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五到正月初一观察月亮变化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2020-12-17 08:35:45 字数 5339 阅读 1072

1楼:匿名用户

每年腊月到第二年正月初一的月相变化并不一定是相同的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三十)的月相变化(月亮的圆缺情况)并记录下来!

2楼:

这是我女儿做的一张月相月历,可以参照一下,其实记住月相不难,只要记住:“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面的天空,西面半边亮,下弦月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面的天空,东面半边亮。月亮是东升西落的,月亮在每月阴历初一和太阳处于一个方向,所以我们看不见,然后每天向东和太阳拉开距离,每天拉开12度左右,所以在阴历上半月,上半夜能看到月亮。

直到阴历十五左右,和太阳相距180度,成满月,这是太阳月亮就像跷跷板一样位于地球两头,太阳落下时,月亮升起,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然后月亮继续向东和太阳拉开距离,导致太阳落山后一段时间月亮还没有升起,越靠近月底升起的的越晚,直到月亮转过一圈又和太阳处于一个方向,这样就是一个朔望月。

所以每天同一时间月亮在天空的位置是不一样的,都比昨天同一时间差12度多点,升起的时间每天比前一天晚5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今天要到7:50左右,月亮才能走到昨天7:00所在的位置,

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图

3楼:梦色十年

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图如下:

朔:如图所示,在位置1,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新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

七、八,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给你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满月:到了农历十

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图中的位置5,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

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也就是图中的位置7,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扩展资料

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

4楼:狩猎e笑靥

你按顺序看,第一个是初二的,因为初一是新月,是全黑的,所以就没图了。

5楼:匿名用户

月相定义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月球环绕地球旋转时,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变化。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蚀),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那一半的一部分的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一个月中月亮的变化

6楼:o0大门

观察需要很多的准备,我尽量说说你,你们要是要求很高的话,就都来来,要是不是很高你就挑一些,在参考一些**资料。

首先是地点,推荐天台,要是上不去的话就广场,阳台要是开阔也可以,但是阳台要求比较高,东南西都要开阔,地点最好固定,最后资料整合是比较方便。

然后是时间,一般要求是固定时间,就是要一份在每天同一时间观察的数据,但是时间选择不好时会使观察结果很糟糕,所以要每天多次,最少间隔半小时,推荐间隔一小时,推荐每天三次,比如,8点,9点,10点。推荐整点观察。

记录,这个是最重要的,要不观察在好没记下来也没用:

1.准备

在选择的地点找好参考物,确定方向,建议用时钟方向,就是正南是十二点钟,正北是六点钟,这样比较方便,月球的位置就跟读表似地,既然是天文观测就得用天文观测的办法,找的你所在地区的经度,以东八区的时间为参考,找到太阳直射的时刻,在此时刻用垂线法确定正南的位置,最好在固定的位置画上记号,因为要一个月之久,标记要牢靠,参考钉钉子,两只就够,懒的话大概觉得是正南就行,或是用北京时间12点。最好在那固定表盘,方便读取。记录时记录的是月球位置所对应的表盘时间,要没其他的光源也,用垂线法,要是天太黑,记录后照明确认,在比对几次。

在选择的地点找好参考物,拿好量角器,最好尝试观测一次,依据习惯修改观测方法,我说下理想观测的时候,将量角器竖立在水平面上,观察月球对应的角度,记录,注:不要放在地上,量角器要指着月球,一定要竖立别歪,不要固定太死,至少要可以旋转,记录的数据是角度。

笔记本,写好年月日,最好还有天气,一个圆,画质上的就好,方便比对,了解月亮形状所对应的名字,

建议要超过一个周期,就是一个月在多几天。

2.记录

月球方向,月球高度(角度),月亮形状(建议画图,可以当天绘制出大概点第二天描出曲线,圆就在此时用)

整理,建议画图为主,加必要说明,横坐标是月球方向,纵坐标是月球高度,月球每段时间话一个,两个或****图,不是越多越好,别忘了写上该时期的月日,年也要,注一个就行了。

**部分不太擅长,你自己来吧。

7楼:窦皓之王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

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第一次在着陆则在1969年6月20日(你记得你在哪儿吗?);后一次在1972年12月。

月球也是唯一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

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

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

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比如,它的轨道位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变。由于地球的自转因月球的影响而减缓,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转速度也因地球而减缓,不过在那时作用力要强烈得多。

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适合自己轨道周期时(这样膨胀点就在地球正对点),就没有任何的多余扭力了,这样月球的情形就稳定了。这种情况也类似地发生在太阳系其他卫星上。最终,地球的自转也将慢到合适于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情况一样。

自然,月球也显得不太稳定(由于它的不太圆的轨道)以致于较远端的一部分度数可不定时地看到,但大多数远端表面(左图)一直无法完全观测,直到苏联飞船月球3号1959年上天对其进行拍摄才解决了问题。(注意:这里并没有什么“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时间。

一些对“黑暗面”的称谓往往是指月亮不为人所见的另一面,因为“黑暗”有“不为人知”之意。这种称谓在今天不够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层。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

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地壳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内核。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

奇怪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maria。maria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

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出于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

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由科学历史上的著名的称谓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罗,加加林和korolev(因为第一张**由月球3号拍到,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偏向)。另外,类似于近地区,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环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径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为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并在西侧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阳系中重环山的典型。

(从地球上看;左侧图的正中)。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计划带回了一块重382千克的石头样本。这些提供给了我们有关月球的详细知识。它们具有特别的价值,在月球上着陆后的廿年,科学家们还是在这快最期的样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有偶然的巧合。这样,月球就提供了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在地球上无法找到的证据。

根据早先的对阿波罗样本的研究,有关月球的起源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理论:co-accretion同生说,主张地球与月球同时形成于太阳星云;fission**说,主张月球是由地球上**出去; capture捕捉说,主张月球形成于其他地方,后来为地球所捕捉。这些理论证据都不足,但是来自月亮石头的最新和最详细的信息引出了impact撞击说:

地球曾被一个大物体(相当于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击,月球则是由喷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断又有新信息被发现,但撞击说如今被广泛接受。

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磁场,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头存有剩余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过全球性磁场。

由于没有大气和磁场,月球表面赤裸裸地遭受太阳风的攻击。在它剩余的40余亿年光阴里,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离子将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罗返回的样本证明了它对研究太阳风的价值。

月球上的氢可能在未来当作燃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