 这个应该不是海豚的骨头吧, 假如是的话。 那应该这次海豚。 刚刚牺牲没多久, 要不然的话, 骨架早就散开了。 海边捡的,什么鸟的头骨? 10 3楼 匿名用户 我觉得应该是鸵鸟 你看看吧 4楼 十八子农家事 感觉很像化石啊 ...

在厦门海边捡到的,请问这是什么生物

1楼 匿名用户 是一种海鳃。 海鳃是一种腔肠动物,是珊瑚纲 海鳃目300种海产群体无脊椎动物的统称。从两极到热带深浅海域均有分布。 茎下部是柄,使群体固定在泥沙中。上部羽茎有水螅体,或分支而著生数个水螅体。 在厦门退潮的海边看到的,是什么生物呢? 2楼 遗传漂变 是一种软体动物,叫石鳖,是软体动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