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800字

2021-01-02 12:45:21 字数 4714 阅读 9802

1楼:匿名用户

根据老师的推荐,我在家里(在哪都无所谓)**了一部印度儿童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这部影片很感人,让我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这部**讲述了一名9岁的小男孩伊桑的故事。伊桑虽然学习很差,但是他的画画得非常好,想象力丰富。上课时,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

因为他总喜欢观察池塘里的小鱼、树上的小鸟、地上的小水坑他觉得这比上课有意思多了。可是伊桑的成绩太差,老师觉得他已经没救了,经常罚他站在门外,不让他听课。而同学们呢,也天天嘲笑他。

爸爸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学校。到寄宿学校后,伊桑难过极了,一句话也不说,除了他的同位没人愿意理他。直到有一天,美术老师拉姆来了,他发现伊桑有绘画的天才。

拉姆老师从字母开始教伊桑,伊桑的学习慢慢有了进步,也有了自信。后来,伊桑在绘画比赛中赢得了第一名,当老师同学看到他画的那么好时,他们都目瞪口呆、非常惊讶。当我看着伊桑拿着奖状,向拉姆老师跑去,伊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伊桑很幸运,因为他遇到了一位真正关心他、了解他的好老师——拉姆。拉姆老师用很多有趣的方法帮助伊桑学习读写。他们在沙堆里用手指写字母、用彩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拉姆老师还带着伊桑到操场上,在台阶上跳来跳去地练习计算,就这样,伊桑慢慢地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我一边看,一边想:拉姆老师用这种方法教学,太有趣了!

我不由想到了我的老师。说实话,有些课,我一上就想睡觉,真希望能早点下课;但也有一些课,老师上得妙趣横生。如果世界上多几位像拉姆一样的好老师,把每一节课都上得生动有趣,让同学们天天都开开心心,该多好呀!

这部影片给了我很大教育:

一、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点,有些只是成绩不好罢了,他或许在其它方面有特长,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请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们,更不能用显微镜去看我们的缺点,那不是刺激我们幼小的心灵吗?拉姆的与众不同在于他教育小孩主张用爱去感化教育他们,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落入人间的晨星,要去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不能用成绩去衡量一个孩子的价值。爸爸、妈妈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这样孩子会得到鼓励和帮助。

二、爸爸、妈妈你们也有过成绩不好的经历,为何要为难我们呢?我们何尝不知那怎么也学不会的感受呢?有了问题,不要什么不做就只会埋怨,埋怨有用吗?

找到原因,选择合适的方法,我们是会改变的,爸爸、妈妈们应该相信这一点。还给我们一片蓝天,带走你们给我们的乌云,让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我们都是一颗会发光的星星,我多么希望老师和爸爸妈妈能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个孩子,让我们都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地球上的星星》观后感

2楼:匿名用户

昨日晚上看了印度影片《地球上的小星星》,触动颇深。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因为拼写障碍曾一度被老师宣布为智障。被第一所学校开除后,父母无奈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学校。

重复以前学校的故事,他被罚到教室外面罚站,门门功课得零分。他彻底自闭了,不再说话,不再玩耍,甚至他最爱的妈妈打**给他他也不再接听。直到一个年轻的美术老师的出现才改变了他,他发现这个小孩存在的问题,帮忙他克服了拼写障碍,并使他的天生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掘,他的画征服了所有的人,他成为学校里的明星人物,每个老师学生都喜爱他。

他彻底告别了以前的那个他,笑容重新回到脸上,自信活泼健康快乐。是那个美术老师拯救了他,如果没有他,他或许会被这个社会,这个教育制度扼杀至死!

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都有他的闪光点。但是社会却简单粗暴的用学习成绩衡量一切,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有前途有期望。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不听话,惹事,一无是处。

学校老师双重打压,孩子自卑痛苦。正如影片中那位美术老师说的那样,此刻很多父母不是在养育孩子,而只是在养一匹“赛马”,把他的各种期望压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实现自我的目标。孩子的天性被完全打压。

家长不会理解尊重自我的孩子,也体会不到孩子内心的苦楚。当孩子达不到目标的时候,便指责孩子懒惰,不听话不懂事。并拿成绩好的孩子与之相比较。

孩子在成绩面前变得一无是处,他其他方面的优点被完全忽视。身为老师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不是有时候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吗?想想自我的简单粗暴可能会给自我的学生带来的伤害就有些惭愧!

以后真的就应从学生自身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思考,或许会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吧!

其实每个孩子都就应有他绚烂多彩的童年,家长老师更就应走到孩子的内心,找到真正适合他自我的学习方式。孩子认识的字多或者比较大的数字的算术题会做家长就会很高兴,所以有时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就生硬的去教。小孩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枯燥乏味的学习对她根本就没有任何吸引力,或许作家长的就会不高兴。

有天早上,泉泉告诉我:“妈妈,我爱学习。”我十分高兴,她之后说:

“我想让妈妈高兴,所以我爱学习。”听完女儿的话我内心真的好沉重,孩子并不是从心底里爱学习,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才学习,或许我的教育方法也有些急功近利了。如果单单追求孩子多认识部分字或会几道算术题,而让她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家长的我真的就应抛弃功力思想,走进孩子内心,让她更加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

3楼:海洋之心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

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

四、五倍。

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

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

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

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

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

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观后感:

昨日晚上看了印度影片《地球上的小星星》,触动颇深。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因为拼写障碍曾一度被老师宣布为智障。被第一所学校开除后,父母无奈把他送到一所寄宿学校。

重复以前学校的故事,他被罚到教室外面罚站,门门功课得零分。他彻底自闭了,不再说话,不再玩耍,甚至他最爱的妈妈打**给他他也不再接听。直到一个年轻的美术老师的出现才改变了他,他发现这个小孩存在的问题,帮忙他克服了拼写障碍,并使他的天生的绘画才能得到充分发掘,他的画征服了所有的人,他成为学校里的明星人物,每个老师学生都喜爱他。

他彻底告别了以前的那个他,笑容重新回到脸上,自信活泼健康快乐。是那个美术老师拯救了他,如果没有他,他或许会被这个社会,这个教育制度扼杀至死!

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小星星,都有他的闪光点。但是社会却简单粗暴的用学习成绩衡量一切,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有前途有期望。成绩不好就是坏孩子,不听话,惹事,一无是处。

学校老师双重打压,孩子自卑痛苦。正如影片中那位美术老师说的那样,此刻很多父母不是在养育孩子,而只是在养一匹“赛马”,把他的各种期望压在孩子身上,逼迫孩子实现自我的目标。孩子的天性被完全打压。

家长不会理解尊重自我的孩子,也体会不到孩子内心的苦楚。当孩子达不到目标的时候,便指责孩子懒惰,不听话不懂事。并拿成绩好的孩子与之相比较。

孩子在成绩面前变得一无是处,他其他方面的优点被完全忽视。身为老师家长双重身份的我,不是有时候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吗?想想自我的简单粗暴可能会给自我的学生带来的伤害就有些惭愧!

以后真的就应从学生自身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思考,或许会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吧!

其实每个孩子都就应有他绚烂多彩的童年,家长老师更就应走到孩子的内心,找到真正适合他自我的学习方式。孩子认识的字多或者比较大的数字的算术题会做家长就会很高兴,所以有时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就生硬的去教。小孩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枯燥乏味的学习对她根本就没有任何吸引力,或许作家长的就会不高兴。

有天早上,泉泉告诉我:“妈妈,我爱学习。”我十分高兴,她之后说:

“我想让妈妈高兴,所以我爱学习。”听完女儿的话我内心真的好沉重,孩子并不是从心底里爱学习,她是为了让妈妈高兴才学习,或许我的教育方法也有些急功近利了。如果单单追求孩子多认识部分字或会几道算术题,而让她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那就得不偿失了。

作为家长的我真的就应抛弃功力思想,走进孩子内心,让她更加自由健康快乐的成长!

《夜观流星》赏析,夜观流星读后感 5

1楼 日月星辰 流星 是一个借代,具体指的是在现代都市里 消失的那些传统的好事物。现在的都市里的孩子都忙着感受新生的事物,对我们的传统的古老的中国文化已经渐渐淡却了,只是时代的悲哀和教育的失败。作者对都市里的孩子的殷切希望只是借流星这个事物表达出来,并不是说让大家只看流星,他希望我们孩子在孩提时代多...

地球上的星星霍克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1楼 匿名用户 《地球上的星星》是我继《三傻大闹宝莱坞》之后接触的第二部教育题材的印度电影。通过对这两部影片的 ,我对正确的教育方式产生了关注和思考。《地球上的星星》讲述了一个被压垮在应试教育下的孩子如何在一个 新 美术教师的帮助和指引下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的故事。 整部影片看下来,...

求几部感人的教育成长片,像《三傻》《地球上的星星》《死亡诗社

1楼 匿名用户 《放牛班的春天》 《美丽心灵》 《楚门的世界》 《死亡诗社》 最近有那种像《地球上的星星》的感人电影吗 2楼 繁华有一梦 个人推荐《起跑线》同样是印度电影,也同样是出色的好电影,里面涉及的很多话题与我们国内很相似,比如 教育制度与阶层固化 望各位朋友给推荐几部好看的电影 3楼 君子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