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例子有很多请您可举

2020-12-26 10:56:30 字数 4737 阅读 1750

1楼:匿名用户

(转贴)僧人眼中的“猴居士”

峨眉山的猴子与人相处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代就有司徒玄空在峨眉山仿照猴子的动作编了一套“峨眉山通臂拳”。唐代“药仙”孙思邈常与高僧茂真在呼应峰的棋盘石下棋,茂真住在牛心寺,由谁在两地之间传书送信呢?

每次送信约定弈棋日期的便是一只青猴。也许“青猴洗钵”、“白猿献果”这些传说带着神话色彩,不可尽信,但峨眉山的僧人与猴亲密相处却是事实。山里猴子饿了常到庙里偷食供果,慈悲为怀的僧人故意装着没看见,继续打坐诵经。

久而久之有些猴子竟学着僧人的样子,像模像样地打起坐来。有些僧人便称猴子为“猴居士”。

僧人给猴喂食起于明朝。有一次下大雪,积雪有一米多厚,洗象池的一位方丈看到一只饿极了的猴子趴在庙前用嘴啃那冰冻的地面。原来冰面下有几颗饭粒。

方丈动了恻隐之心,对伙夫说以后每天午餐,必须给猴居士一份。渐渐成了习惯,人猴友善相处。僧人只要对着山野高声呼叫:

“山儿——”猴子就会来到寺前。当地人把猴子叫做“山娃”,僧人拖长尾音呼唤,“儿”字加强“娃”字反被带过了。后来有些朝山拜佛的香客在给猴喂食时也会喊叫“山娃儿”,猴儿们便闻声而来。

僧人们给猴子留下了良好印象还让后来的人占了便宜。据说1935年原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在峨眉山办“军官训练团”时,一次乘滑竿过山,被一群猴子拦住去路。手下人驱赶,猴子不买账。

这时蒋介石无意间拿下帽子擦汗,忽见猴群乖乖地散开了。事后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说那是因为蒋 介石脱去帽子露出光头,加上身穿长衫,一般山里人很少这样打扮,一定是猴子们把他当作和尚了,所以才给他让出路来。

偶尔也有猴子与僧人闹翻脸的时候。在洗象池厨房里有几只猴子恶作剧,一只小猴没逃掉被小和尚捉住了。小和尚想吓唬它们一下,把小猴拴在殿院里。

这下可惹了麻烦,二三十只猴子跑来闹殿,在屋顶上、走道上又叫又跳。大公猴把屋顶的铅皮敲得咚咚直响。两只大胆的猴子竟从柱子上滑下来。

抱起被铁链拴住的小猴就想走,走不了,急得咬铁链,当然咬不动。它们到处乱窜,闹得整个寺庙不得安宁。小和尚只得把小猴放了。

一只母猴抱起小猴就跑,跑到月台下草坪上,双臂护着小猴不动。四周围着警卫的大猴,持续了20多分钟,这支猴部队才随着猴王撤离。

举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简短事例 简短的 谢谢

2楼:匿名用户

义犬救主

有一个新婚的小夫妻去市场买东西,看见路边在卖狗肉.都是现杀现卖的,突然她看见笼子里的一只小狗眼泪汪汪的望着她,于是她一心软就把那只小狗狗给买下了.

后来小狗狗长大了,非常的乖.小夫妻俩有了孩子,那只小狗晚上就趴在摇篮旁,从来不叫.

可是有一天晚上,狗狗叫个不停,于是小夫妻就把它赶到了屋外.可是它还是拼命地叫唤还用爪子扒门.小夫妻心想是不是狗狗病了,就开门看看.

狗狗就趁着开门的时候窜进了屋,叼起了包着小宝宝的被子就往外跑.小夫妻一看,就拼命的朝狗狗追去.刚追出去没多远,只听哄的一声,周围的房子都塌了.

这时,狗狗就停了下来,把小宝宝叼回给主人.小夫妻恍然大悟,才知道狗狗救了他们一家的命.

所以,动物真的是很有感情的.大家要好好对待他们.所有的生物都是居住在同一个地球上的,所有的生命多时可贵的.

人动物和睦相处的故事很多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简要

3楼:杭州抢位通科技****

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一起惨死在车轮底下。

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例子

4楼:du知道君

假日里,记者在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看到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袍子,它形影不离地跟在蒙古族姑娘阿荣身后,许多游客前来**,都被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一幕所吸引。

2006年6月下旬,在赤峰市巴林右旗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只刚出生四五天的小袍子被林业民警从不法分子手中截获后留在了山下的旅游点,由于它身上有很多小斑点,工作人员便给它起名叫“花点儿”。此后,旅游点的服务员——19岁的蒙古族姑娘阿荣便负起了照顾“花点儿”的责任。它每天都要抽出时间来给花点儿喂奶,与“花点儿”一起玩耍。

阿荣说,“花点儿”特别可爱,就像是她的好朋友,与“花点儿”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她一天最快乐的时候。

现在,“花点儿”在阿荣和众人的精心照料下健康成长着,不久后它将被工作人员放回深山中,重返大自然的怀抱。

加拿大小城埃德蒙顿远没有北京的气派,没有故宫、长城那样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建筑,当然也没有北京的喧闹、拥挤。作为城市,它的风格别具特色。

整个市中心建在山上,高楼林立的地方是**机关、写字楼、商业区、健身中心。商业区的地下四通八达,相互联通。驱车离开市中心,别是一番景色。

沿途有山丘,有开阔的草地、密集的树丛。道路时而平坦,时而起起伏伏。当你怀疑自己身处郊区时,购物中心、学校、超市又呈现在眼前。

这里,城市与大自然交融在一起。

山丘、草地、树丛很少是人工雕琢的,它们保留了原有的自然景观。最美的景致在秋冬两季。柔柔的秋风中,道路两旁起伏的山丘上闪动着金黄的枫叶,在湛蓝的天空淡淡的白云映衬下构成一幅绚丽的画面。

置身其中,顿觉神清气爽。树叶凋零的暮秋,早上或是傍晚,成群的大雁鸣叫着飞翔在蓝天白云间,一排又一排,这时你的心也似乎随着它们飞向遥远的故乡。冬天一场大雪、一次冻雾之后,树木像披上了银褛玉衣,住家后面白皑皑的雪地上常常可以看到兔子的身影和脚印。

它们不怕人,人们从不伤害它们。只有走到距离它很近的地方,它才会噌的一下子,跑得无影无踪。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张有趣的**,松鼠衔着高尔夫球在绿草如茵的球场上奔跑。原来它错把高尔夫球当作蘑菇存放在树上准备过冬。对这件事,报纸还了讨论,有人说高尔夫球被松鼠衔走,不足为怪,也不值得同情,这里本来就该是松鼠的天地。

讨论没有结果,只知道这个球场因为松鼠而中止打高尔夫。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事情还有很多。在高速路上开车如果看见一头鹿跑到路中间,行驶再快的车子也要停下来为它让路。曾经去阿尔伯塔大学参观,大学区树多草茂,安静而肃穆。

眼看见草坪上三只松鼠不避人的跑跳着,时而发出尖细的叫声,这是生平第一次听见松鼠的叫声。城市里钓鱼的地方很多,规定也严格,钓到的鱼有一定尺寸要求,不到规定尺寸,必须放生。其实很多当地人无论钓到什么鱼最后都放归河水。

钓鱼之乐不在得鱼而在垂钓的过程。

从女儿家往西70多公里处有一个加拿大国家公园,又称麋鹿岛。公园面积很大,有野生的牛、鹿、四不像和叫不出名称的鸟,总共250种动物。进入公园只能驱车而行。

公园里树木茂密,宽阔的湖面水波粼粼,望不到对岸。夏天周末很多人带着帐篷在公园里安营扎寨。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都有指示牌告诉游人这一带有什么动物。

归途在靠近高速路边上看到几头野牛悠闲地移动着沉重的身体,踱来踱去。可惜汽车奔驰而过,这些野牛很快就从车窗外消失了。

在澳洲旅行,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荒漠,处处都感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那独具一格的情趣,澳洲人对动物的爱心给笔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一)澳洲动物不怕人

在澳洲大小城市、码头、广场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鸽子目中无人地走来走去,争食游人赏赐的食物。成群的海鸥毫无顾忌地在游人身边穿梭,成群的海狮、海豹在海边尽情戏耍,时而跃上海滩,或在岩石上晒太阳,懒洋洋地躺着,任人观赏。即使你坐在自己家后花园中(澳洲穷人的住宅,法律上也规定要有后花园),喜鹊、斑鸠、白颈鸟。

,还有成群结对的彩色鹦鹉,都会随时来做客。早晨,乳白色的大鸟——澳洲人称“笑鸟”,很早就会飞到树上来咯咯大笑,把你笑醒为止。有一次儿子一家带我到悉尼伍伦岗海滩上野餐,刚跨出汽车,便有几只羽毛很漂亮的翠鸟落在小孙女的头上和肩上,笔者马上拿起照相机来抢拍,但小鸟似乎并不怕人,没有逃走的打算,笔者伸出手臂,也就有几只小鸟落下来,好像家养的一样,一点都不陌生。

一家人沿着沙滩走去,又从灌木丛中跳出许多松鼠,跑到我们身边来游戏。我们逗着它玩,一起拍照,人兽之间非常和谐。

在澳洲,公路旁经常可以看到“当心袋鼠!”、“当心动物!”这种提醒驾车者的警告牌。

有一晚,儿子驾车穿行在澳洲草原的公路上,突然一个急刹车,定睛一看,发现前方有几只袋鼠横卧在公路上酣睡,笔者正准备下车驱赶这些“拦路鼠”,儿子连忙伸出食指放在唇边示意安静,他轻轻告诉我们,晚上暖烘烘的柏油路上经常会有袋鼠前来栖息。与此同时,迎面驶来的车辆也悄然停下,熄了车灯。这群可爱的袋鼠,旁若无车,睡得更香。

1分钟、两分钟---------10分钟过去了,没有一声喇叭声,看不见一盏亮着的车灯,也没有人下车驱赶袋鼠。经过十几分钟,领头的袋鼠似乎发现了“礼让”的车辆,才对其家族成员的打招呼,这群袋鼠才一跳一跳地跳回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去了。

(二)人不能骚扰动物

在澳洲,如果你开车不慎,辗死一只乌鸦都得罚款。你敢打鸟,白人邻居就会把你告上法庭。有位中国大陆去澳洲探亲的老人在女儿家闲得无事可做,就从花鸟市场上购得一只带笼子的五彩鹦鹉。

鹦鹉每天都放声鸣叫,甚得主人喜爱。谁知,没几天区**就接到邻居某白人老太的投诉,称鹦鹉每天发出类似呼喊“救命”的叫声,有**动物的之嫌。区**有关部门随即派员上门查看,指出鸟笼太小,鸟在里面很不舒服,必须立即改进。

迫于无奈,这位老人只得忍痛割爱,将喜爱的鹦鹉放生了。谁知这一举动,又遭到白人邻居的指责,说这头鹦鹉是人工繁殖喂养的,对人有依赖性,你放生了,它可能不会自己找食,就会饿死的,批评他太不负责了。

在悉尼住久了,发觉悉尼周边有好几个野生动物园,这些动物园展示动物的方式令笔者十分惊奇,就是它们居住区与贯穿其中的游人路径之间,并没有栅拦铁网,只以一些枯枝很随意地摆放着,以示隔绝标志。笔者纳闷,它们会不会跑出来呢?在悉尼读中学的小孙女告诉我,会的,这样隔离的用意,是告诉游人绝不可以迈入禁区,但袋鼠和鸸鹋(类似鸵鸟,澳大利亚徽上左边是袋鼠,右边就是这种鸟)却可以在它们高兴时跨出枯树枝干随意活动,那时候游人就可以零距离地亲近它们,但必须保证不致引起它们的恐慌和不快。

小孙女说,这种管理方式,是基于“人道原则”嘛,就是一切以这些动物觉得自由舒服为前提,人绝对不能骚扰动物,这一原则已在澳大利亚民众中形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