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我有一个美丽
修辞手法 理解运用
1、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其运用的正确与否误.
2、指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运用某种修辞手法造句.
把握修辞手法的定义、种类、运用效果等.
修辞手法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学习修辞,不要死抠名词术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并能学会运用修辞手法造句.
《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
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如: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进攻,我们就要它在**灭亡,敌人从**进攻,我们就要它在**灭亡.
(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写作文,写**除了修辞手法这种基础的东西,还有那些?我语文不好,就大作家指导。
2楼:匿名用户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
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洁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详细解释
1. 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
《汉书·师丹传》:“天下一统,而称引亡 秦 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
“[正末云]小将军,你和他廝杀呵,有个比喻.[ 刘无敌 云]将何比喻?[正末唱]你恰便似病羊儿逢着大虫.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 2. 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
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比喻就相当于「打比方」(说明文中常用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
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编辑本段比喻的结构
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
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
比喻在辞格上分为三个类型:明喻、暗喻(又称隐喻)和借喻.
编辑本段比喻的条件
⒈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⒉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编辑本段比喻的形式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 明喻、隐喻(暗喻) 、借喻 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 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
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仿佛等.
例子: 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朱自清《荷塘月色》)
隐 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 母亲啊!
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借 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 天上张著灰色的幔(喻体).
(「灰色的幔」是喻体.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
比 拟喻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是保留喻体的特征,让它直接加在本体上. 例子: 夜和失明的野藤,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
(「夜和野藤」是本体,喻体是「人」,但不写出来,保留了人失明和摸索的特征.) 有时开着自己的车从这里路过,总是看到路轨伸展着生锈的臂膀捅向远方.(「路轨」是本体,喻体是「人」,但不写出来,保留了人伸展着臂膀捅向远方的特征.
)博 喻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个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银幕;有的色彩纷纭,变幻无穷;有的仅呈银白色,犹如棉絮、白云,凝固不变;有的异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辉;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丝;有的结构单一,状如一弯弧光,呈现淡绿、微红的色调;有的犹如彩绸或缎带抛向天空,上下飞舞、翻动;有的软如纱巾,随风飘动,呈现出紫色、深红的色彩;有时极光出现在地平线上,犹如晨光曙色;有时极光如山茶吐艳,一片火红;有时极光密聚一起,犹如窗帘慢帐;有时它又射出许多光束,宛如孔雀开屏,蝶翼飞舞.(「极光」是本体,「彩带」「火焰」「银幕」「青丝」等都是它的喻体,属于一个本体可以带多个喻体的类型.)
编辑本段比喻的作用
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
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对道理进行比喻
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答题套路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突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编辑本段注意点
喻体要常见、易懂
如果喻体不是读者熟知的事物,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
比喻要贴切
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分析概括,如果忽视了这个共同点信手拈来,就容易在比喻的运用中喻而失当.
比喻要注意思想感情
感**彩不得体,语言表达就失去了光彩.
编辑本段比喻在各种文体中的名称
记叙文——比 喻(修辞手法) 说明文——打比方(说明方法) 议**——喻证法(论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