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地基的沉降有哪些方法,减少和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裂缝的措施有哪些

2021-01-06 12:36:33 字数 5193 阅读 9885

1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防止和减轻不均匀沉降的危害,是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如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或基坑开挖查验表明不均匀沉降可能较大时,应考虑更改设计或采取有效办法处理。

常用的方法如下:(1)对地基某一深度内或局部进行人工处理。

(2)采用桩基础或其他基础方案。

(3)在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采取某些措施。

减少和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裂缝的措施有哪些

2楼:染目黒曈

①地基处理应根据软弱地基的构成、特性以及上部结构的设计要求,选用适宜的处理方法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变形、减小不均匀沉降的目的。

②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的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若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法。

③天然地基、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当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同一场地、同一建筑物的各点试验所取的沉降量s与荷载板宽度b之比,必须是在规范要求的允许范围中的同一数值。

④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的建筑及按规范规定需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必须进行沉降监测。

当基础施工至±0.000m部位时,必须按规范规定的位置、数量设置沉降观测点,并在主体施工阶段,每一结构层沉降观测一次,主体封顶后进行百日观测。根据百日平均沉降值确定后继观测周期,直至沉降趋于稳定。

⑵建筑措施

①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纵横向结构构件的布置均匀对称,沿平面不错位,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力求结构平面及体型规整,避免结构平面上的突然变化。

②建筑物的长度宜控制在50m以内,若超出50m,应按50m段设置沉降缝。

③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⑶结构措施

①采用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的建筑,除应进行持力层土的承载力计算外,还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地基变形验算,沉降值和局部倾斜值应满足规范要求。

②条形基础和筏形基础,当采用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时,在0.000m标高处,必须在纵横向内外墙设置贯通的钢筋混凝土地圈梁,相应平面内位置,基础应采用肋梁式,并在适当位置设短构造柱,将±0.000m地圈梁与基础板肋梁拉结,与基础墙一起形成组合梁。

③当预估沉降量大于120mm时,应注意增强纵向的空间刚度,为减少建筑物的盆形弯曲变形,应设置两道内纵墙,轴线上下宜对齐,开洞率不应大于35%,且洞口处过梁(圈梁或底板肋梁)应加强。

④首层外墙窗台第一皮砖下,应设置4φ6通长钢筋,或采用现浇钢筋板,并从洞边伸向墙内,长度不小于120mm,或在窗台下设置通长钢筋混凝土梁(带),截面高度宜≥180mm。

⑤减少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压力措施

a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b按沉降控制的要求,选择和调整基础底面积。

c采用梁板式基础,扩大基础支撑面积。

⑴增大构造柱截面和圈梁截面尺寸,能起到降低约束墙体温度应力的作用,但增大构造柱截面尺寸起的作用比较有限,而增大圈梁截面尺寸有较明显的作用。

⑵适当提高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对抵抗温度裂缝的发生和发展有较明显的作用。

⑶墙体增设水平配筋后,使墙体的抗拉强度提高,对抵抗温度裂缝的效果较为明显。

⑷顶半与墙体相对温度影响,若属于屋面楼板,由于有保温层使其上下板面的温差不大;外墙如无外保温等导致墙体内外层温差比较大,当这种温度接近或大于20℃时,则墙体的温度应力增长很快,是产生温度裂缝很重要的原因。

⑴建筑构造措施

①加强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包括挑檐板的保温隔热,减少温度应力对屋盖和顶层墙体的影响,建议将多层砌体房屋保温层的厚度适当提高并具有较大刚度,同时注意做好屋面的防水,防止因屋面漏水造成屋面保温层效果下降。

对于炎热和寒冷地区,建议设置架空屋面板等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

同时,由于不论保温隔热措施如何,楼板仍然会产生温度变形这一实际情况,建议尽量采用柔性防水,以防刚性防水破坏造成保温层破坏的发生。

②适当提高顶层圈梁的厚度和配筋,顶层圈梁对于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减少楼板温度应力对墙体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建议顶层在纵横向两个轴线均设置圈梁。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小于4φ10。

③提高墙体的抗剪和抗拉强度,顶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应采用m7.5,并在山墙和两端一个单元的内外纵墙,沿高度每隔500mm配置2φ6(240mm厚墙)或3φ6(370mm厚墙)的通长水平钢筋,并设置φ4@300mm的垂直钢筋,水平钢筋应锚入构造柱内,当遇洞口时,应锚入不少于30mm厚的砂浆边框,锚固长度不宜小于30d,洞口砂浆面层应配置2φ6的钢筋,并设φ4@300mm的箍筋。

④除此之外,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内纵墙沿墙高1/3~1/2范围内,在墙体顶部设置抗裂构造钢筋,配筋范围沿墙长方向通长。

⑤控制内外纵墙的开洞率,横、纵墙的局部尺寸应满足要求,窗间墙的宽度不应小于1500mm;内纵墙不应开窗洞,当外纵墙洞口宽度不小于2100mm时,在各层均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边框柱和梁的高度不宜小于120mm,配筋不宜小于4φ8;当局部尺寸不小于规范要求的0.8倍时,可采用沿高度500mm配置通长的水平钢筋,锚入构造柱内或砂浆边框内,锚固长度不宜小于30d。

⑥应尽量做外墙外保温,使外墙温度常年接近室温。

⑵建筑施工措施

①多层砌体房屋的施工,应符合砌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蒸养制品的上房龄期不应小于28d。砌筑前砖应浇水。

小砌块只能提前少量浇水,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砌筑砂浆应饱满等,并注意养护,这些对于提高砌体的抗剪和抗拉强度作用很大。

②注意选择屋面板的施工温度,在夏季施工注意降温,使屋面板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差幅度缩小,这样有助于降低温度应力。

3楼:匿名用户

⑴地基处理措施

软弱地基的构成、特性以及上部结构的设计要求,选用适宜的处理方法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变形、减小不均匀沉降的目的。

②对已选定的地基处理方法,宜按建筑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的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若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法。

③天然地基、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当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同一场地、同一建筑物的各点试验所取的沉降量s与荷载板宽度b之比,必须是在规范要求的允许范围中的同一数值。

④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的建筑及按规范规定需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必须进行沉降监测。

当基础施工至±0.000m部位时,必须按规范规定的位置、数量设置沉降观测点,并在主体施工阶段,每一结构层沉降观测一次,主体封顶后进行百日观测。根据百日平均沉降值确定后继观测周期,直至沉降趋于稳定。

⑵建筑措施

①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纵横向结构构件的布置均匀对称,沿平面不错位,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力求结构平面及体型规整,避免结构平面上的突然变化。

②建筑物的长度宜控制在50m以内,若超出50m,应按50m段设置沉降缝。

③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⑶结构措施

①采用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的建筑,除应进行持力层土的承载力计算外,还应进行软弱下卧层验算及地基变形验算,沉降值和局部倾斜值应满足规范要求。

②条形基础和筏形基础,当采用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时,在0.000m标高处,必须在纵横向内外墙设置贯通的钢筋混凝土地圈梁,相应平面内位置,基础应采用肋梁式,并在适当位置设短构造柱,将±0.000m地圈梁与基础板肋梁拉结,与基础墙一起形成组合梁。

③当预估沉降量大于120mm时,应注意增强纵向的空间刚度,为减少建筑物的盆形弯曲变形,应设置两道内纵墙,轴线上下宜对齐,开洞率不应大于35%,且洞口处过梁(圈梁或底板肋梁)应加强。

④首层外墙窗台第一皮砖下,应设置4φ6通长钢筋,或采用现浇钢筋板,并从洞边伸向墙内,长度不小于120mm,或在窗台下设置通长钢筋混凝土梁(带),截面高度宜≥180mm。

⑤减少或调整基底的附加压力措施

a设置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b按沉降控制的要求,选择和调整基础底面积。

c采用梁板式基础,扩大基础支撑面积。

⑴增大构造柱截面和圈梁截面尺寸,能起到降低约束墙体温度应力的作用,但增大构造柱截面尺寸起的作用比较有限,而增大圈梁截面尺寸有较明显的作用。

⑵适当提高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对抵抗温度裂缝的发生和发展有较明显的作用。

⑶墙体增设水平配筋后,使墙体的抗拉强度提高,对抵抗温度裂缝的效果较为明显。

⑷顶半与墙体相对温度影响,若属于屋面楼板,由于有保温层使其上下板面的温差不大;外墙如无外保温等导致墙体内外层温差比较大,当这种温度接近或大于20℃时,则墙体的温度应力增长很快,是产生温度裂缝很重要的原因。

⑴建筑构造措施

①加强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包括挑檐板的保温隔热,减少温度应力对屋盖和顶层墙体的影响,建议将多层砌体房屋保温层的厚度适当提高并具有较大刚度,同时注意做好屋面的防水,防止因屋面漏水造成屋面保温层效果下降。

对于炎热和寒冷地区,建议设置架空屋面板等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

同时,由于不论保温隔热措施如何,楼板仍然会产生温度变形这一实际情况,建议尽量采用柔性防水,以防刚性防水破坏造成保温层破坏的发生。

②适当提高顶层圈梁的厚度和配筋,顶层圈梁对于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减少楼板温度应力对墙体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

建议顶层在纵横向两个轴线均设置圈梁。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小于4φ10。

③提高墙体的抗剪和抗拉强度,顶层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应采用m7.5,并在山墙和两端一个单元的内外纵墙,沿高度每隔500mm配置2φ6(240mm厚墙)或3φ6(370mm厚墙)的通长水平钢筋,并设置φ4@300mm的垂直钢筋,水平钢筋应锚入构造柱内,当遇洞口时,应锚入不少于30mm厚的砂浆边框,锚固长度不宜小于30d,洞口砂浆面层应配置2φ6的钢筋,并设φ4@300mm的箍筋。

④除此之外,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内纵墙沿墙高1/3~1/2范围内,在墙体顶部设置抗裂构造钢筋,配筋范围沿墙长方向通长。

⑤控制内外纵墙的开洞率,横、纵墙的局部尺寸应满足要求,窗间墙的宽度不应小于1500mm;内纵墙不应开窗洞,当外纵墙洞口宽度不小于2100mm时,在各层均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边框柱和梁的高度不宜小于120mm,配筋不宜小于4φ8;当局部尺寸不小于规范要求的0.8倍时,可采用沿高度500mm配置通长的水平钢筋,锚入构造柱内或砂浆边框内,锚固长度不宜小于30d。

⑥应尽量做外墙外保温,使外墙温度常年接近室温。

⑵建筑施工措施

①多层砌体房屋的施工,应符合砌体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蒸养制品的上房龄期不应小于28d。砌筑前砖应浇水。

小砌块只能提前少量浇水,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砌筑砂浆应饱满等,并注意养护,这些对于提高砌体的抗剪和抗拉强度作用很大。

②注意选择屋面板的施工温度,在夏季施工注意降温,使屋面板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差幅度缩小,这样有助于降低温度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