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在下原创《卖香屁》:
从前,有兄弟二人。老大奸猾,老二厚道。
父母过世后,老
大感觉老二是个光吃少干的累赘,就想早日分家另过。加上好吃懒做的老大媳妇撺掇。于是一家人商量着闹分家。
老大说:“我是一家之掌,所以我得要大院子、大瓦房。兄弟只能住村西头那间茅草屋。
我加上你嫂子和你侄子人口多,村东头咱家的农田归我。村西头沙河滩那块地归兄弟你。地多了,耕种就费劲,大骡子大马都得归我。
(看看公鸡和公狗,它们只吃不产,家业也不大,用不着狗看家)鸡和狗就归你了,还能帮你看家。”
老二也不便说什么,就“嗯”了一声。
老大又说:“那明天一早,咱们就分了。你就搬出去吧。”
春天,老大架着牲口,到村东头地里,准备犁地种庄稼。可是骡马就是不听话,老大怒气大发,抡鞭子就抽。牲口被抽的惊了,拽着犁杖,沿着山路一路狂奔。最后摔下了山崖。
老二站在沙河滩,瞅着一片荒地,拄着腮帮子发愁。突然,大黄狗说出了人话:“主人,别发愁,我们也能拉犁耕地。
”大公鸡也在一旁连连点头。老二半信半疑。大黄狗说:
“只要主人在田埂头放上窝头和高粱米,我们不饿着,就能干活。”果然半天功夫,就把荒地犁好了。老二赶紧心疼的把鸡和狗卸下了犁套,在地头儿放上水盆,饮着两位。
正歇着,县官路过这里。看见此景甚是疑惑:“【稀奇稀奇,只见过骡马拉犁,没见过鸡狗耕地,你若使得动它,十两银子给你。
】”鸡和狗一听,很是兴奋,自己就往犁杖套里钻。“呲溜”,就犁了一圈。县官张着嘴,惊讶的看着眼前发生的这一切。
话付前言,给了老二十两银子。
老二找到村里的木匠、泥瓦匠,翻盖房子。
老大很是疑惑,打听老二,是怎么发的财?老二不想说。老大就威胁说:
“你不是去偷了,就是去抢了。再不说实话我就去报官,你怎么对得起咱们已经下世的父母双亲?”老二没办法,只好如实说了。
老大一听,眼珠子一转。提出来要借鸡狗一用。老二实诚啊,没办法,只好应允,并嘱咐不要饿着鸡狗。
老大媳妇听老大一说,乐着说:“你就到咱地头上,等着当官的过来。就不用喂它们很多了。挣了银子,我要吃大鱼大肉。”
大道上,州官过来了。看到此景疑惑地:“【稀奇稀奇,只见过骡马拉犁,没见过鸡狗耕地,你若使得动它,百两银子给你。
】”老大一听嘿儿嘿儿地笑得合不上嘴,扶起犁杖,一扬鞭子,啪!先抽死了鸡。大黄狗一见,不干了,扑上来冲着老大狂叫。
老大怕被咬着,抬腿踢死了黄狗。州官一看大怒:“何处妖人,大庭广众之下敢欺瞒民众。
”吓得老大“窟洞”就跪下了,赶紧求饶。州官怒气不息,喊衙役:“给我打他十大板!
”老大媳妇在院子里,听见了老大叫门,赶紧往外跑,一边问道:“老公啊,你买了鱼还是买了肉?”老大扶着墙捂着屁股回答:
“【没买鱼、也没卖肉,屁股反倒挨了揍。】”刚进院,老二过来要鸡和狗来了。听说噩耗,赶紧跑到了地里。
痛哭着收奁了鸡狗,埋到了村西沙河滩的地边。每天拿些剩骨头、高粱米,摆在鸡狗坟前的供桌上,思念鸡朋狗友。时时想念起来,不免泪眼婆娑。
不知不觉,到了夏天,坟头边长起了一棵榆树,给老二遮了不少荫凉。一天老二又想起了鸡朋狗友,看见旁边一只黄狗跑过,触景生情,痛哭了起来。哭累了,闭上眼,往榆树上一靠。
突然,噼里啪啦!树上掉下来了很多东西。睁眼一看,原来是很多铜钱。
每晃一晃,就掉下来一片。
老大听说了这件事,赶紧跑去偷看。等老二走了,也赶紧跑过去晃树。却什么也没有。
于是老大也装模作样地,哭了一袢儿。然后往树上一靠。果然,噼里啪啦一阵。
却有股子腥臭味道,腚眼一看,原来是一坨坨鸡粪狗粪。老大怒不可遏,找来把斧头,也不顾弄一身了,一袢儿,把榆树砍倒了。
老二回来一见,万般无奈。撅了点榆树条,编了个篮子。又炉了一把豆子,放在篮子里,挂在房檐底下,念叨了几句:
“【东来个燕儿,西来个燕儿,吃我个豆儿,给下个蛋儿。】”很快,一篮子蛋儿就满了。
老大又知道了此事。一天,趁老二不注意,偷走了小篮子。也挂在自家房檐底下,叨念:
“【东来个雁,西来个雁,吃我个豆儿,给下个蛋。】”很快飞过来很多雁,轮番卧进篮子里。老大感觉差不多了,就往下扒拉篮子。
一下子扣在老大头上,却是一篮子鸟粪。老大愤怒至极,几脚把篮子踹烂,还不解气,填进了灶塘,点了把火。
老二找到老大家,问:“哥哥,看见我房檐底下那个篮子了吗?”老大还有火呢:
“我把它烧了!”老二赶紧跑到灶塘边,一看,只剩下了一点儿生火头。老二无奈的扒拉着柴火灰,看见了几个没烧透的豆,就用手搓了搓吃了下去。
回到家,进屋放了个屁。这屁不光不臭,却还香气扑鼻,满庭生辉。连街坊都闻着味儿找过来一**竟。
知道了如此,就把老二请到家里,花钱让老二在他家的衣柜里放个屁。老二高兴坏了,来到县城,一路吆喝:“【卖香屁、卖屁香,打开衣柜薰衣裳。
】”一举成名,还起了个响亮的名号:香香屁。
老大听说了老二发了财了,也知道老二是做了这么个买卖。于是让他媳妇儿炉了一大把豆子,嚼了咽下了肚子。憧憬着发财的好日子。
他媳妇撒着娇跟他说:“老公!~~有了钱买针买线,多买点米和面。
”老大呗儿了媳妇儿一下,高高兴兴地说:“你就等着咱们发财吧!”匆忙往县城赶。
半路上,感觉口渴。看见有浇地的,喝了一肚子凉水。
到了县城,也吆喝:“【卖香屁、卖屁香,打开衣柜薰衣裳。】”城里人一听,家家户户打开门,往家里请,一看不是香香屁,就有点怀疑的眼神了。
老大一见,赶紧解释:“我是香香屁他亲哥,叫屁屁香。比我弟弟的屁还香。
”正吹呢,来个衙役,对他说:“先别做别的买卖呢,我家老爷前半个月让香香屁熏了熏胡子,夫人很喜欢。现在有点味儿小了,先去给我们大老爷熏。
重重有赏。”老大一听,高兴地合不拢嘴。一路小跑赶进县衙。
县官一听是香香屁的哥哥来了,屁更香。于是迫不及待,把老大请进了书房。撩起长须,蹲下。
老大正好感觉肚子里鼓了起来,褪下裤子,对准了县官的脸,卯足了劲。“呲~~~”。拉了一泡黄豆稀,一点没糟蹋,全滋在了县官脸上。
县官大怒。衙役赶紧帮助洗干净了县官的脸,押着老大上了堂。县官咬着牙:
“让你敢对着本县的脸拉稀,衙役们,去削个枣木橛子,给他钉上!”
老大媳妇听到老大有气无力地叫门,高高兴兴的一路小跑。以为是米面太沉,压的老大没力气了,就隔着门问:“买米买面了么?
”老大呻吟着说:“没有。”“买针买线了么?
”“没有。”老大媳妇很生气:“那你挣了钱都干什么了?
”老大继续呻吟道:“【那当家的快开门,枣木橛子钉死人!】”
歇后语:“除夕夜守岁”的答案是什么?
2楼:左承奚
“除夕bai夜守岁”这句du歇后语的答案为“送旧迎新zhi”,也可
dao以为辞旧回迎新。主要意思是告别旧的答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表达对新年德庆贺。
一般来说,歇后语主要采用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种特殊的含义。
这种含义可能与前文意思相同,但也可能与前文意思不同。并且,前一部分主要为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为这种隐喻或比喻意思的解释。人们戏称其为俏皮话,把这种语言形式看成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
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
3楼:傲雪寒梅
歇后语:“除夕夜守岁”的答案是“送旧迎新”
释义:即辞旧迎新。即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
除夕夜守岁(打一歇后语)
4楼:swilder薄年
歇后语:“除夕夜守岁”的答案是“送旧迎新”
释义:即辞旧迎新。即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
拓展资料: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
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5楼:碎碎玉
除夕夜守岁——送旧迎新
6楼:匿名用户
青山[月神] 辞旧迎新
7楼:完新豆绣文
歇后语---辞旧迎新
歇后语除夕夜守岁的下句
8楼:meet招儿
除夕夜守岁—bai—辞du旧迎新
守岁是中国民间zhi在除夕的习俗,又称dao照虚耗、点岁专火、熬年、属熬夜等。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守岁亦指在除夕夜一家人团聚,熬夜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汉字:辞旧迎新
汉语拼音:cí jiù yíng xīn
释义:辞:告别。迎:迎接。辞旧迎新指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
9楼:课文你来说
这句歇后语是:
除夕夜守岁——送旧迎新
释义:即辞旧迎新。即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
10楼:匿名用户
除夕夜守岁——光等着发红包啦!
11楼:匿名用户
除夕夜守岁——送旧迎新
除夕夜守岁.打一歇后语
12楼:傲雪寒梅
歇后语:“除夕夜守岁”的答案是“送旧迎新”
释义:即辞旧迎新。即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即庆贺新年的意思。
13楼:嘿咯咙咚呦
除夕夜守岁--送旧迎新
14楼:柠檬树装修公司
歇后语如下:
除夕夜守岁--送旧迎新。
歇后语是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一部分是“俏皮话”,也可以看成是汉语的文字游戏。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后来的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
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