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一、歌颂自由恋爱 莎士比亚认为“爱情”是人的自然本性,人有追求自己爱情幸福的权利和自由,爱情是纯洁的、高尚的,它不应受君命、父命的摆布,也不应受金钱、门第、宗教、种族的限制,爱情是两性之间心心相印的产物,应相互忠诚,矢志不渝。这种崭新的爱情观与宗教禁欲主义和封建婚姻制度截然对立,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锐利**。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的安痕裴琪,父母要他与富家联姻,她却爱上了家境贫寒的青年范通,并不顾父母的反对,私自与范通订婚出走。《威尼斯商人》中的鲍细霞,她鄙夷只重金钱的求婚者摩洛哥亲王和阿拉贡亲王,相中了温柔多情却囊空如洗的巴散尼奥,**徒罗兰佐与犹太姑娘杰西卡不顾民族、宗教的隔阂,冲破夏洛克的阻挠,终成眷属。《第十二夜》中的奥丽维娅拒绝了公爵的爱情,却看中了女扮**的薇奥拉,而薇奥拉此时只是充当公爵的奴仆。
莎士比亚喜剧的男女主人公,他们的爱情都是几经波折最后以“皆大欢喜”结局,因为在作者看来,他们得到爱情幸福的意义不仅在于歌颂了资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更在于他相信新兴资产阶级的美好理想一定能得到实现。虽然莎士比亚的爱情观以人道主义为核心,那种强调以男女双方情感为基础的现代**即使对于资产阶级也未必能真正实行,但是它毕竟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一次伟大的斗争,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二、赞美真诚友谊 莎士比亚早期喜剧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赞美人与人之间真诚无私的友谊。莎士比亚对于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争斗,尔虞我诈等丑恶现象深痛恶绝,他赞美友谊就是强调人类心灵的沟通、相互谅解,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和谐关系。
《无事生非》中的亲王唐·彼德罗热情地帮助他的朋友克劳狄奥和培尼狄克获得爱情幸福,由于他的机智,使活泼尖刻的贝特丽丝和狂放高傲的培尼狄克偷偷地抛却了顾全面子的矜持而为对方的爱情俘虏。《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丝与希罗、《皆大欢喜》中的罗瑟琳与西莉娅,她们之间的友谊不仅忠诚、深厚,而且她们都能为朋友挺身而出,或执仗正义,或排忧解难。特别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安东尼奥,为了帮助朋友巴散尼奥去求亲,慷慨解囊,重金资助,而不惜冒身遭夏洛克报复的危险,在夏洛克的屠刀面前,他面无惧色,毫无悔意,甘愿为朋友献身,具有古罗马的侠义心肠。
当然,莎士比亚笔下的友谊只是作者的一种理想,虽然这种资产阶级的友谊所体现的人道精神在当时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但莎士比亚是以真诚的愿望来表现它的,他把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作为实现人文主义理想的一种标志。随着他对社会现实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这种理想实现的乐观情绪也开始泯灭,在第二时期创作的悲剧中,虽然他仍然执着地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但他不得不描写这种关系的破坏,汉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等的悲剧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的和谐关系在残酷无情、不讲信义的现实面前遭到彻底失败。
三,提倡妇女解放 在一千多年漫长的中世纪黑夜,人性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扭曲,尤其是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即使是上层妇女,她们也处于男人附庸的地位。莎士比亚认为,妇女也是人,她们应该获得人应该获得的一切权利,她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应获得与男人一样的平等地位。莎士比亚还认为,妇女的才能并不比男人低,她们同样有胆有识,甚至超过那些靠权位财产庸碌无为的男人。
几乎所有的莎士比亚喜剧,都是以女性占中心位置,莎士比亚喜剧的光彩实际上是女性的光彩。无论是赫米娅、安痕裴琪、贝特丽丝、罗瑟琳,薇奥拉,还是妇女形象中的出类拔萃者鲍细霞,她们的共同特点是,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幸福,并表现出机智勇敢,自尊自爱的可贵品质。赫米娅、安痕裴琪勇敢倔强,与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坚决抗争,去争取自身的幸福;贝特丽丝泼辣刚直,头脑清醒,不愿在男人面前“低头服小”,并在捍卫其堂妹人格的斗争中表现出非凡的胆力;罗瑟琳、薇奥拉、鲍细霞都女扮**,活跃在社会上,特别是鲍细霞,她淳朴活泼,富于同情,她不仅自己争取到了爱情幸福,而且敢于干预社会和法律,向封建社会挑战,以智慧和计谋战胜了**狠毒的夏洛克。
与鲍细霞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相比,安东尼奥、巴散尼奥、公爵等男子汉显得束手无策、相形见绌。鲍细霞是莎士比亚喜剧中妇女形象的最高典型。
四、描绘理想社会 莎士比亚在他的喜剧中直接描绘了人文主义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虽然还缺乏具体的政治内容,但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以此与丑恶的社会现实对比,因此具有一定的批判力量。
在《皆大欢喜》中,作者描绘了具有英国大自然特色的森林,在现实社会中遭到**势力**的有德行的人都聚集到这里,在善良的公爵的周围簇居着许多“自甘流放”的向往真诚的人们,奥兰多、罗瑟琳在患难之中也投奔这个“圣地”。在那里,人们“像在**时代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彼此相亲相爱,“没有充满猜忌的宫廷的风险”,没有虚伪欺骗,见利忘义。《威尼斯商人》中有两个交替出现的场景:
威尼斯和贝尔蒙脱,贝尔蒙脱实际上是莎士比亚的理想社会,它充满着阳光和宁静,没有不法商贾的铜臭气,没有丧失人性的残酷和贪欲,与威尼斯的夏洛克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
五,鼓吹“人类之爱” “爱” 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出发点,是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的中心内容。莎士比亚的喜剧直接歌颂爱,他的悲剧也以爱为出发点,几乎莎剧中的一切难题都可以用爱去解释。在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对他的爱的理想充满乐观情绪,但他并不回避现实社会中在爱和善的对立面还存在着一股**势力,这股势力时时在破坏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因此,莎士比亚的喜剧在歌颂爱的同时又揭露**者。
《无事生非》中的唐·约翰和波拉契奥,专事造谣生非,阴谋破坏;《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贪欲和嫉妒使他丧失人性,竟欲以屠刀置人于死地,并且毫无宽容怜悯之心,成为一个“恶魔”。莎士比亚认为,对于**不仁的现象,应用爱的力量去消弭。他的喜剧证明,正义可以战胜**,人类之爱一定能普遍实施,**者在爱的感召下,有可能弃恶从善,重新做人。
《皆大欢喜》中的弗莱德里克、奥利佛篡夺权位,残害手足。但弗莱德里克在军队攻打隐居在森林里的公爵途中,经过一位修道士的开导,终于悔过,决定放弃非份之位,痛改前非。奥列佛则在生命危急之时,他的弟弟奥兰多不念旧仇,舍身相救,致使奥列佛幡然悔悟,哥俩和好。
即使对于顽固作恶的,莎士比亚也不放弃爱的感化。《威尼斯商人》中“法庭”一场,公爵等用人道慈善劝诫夏洛克放弃残忍的复仇计划,但是夏洛克执迷不悟,最后鲍细霞用巧计挫败了夏洛克的阴谋,但最后的判决仍从人道主义爱的原则出发,予以从宽发落,保留了夏洛克的一部分财产,并要他皈依**教。在莎士比亚看来,**正是爱和善的化身。
人文主义思想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种进步的思想,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它毕竟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没有能从阶级斗争的高度去认识社会现象,例如莎士比亚以“人类之爱”作为最高的社会理想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我们应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不能简单地用“虚伪性”、“不真实”等结论去否定它的历史进步意义,相反,甚至我们可以说,莎士比亚的伟大就是在于在扼杀人性的封建社会里,他发现了人性。
莎士比亚全部名言解析
2楼:匿名用户
莎士比亚名言:
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所有红尘男女均只是演员罢了。上场下场各有其时。每个人一生都扮演着许多角色,从出生到死亡有七种阶段。——《皆大欢喜》
**莎士比亚戏剧的爱情观
莎士比亚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璀璨的明星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创作鲜明地体现了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把欧洲人文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成为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由于莎士比亚的创作在思想、艺术上都达到极高的境界,几百年来对他的身平、创作的研究可谓浩如烟海。
他的创作中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理想、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对青春、友谊、爱情的歌颂和赞美,于当今社会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歌颂爱情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的几大主题之一。下面试从莎士比亚的戏剧方面出发,谈论一下本人眼中莎士比亚的爱情观。
莎士比亚的许多剧作都描写了男女青年冲破封建伦理道德、传统偏见、宗教禁忌以及自私、欺骗等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运用个人的智慧、聪明和勇气,大胆地追求自由、纯洁的爱情。这当中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光辉的敢作敢为的文艺复兴新女性艺术形象。她们年轻美丽、温柔多情、乐观,敢于为而且善于为实现美好理想而斗争到底。
如《无事生非》中的贝特丽思漂亮、聪慧、泼辣、好为人抱不平,《威尼斯商人》的鲍西娅有勇有谋,《辛白林》的伊摩琴美丽善良爱憎分明、为了爱情可以不惜抛弃荣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朱丽叶为情人的死去而殉身等等。
莎士比亚的剧作中的爱情都是属于一见钟情型。一旦主人公找到自己的所爱,就会遇上各种的困难,阻滞他们的结合。但他们会爱得轰轰烈烈,从此坚贞不渝地追求他们的纯洁的爱情,并为之斗争。
在这一点上,西方古代的爱情故事好像与中国古代的有些相似,主人公都是一看到对方就喜欢上了,而中国古代封建势力太强大,男女青年为爱情的斗争显得弱小无力。
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上升。当时中世纪以宗教神学为代表的蒙昧主义思想走向没落,资产阶级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世界观日益深入人心,人文主义在社会文化思潮中开始占据统治地位。人们开始摆脱禁欲主义,追求自由、追求恋爱的权利。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的执着、勇敢机智地与各种**势力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反映出莎士比亚对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的批判,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这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洋溢着纯洁浪漫的气氛。男女双方一旦陷入爱情 ,巨大的激情在心里萌动。再加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达到精练的纯熟的境界,戏剧中有着不少男女主人公充满抒情性的、浪漫的优美情话,使主人公的爱情变得更为之动人。
如成为爱情题材千古绝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等待罗密欧前来赴约的优美独白:“来吧,黑夜!来吧,罗密欧!
来吧,你黑夜中的白昼!因为你将要睡在黑夜的翼上,比乌鸦背上的新雪还要皎白。来吧,柔和的黑夜!
来吧,可爱的黑夜,把我的罗密欧给我;等他死了以后,你再把他带去,分散成无数的星,把天空装饰得如此美丽,使全世界都恋爱着黑夜,不再崇拜眩目的太阳。”这深情热烈的词句不知打动过多少少男少女的心。还有《无事生非》中的最后一幕里,已经相爱了的培尼狄克和贝特丽丝这对斗气冤家的斗嘴功夫令人捧腹大笑,连求婚时的对白都充满幽默:
培尼狄克:“怪事怪事!我们自己的手会写下跟我们心里的意思完全不同的话。
好,我愿意娶你;可是天日在上,我是因为可怜你才娶你的。”贝特丽丝:“我不愿拒绝您;可是天日在上,我只是因为却不过人家的劝告,一方面也是因为要救您的性命,才答应嫁给您的;人家告诉我您在一天天瘦下去呢。
”培尼狄克:“别多话!让我堵住你的嘴。
”(吻贝特丽丝。)
从莎士比亚的多部戏剧可看到莎士比亚对于爱情,比较强调女主人公的贞洁。他的剧作中的女主人公无一不是温柔多情、充满活力、坚贞纯洁的,而且主人公都是贵族出身,这点让人觉得在莎士比亚的心目中,要求女人是绝对的纯洁。这也反映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有些剧作中甚至是以男主人公误会了女主人公的贞洁而推动情节发展,如《无事生非》中*诈的唐·约翰因嫉妒而用诡计让克劳狄奥误会希罗的贞洁,克劳狄奥就暴怒公开拒绝与希罗结婚,并指责希罗是**。这不可不视为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爱情观中的缺陷处。不过关于贞洁的观念不同时代社会有不同的看法要求,莎士比亚是生活在几百年前的人了,这点不能过于苛求他。
区分爱情与情欲
爱,使人舒畅,就好像雨后的太阳,欲的后果,却像艳阳之后的暴风雨;爱,就像春天,永远使人温暖、清新,欲像冬天,夏天还未完,就急急忙忙的来。爱永不使人馋,欲却像老饕,饱胀而死。爱即是真理,欲却永远在编织谎言。
请问,是否有某人一直存在你的心中?而你想知道:这是爱情还是情欲?阿尔·巴多·格兰德提供了一份很好的测试,让我们来看一看!
当你想起此人时,你是否感到愉快?那就是爱情;或者是心烦意乱?那便是情欲了。
遇到此人时,是常感到新鲜,还是偶尔有激情但常感到厌倦?前者是爱,后者为欲。莎士比亚指出,情欲是贪婪的--你容易变得嫉妒和**。
爱情对另一个人的时间是不会贪心的--你们在一起时的快乐,但也为彼此留下空间。你能对他坦诚相待?那就是爱情;还是试图编织谎言以赢得对方的心?
若是那样则为情欲。
结论如下:爱是经常关心另一个人;情欲则仅关心自己而已。你是否愿意为心仪者守候?或者,你单单希望别人为你守候?如果你能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你就知道那是爱情还是情欲了。
文学对人的爱情观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1楼 小天的杯子 文学只是形成爱情观的一部分,不起决定作用 2楼 匿名用户 当然是好事啦 每一招式来往 都能引经据典 多么风雅啊 3楼 匿名用户 这应该分两种情况的,取决于另一半的文化水平,如果另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你可以用文学时常调节一下生活。如果另一半的文化水平不高,还不要表现出来为好,因为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