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黄土高原特色民居,西北黄土高原特色民居 5

2021-01-06 12:29:56 字数 4212 阅读 8341

1楼:冰霜剑歌v达尔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

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2楼:匿名用户

西北黄土高原特色民居------窑洞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乡村民居要数_____最有特色?

3楼:匿名用户

你好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乡村民居要数【窑洞】最有特色

4楼:电商新手

黄土高原文化 民居:窑洞 特色非物质文化:秦腔、信天游 剪纸、安塞腰鼓

5楼:枫叶

答:窑洞

你好,本题已解答,如果满意

请点右上角“采纳答案”。

黄土高原的民居特点

6楼:匿名用户

民居形式以窑洞为主,因为此种房屋结构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且窑洞多依地形而建,具有很强的集聚性,充分适应了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和性质,即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7楼:茜茜奇虎

窑洞建筑具有坚固耐用、节省资金、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0c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0c左右,中午晚上休息还要盖上被子,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西北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

8楼:匿名用户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且降雨量少.开凿窑洞.

陕北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被称为什么?

9楼:战神魔猪王

黄土高原文化

民居:窑洞

特色非物质文化:秦腔、信天游

10楼:匿名用户

窑洞,有土bai窑 砖窑 石窑,现在只du有偏僻和欠发达点zhi的农村有土dao窑,不过比较少见,

回比如榆林的横山、靖答边、定边等地少有分布,砖窑现在基本上没有,最常见的是石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城镇,开始走出窑洞走进平房和高楼。

11楼:手机用户

窑洞啊,冬暖夏凉,很好住,床也用炕来代替,睡着很暖在冬天

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是什么

12楼:芝之感叹号

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也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窑洞建筑依地势而异,有平顶、靠崖和天井三种。平顶式窑洞是在平地上用土坯或砖石垒砌而成;靠崖式窑洞是将山坡的一面垂直铲平,然后在平面上凿挖成形;而天井式窑洞俗称天井窑院 则是在平地挖一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居住。

有的窑里还挖有小拐窑,用于储藏柴草、蔬菜等杂物,以增加使用面积。窑里多用土坯垒成火炕,供人休息。出口是从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为住户进出之阶梯式通道。

在通道一旁挖有水井一眼,供人畜用水。距井口3至4米,打有红薯窖,可储藏红薯,因井水能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使红薯保存得非常新鲜而持久。院中间挖有渗井1个或2个,同窑院深度一样,直径一米,底层铺炉渣50公分左右,供存渗雨水之用,每10年左右修挖一次。

院中栽桐、梨等高大树木。窑院除人住外,有单独的窑洞作厨房、厕所、鸡舍、畜圈。储藏粮食用苇子打成的囤,下铺麦糠,盛粮后上盖麦糠再用泥封,储存三年五载不生虫,不腐烂。

窑洞建筑具有坚固耐用、节省资金、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0c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0c左右,中午晚上休息还要盖上被子,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窑内安装电视,接收性能良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住宅也在不断得以改观,不少农民修建了二层别墅式的小楼。但天井窑院的许多独特优点是它取代不了的,所以至今很多的当地人仍然住在天井窑院里。现在当地**已经在此开发了天井窑院"农家乐"旅游项目

13楼:软脚蛇

黄土高原的范围也大了点,有的地方住窑洞、有的地方住平房

我家就在黄土高原,我们这里的传统民居,就是平顶屋,大场院,向南正屋一间或三间,再加东西两厢房。建于数十年前的老房子,因贫困多用洋灰和一些土块搭建,现在都是砖瓦房。

14楼:匿名用户

窑洞为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一种民居形式,它具有保温、隔热,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等特点,且不需钢材、水泥,造价低廉。建造一孔窑洞要比建筑面积相同的一所房子节约资金1/3到1/2。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什么特点,开凿什么

15楼:匿名用户

开凿窑洞利用黄土特点:1.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挖掘窑洞2.

具有冬暖夏凉,利于居住下面是窑洞的另外的一些好处3.不破坏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利于环境保护4.不占用耕地,建设费用低5.

亲近自然,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

16楼:匿名用户

利用黄土的自稳性好,开凿窑洞居住

黄土高原上的传统居民______

17楼:水云间

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18楼:

题目: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  )a. 竹楼 b. 冰屋 c. 四合院 d. 窑洞

答案: d.窑洞

解析: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也是人类"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见证。窑洞建筑依地势而异,有平顶、靠崖和天井三种。

平顶式窑洞是在平地上用土坯或砖石垒砌而成;靠崖式窑洞是将山坡的一面垂直铲平,然后在平面上凿挖成形;而天井式窑洞俗称天井窑院?则是在平地挖一6至7米的四方深坑,然后再在坑的四壁凿挖8至12孔窑洞居住。有的窑里还挖有小拐窑,用于储藏柴草、蔬菜等杂物,以增加使用面积。

窑里多用土坯垒成火炕,供人休息。出口是从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为住户进出之阶梯式通道。

19楼:匿名用户

有犬戎,古华夏族,匈奴,鲜卑,羌族等,望采纳

20楼:坏坏的小月亮

应该是汉人吧

我看好多都是回答的民居不是居民哈哈哈哈

21楼:匿名用户

华北平原的耕地多为旱地还是水田

22楼:匿名用户

一个是土质比较好,便于挖窑洞,挖窑洞一般都不倒塌,再一个,它沿传下来咱们古代穴居,也是那种古文化的一种延续,三,一点就是在解放前,特别是封建社会到解放前农民群众都比较贫穷,盖不起房屋,因此就挖窑洞,挖窑洞出力就行了,不花钱。我想它产生这种民居风格主要是这样三种原因。

23楼:匿名用户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民居形式。过去有见村不见房,见村不见人的说法。那么为什么这个地方会出现这种民居呢?

一个是土质比较好,便于挖窑洞,挖窑洞一般都不倒塌,再一个,它沿传下来咱们古代穴居,也是那种古文化的一种延续,三,一点就是在解放前,特别是封建社会到解放前农民群众都比较贫穷,盖不起房屋,因此就挖窑洞,挖窑洞出力就行了,不花钱。我想它产生这种民居风格主要是这样三种原因。

当地的人说,窑洞的优点不光是花钱少,因为它是在地下,所以它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现在的窑洞也有了进步,有的用砖,水泥把上面砌起来,也有用砖把屋面砌上的,使窑洞更结实,安全,也更美观。

窑洞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用咱们当地话叫做靠山院,靠在一个山,一个崖头来挖的窑洞。这种形式比较多。

当地的民民窑洞以开井窑院最富有特色,一般是在平地挖一个方形深坑,坑院的四周挖出数个窑洞,在坑院的一角挖一个斜洞通到地面,作为门洞。在坑院中还要挖一个较深的渗井,囤积雨水。开井窑院是考察研究人类原始“穴居”演进史的实物见证,是了解黄土高原农村民俗民习的一大景观。

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穴居式住所叫什么

1楼 永恒哥庫 窑洞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 穴居式 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 陕西 河南 河北 内蒙古 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

黄土高原的居民是(),住在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名称是什么

1楼 远古时代,黄土高原的居民是 蓝田人 ,现在是中国人。 住在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名称是什么 2楼 匿名用户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 穴居式 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 陕西 河南 河北 内蒙古 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

黄土高原的居民被世人称为什么,住在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名称是什么

1楼 黄土高原的居民被世人称为 黄土地上的汉子 。 住在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名称是什么 2楼 匿名用户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 穴居式 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 陕西 河南 河北 内蒙古 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