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8万4千法门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大小乘经典都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你把念头集中在一点,什么事情都能解决。这个理论我们能相信,譬如光,这一支电灯的光,它是分散的,四面八方它都照到,隔一张纸它都透不过去。如果把这个光集中变成激光,变成一条线,这个光能穿透钢板,有这么大的力量。
这个集中就是佛家讲的禅定,禅定就是把念头集中,不是别的。
我们今天把念头集中在一句阿弥陀佛上,这叫弥陀三昧,或者叫念佛三昧,它就是集中。这一集中就好办事,我们身上什么样的疾病都解决了,居住这个环境它怎么可能会有灾难?不可能的事情。
灾难,身体细胞变成带这个毒,带什么毒?带贪瞋痴慢五毒。贪瞋痴慢疑这个念头不好,这是毒念,常常有这个念头我们身体就带病,就带这些病毒。
所以这桩事情我们要小心谨慎,不能不知道。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五七七集)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楼:匿名用户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出自《遗教经》。意思是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一心不动谓之定,觉性常灵谓之慧,这样定慧等持,才是真正的制心一处。
从大处来说就为自己树立人生的目标,就可以理顺散乱心,把精力放到佛法修学上,精进修学后智慧得开,理智得成。工作生活上的事情就都成了小问题,不但可以智慧处理,更可以利用世事为修学助缘,成为历事练心的最佳道场。制心一处就会“处顺境,随善缘,不生贪痴;处逆境,随恶缘,不起瞋恚。
”(见蓝蝶非梦的解答,略有改动)
佛家:“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请问这句话怎么解释
3楼:匿名用户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出自《佛遗教经》,原句是“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意思是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一心不动谓之定,觉性常灵谓之慧,这样定慧等持,才是真正的制心一处。
因为我们的心很难制心一处,古人在**里面讲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心放到一个地方,就没有事办不到的。
扩展资料
《佛遗教经》倍受历代僧俗大众乃至帝王的推崇,唐太宗颁行敕令以护持佛法、弘阐圣教;宋真宗挥毫作序为雕版流通、宣扬法奥。
世亲菩萨著作《遗教经论》,从七方面阐释教诫深远意义,在佛教界具有广泛深刻影响。汉地作注之古大德代不乏人,明·藕益智旭大师之《佛遗教经解》最值得捧读。
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南宋大书法家张即之所书《佛遗教经》字帖,冠绝古今,各领**,受历代知识分子推崇、珍爱,被无数书法爱好者观赏、临摹。
若想修道成功,若欲超脱轮回,就要以戒为师,就要修身口意,就要诵习本经。此经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字字珠玑,韵味无穷,译文经罗什大师推敲锤炼,故而词达意顺,古朴典雅,朗朗上口,耐人吟咏。为出家在家佛教徒之行动指南,亦为各行各业求知者之闲暇珍玩。
4楼:匿名用户
出自《遗教经》。意思是一心不动而觉性
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一心不动谓之定,觉性常灵谓之慧,这样定慧等持,才是真正的制心一处。
从大处来说就为自己树立人生的目标,就可以理顺散乱心,把精力放到佛法修学上,精进修学后智慧得开,理智得成。工作生活上的事情就都成了小问题,不但可以智慧处理,更可以利用世事为修学助缘,成为历事练心的最佳道场。
扩展资料
出处《佛教遗经》
《佛遗教经》倍受历代僧俗大众乃至帝王的推崇,唐太宗颁行敕令以护持佛法、弘阐圣教;宋真宗挥毫作序为雕版流通、宣扬法奥。世亲菩萨著作《遗教经论》,从七方面阐释教诫深远意义,在佛教界具有广泛深刻影响。
汉地作注之古大德代不乏人,明·藕益智旭大师之《佛遗教经解》最值得捧读。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南宋大书法家张即之所书《佛遗教经》字帖,冠绝古今,各领**,受历代知识分子推崇、珍爱,被无数书法爱好者观赏、临摹。
若想修道成功,若欲超脱轮回,就要以戒为师,就要修身口意,就要诵习本经。此经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字字珠玑,韵味无穷,译文经罗什大师推敲锤炼,故而词达意顺,古朴典雅,朗朗上口,耐人吟咏。为出家在家佛教徒之行动指南,亦为各行各业求知者之闲暇珍玩。
5楼:一场泡影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原句是“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出自《佛遗教经》。
通俗理解就是把心专注在一个地方的话,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
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一心不动谓之定,觉性常灵谓之慧,这样定慧等持,才是真正的制心一处。从大处来说就为自己树立人生的目标,就可以理顺散乱心,把精力放到佛法修学上,精进修学后智慧得开,理智得成。
看破放下也就不会成了难事障碍,工作生活上的事情就都成了小问题,不但可以智慧处理,更可以利用世事为修学助缘,成为历事练心的最佳道场。制心一处就会“处顺境,随善缘,不生贪痴;处逆境,随恶缘,不起瞋恚。”
有这个功夫,念佛就会有感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佛遗教经》“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段落: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
如被劫害,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
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扩展资料
一、背景
《佛遗教经 》倍受历代僧俗大众乃至帝王的推崇,唐太宗颁行敕令以护持佛法、弘阐圣教;宋真宗挥毫作序为雕版流通、宣扬法奥。世亲菩萨著作《遗教经论》,从七方面阐释教诫深远意义,在佛教界具有广泛深刻影响。
汉地作注之古大德代不乏人,明·藕益智旭大师之《佛遗教经解》最值得捧读。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南宋大书法家张即之所书《佛遗教经》字帖,冠绝古今,各领**,受历代知识分子推崇、珍爱,被无数书法爱好者观赏、临摹。
若想修道成功,若欲超脱轮回,就要以戒为师,就要修身口意,就要诵习本经。此经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字字珠玑,韵味无穷,译文经罗什大师推敲锤炼,故而词达意顺,古朴典雅,朗朗上口,耐人吟咏。为出家在家佛教徒之行动指南,亦为各行各业求知者之闲暇珍玩。
二、唐太宗施行《遗教经》敕
法者,如来灭后,以末代浇浮,付嘱国王大臣,护持佛法。然僧尼出家,戒行须备。若纵情淫逸,触涂烦恼,关涉人间,动违经律,既失如来玄妙之旨,又亏国王受付之义。
《遗教经》,是佛临涅槃所说,诫敕**,甚为详要。末俗缁素,并不崇奉,大道将隐,微言且绝,永怀圣教,用思弘阐。宜令所司,差书手十人,多写经本,务尽施行。所须纸笔墨等,有司准给。
其官宦五品以上,及诸州刺史,各付一卷。若见僧尼行业,与**不同,宜公私劝勉,必使遵行。(大藏新纂卍字续藏经三十七册·六百三十一页)
三、宋真宗《遗教经》序
夫道非远人,教本无类,虽蠢动之形各异,而常乐之性斯同。由爱欲之纷纶,致轮回之增长。是以迦维之圣,出世而流慈,舍卫之区,随机而演法。
既含灵而悉度,将顺俗以归真,犹于双树之间,普告大乘之众,示五根之可戒,问四谛之所疑,期法奥之宣扬,俾众心而坚固。大悲之念,斯谓至乎!朕祈嗣庆基,顾惭凉德,常遵先训,庶导秘诠。
因览斯经,每怀钦奉,冀流通而有益,仍俾镂于方板,所期贻厥庶邦,凡在群伦,勉同归向云尔。(大藏新纂卍字续藏经三十七册·六百三十一页)
三、世亲菩萨《遗教经论》偈颂 真谛三藏译
顶礼三世尊,无上功德海。
哀悯度众生,是故我归命。
清净深法藏,增长修行者。
世及出世间,我等皆礼敬。
我所建立论,解释佛经义。
为彼诸菩萨,令知方便道。
以知彼道故,佛法得久住。
灭除凡圣过,成就自他利。
四、运用有“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的其他语录
1、(荀子)《劝学》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3、《 诗经》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的幼鸟儿有七只。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坚如磐石,所以君子的意志坚定专一。
6楼:gold橙汁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出自《佛遗教经》。意思是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一心不动谓之定,觉性常灵谓之慧,这样定慧等持,才是真正的制心一处。
从大道理来说,指为自己树立人生的目标,就可以理顺散乱心,把精力放到佛法修学上,精进修学后智慧得开,理智得成。工作生活上的事情就都成了小问题,不但可以智慧处理,更可以利用世事为修学助缘,成为历事练心的最佳道场。
7楼:匿名用户
一切法皆是心法,一切思维都是心的造作,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一切法存在于结合“心”、“想”的活生生的六尺之躯中。
有妄心,不觉起念,见诸境界,故说无明。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所谓制心,就是指对自己本心的认知觉察,而后认识到自己一本来具有的那种能够断除一切烦恼、不受无明思维干扰的觉察力,就是找回自己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简单思路方法。
8楼:烦恼即菩提
强调定的功效。佛法中说,定能生慧。
9楼:匿名用户
心若得定,便能超越一切生死与烦恼
10楼:怒射天狼
把精力心思都集中到一件事上,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也可以用态度决定一切来解释,做任何事,主观上去不断努力加上客观的一些条件具备,就可以把事情做成功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什么意思?
11楼:天人和气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出自《遗教经》。意思是一心
不动而觉性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一心不动谓之定,觉性常灵谓之慧,这样定慧等持,才是真正的制心一处。从大处来说就为自己树立人生的目标,就可以理顺散乱心,把精力放到佛法修学上,精进修学后智慧得开,理智得成。
看破放下也就不会成了难事障碍,工作生活上的事情就都成了小问题,不但可以智慧处理,更可以利用世事为修学助缘,成为历事练心的最佳道场。制心一处就会“处顺境,随善缘,不生贪痴;处逆境,随恶缘,不起瞋恚。”
有这个功夫,念佛就会有感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老师处事不公有私心怎么办,老师处事不公还公报私仇应该怎么做
1楼 一直向前 这很正常,你可以选择不理他,靠自己的实力说话,也可以选择去举报他 2楼 匿名用户 那个老师都这样 京沪起边 3楼 匿名用户 你想要的 youxi肯250 肯 删肯字 老师处事不公还公报私仇应该怎么做 4楼 班门弄斧 司空见惯,现在的老师就是任性,你有啥办法?你还不清楚自己如同被绑架,...
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是什么意思
1楼 天人和气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出自《遗教经》。意思是一心 不动而觉性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一心不动谓之定,觉性常灵谓之慧,这样定慧等持,才是真正的制心一处。从大处来说就为自己树立人生的目标,就可以理顺散乱心,把精力放到佛法修学上,精进修学后智慧得开,理智得成。 看破放下也就不会成了难事障...
净空法师佛家承认有命运但不是定命为什么
1楼 8万4千法门 释迦如来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只有一个目的,帮助我们这些众生个个成佛。这经上讲的 一切皆成佛 ,这还得了 他成佛的方法跟诸佛不一样。 诸佛教学真的是无量劫,像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生生世世,不是一世。这一生我们看到的,做大官的 发大财的,那是修什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