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带孩子参加葬礼,带小孩子参加葬礼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9 05:46:14 字数 3757 阅读 4987

1楼:匿名用户

还是不要吧,会吓到的

2楼:热心网友

怕小孩看见死人,被吓着

带小孩子参加葬礼需要注意什么

3楼:翰林学库

一个月前,婆婆的婶婶,老公的叔奶奶,点点的老婆婆(我没有见过,希望老婆婆原谅我在此提及您老人家)高寿(90岁)而善终,去世后三天安葬,按照习俗,要在“五七”(去世后的第五个七天)给老婆婆举办一个仪式,所有的亲戚朋友需要再度参加,奶奶要去帮忙办饭(当天有二十多桌)因为当天遗体已然安葬,主要日程是法师念经和烧一些纸人等,点点也被带着一起参加。

去的时候首先就要戴上一个布帽子,成年人带的白色,而小朋友的则是红色。儿子辈的直系亲属、侄子、孙子、曾孙、男女的帽子的系法都不相同,点点一开始很拒绝,我跟他说清楚参加葬礼必须要戴帽子,而且请他放眼看看周围别的小朋友,他接受了这个规则,很配合的带上了。

参加葬礼的点点神情肃穆

其他的时候点点就在很耐心的看着葬礼的各种仪式,我就一直陪在他的旁边。不一会儿法师一声令下大家呼啦啦的跪下来了,爷爷立即把点点抱到了老婆婆令灵牌前,叫点点下跪。但是点点无论如何也不肯跪下,爷爷按着宝宝的膝盖,将点点往下按,点点一边挣扎一边大哭,惹来周围人的侧目。

我赶紧起身走到点点身边,跟他说:点点,这是老婆婆的葬礼,老婆婆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下跪,不然老婆婆就不高兴了呀。我刚说完,点点“扑通”一声就自己跪下来了。

由此我反思中国的死亡教育,从来都不肯跟宝宝说明这些仪式的真实意图,(逼迫点点下跪),更没有从情感的角度谈及葬礼的礼仪。

中国的死亡教育有很大的缺失:

(以下论点吸收了胡萍老师的《爱的误区》第十章的部分内容,特此致谢。)

第二,是关于死亡的黑色迷信导致了恐惧。中国的鬼神都是凶神恶煞的形象,而且都是人死后变的。奶奶的死亡是我第一次亲历的亲人死亡,她临终的时候是一个很炎热的夏天,我的小哥一边给她握着她的手一边给她扇扇子,那时候我已经15岁了,可是我躲得远远的,根本不敢去那个房间,没有在最后陪她。

也没有人意识到我深深的恐惧。今天想来还觉得很遗憾。奶奶去世后,我哭的很伤心,我的感觉是不可能的,奶奶不可能去世的,人为什么要死呢?

死亡之后奶奶去了**?奶奶呢,再也看不见了吗?我的心灵的挣扎更没有人理会,一直以来,根本没有人跟我解释这个事情并教导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恐惧至今依然存在。

致使我每次参加葬礼都要鼓起很大勇气。

第三,是死亡仪式缺少了死亡的高贵和神圣。中国的葬礼不乏呼天抢地,但是形式居多,成年人尤其缺乏对这一仪式的情感价值的认可,(很多人吃完饭后开始麻将。)无法给孩子做出榜样。

再来看今天参加葬礼我们的下一代:有的小朋友有的在玩沙,有的拿着纸钱借机玩火,有的在捡地上的鞭炮屑继续点燃,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无关自己的甚至是一个有趣的party,我们的下一代就这样被教育着。

死亡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死亡是生命的一个部分,为孩子建构的生命观中必然包含了死亡观,对孩子的死亡教育是帮助孩子建构积极的生命观的重要环节。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使人们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出自中国健康教育丛书,邹宇华:《死亡教育》,2008,广东人民出版社。

)究竟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1、不回避也无需刻意为之。

不要刻意增加死亡教育的内容,只需要在孩子发问的时候给与正面的回答,或者借助于参加葬礼的契机跟孩子普及一些对死亡的基本道理就足够了,无需过多讲解这些人为的将宝宝的情绪至于负面中,毕竟这只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

2、根据孩子的特点而实施。

研究表明,3-5岁的孩子通常不能够明白“活着”和“生命消亡”有什么不同,5-9岁的孩子能够明白死亡是什么?知道人死后就不回来;而9岁以上的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也会死,死亡是谁也避免不了的。这些知识应该在宝宝的这一阶段就应该掌握的。

胡萍老师还在书中推荐了一些关于死亡的绘本,如《我的狗狗死了》,《爷爷变成了幽灵》,《外公》。《再见了,艾玛奶奶》等。可以结合这些对宝宝进行教育,比较适合低幼阶段宝宝死亡教育的启蒙。

3、从加强情感入手。

美国人的死亡教育注重情感因素的介入,是以情感的方式将死亡教育存入宝宝的知识库的,比如胡萍老师举了一个例子。美国电影《自闭历程》中:坦普来到心爱的马厩发现心爱的小马倒地不起,问卡洛科教授,教授说:

坦普,记住他们活着的样子。这个观念深深的植入了坦普的心灵,在参加卡洛克教授的葬礼时,她怀念教授的方式就是记住他活着时举着火箭筒模型的样子,这让坦普深感安慰。死亡可以被高度的情感的方式而铭记,而非沉湎其中无法自拔。

4、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孩子悲悯的心。(这点是点爸提出的。)孩子有一颗悲悯的心是孩子终身的财富,我家有一只小狗不幸死了,点爸拿着一把小铲子找了一个地方把它埋了起来,并且带着点点一起,要求他同情小狗的遭遇,并且让狗狗有个最后的归宿,点点似懂非懂,但是这一仪式本身就是好的教育方式,也让点点对死亡怀有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

无论如何,理性的面对自己和亲人的死亡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千古艰难唯一死”,但是作为每个个体这一问题又是不可回避的,现代的家长真的需要直面这个问题了。

能带着孩子参加葬礼吗

4楼:匿名用户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几个阶段,人人都要经历的,小孩子参加没有不合适的道理。

不要迷信,也不存在什么“吉利不吉利”孩子早些了解人生,有益无害,孩子已经懂事,讲明事情,尊重逝者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带着孩子能参加葬礼吗

5楼:

如果孕妇或者家人信奉宗教,可以在参加葬礼的时候选择护身符或者民间所说的能够辟邪的手串或者佛珠,不过孕妇要注意,应该注意隐藏庇护符或者手串,避免葬礼亲属看到心中不悦。

6楼:匿名用户

最好不要,据说孩子的眼睛是纯洁的,能看到大人看到的东西;再说了,小孩子还是少去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体弱容易生病;

能不能带孩子参加葬礼

7楼:匿名用户

如果孩子小就不要带她去了你,以免惊吓到孩子

该不该带着一周岁的宝宝去参加葬礼

8楼:糖糖萌呆呆

如果孩誉皮族子有庆弊人带

还是不要去参加了

毕竟孩子还小

你带着也不方便

自己去参加就好了握森

9楼:

一般老人行灶讲话档手扮,这是不吉利的,会吓着孩子,你让参加葬礼的人回家后洗个澡,有条件的当时身上穿着的衣服(全身)都薯者扔了,就ok了

10楼:大树好乘凉

子不能去参加葬礼 别人家没有避讳 但是对你家娃儿不好 最好是不带孩子去

11楼:飘零的柳絮

还是不要带孩子去参加丧礼了,当心吓到孩子

12楼:匿名用户

在葬礼上应该没有风建迷信

13楼:南无饿米豆腐

没有必要吧,沉重的场合,baby就放家吧

要不要带孩子参加葬礼

14楼:匿名用户

要,亲人的葬礼要带孩子去,其实孩子都懂的。

不注意带孩子去参加葬礼了

15楼:茹的爱

不要紧的。怕孩子惊了或晦气沾上了。就用一些去晦气的仙品,柚子皮或树叶之类的。可以去晦气。

带小孩子参加葬礼需要注意什么,去殡仪馆参加葬礼要注意什么

1楼 翰林学库 一个月前,婆婆的婶婶,老公的叔奶奶,点点的老婆婆 我没有见过 希望老婆婆原谅我在此提及您老人家 高寿 90岁 而善终,去世后三天安葬,按照习俗,要在 五七 去世后的第五个七天 给老婆婆举办一个仪式,所有的亲戚朋友需要再度参加,奶奶要去帮忙办饭 当天有二十多桌 因为当天遗体已然安葬,主...

参加葬礼带什么可辟邪,参加葬礼带什么辟邪

1楼 匿名用户 1 朱砂,买点老朱砂用个小布袋子装起来,缝好挂在脖子上,虽无实际辟大邪用处,能避葬礼上的煞气和晦气。 2 护身符,如体质不佳,八字软,阴气重,容易沾阴的,可以提前戴个护身符,市面多数是机打符作用低,可以用李会珺的 符的办法,辟邪力强 3 一身正气,参加葬礼前两天要休息好,不能熬夜 忌...

葬礼结束要给人什么东西给人回礼,如何给参加葬礼的人回礼

1楼 无奈丶尘埃 不知道你们那边风俗是怎样的,我们这边就是发一个红包 红包里面通常为一两块钱 但红包里的钱当天要用掉 表示把晦气洗掉 然后参加葬礼的人还要喝一杯食盐水 也是洗晦气 至于最后吃不吃饭就看情况而定了。 2楼 匿名用户 不用给什么东西,召集在一块儿吃个饭就行了。 3楼 佴青芬仆念 感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