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是什么意思翱可以赏析

2020-12-13 18:39:40 字数 7739 阅读 5363

1楼:苏羽宿雨

出自《古离别》

古离别朝代:南北朝

作者:江淹

原文: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黄云蔽千里,游子何时还。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团。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长别离。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菟丝及水萍,所寄终不移。

译文心爱的人要到雁门关外很远的地方去了,我们只有无奈地道别。天上的黄云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尘埃与黄云相接,天空也暗了下来,到远方去的游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时间又过了这么久,想起当时送心爱的人远去的情景,是多么清晰啊,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可是如今,已经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经凝结成团。

蕙草虽然凋零了,也没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担忧的是远方的爱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饱暖。爱人远在天涯,我们长年分别。但愿时而看见自己的容颜,还是像琼树枝一样洁丽。

但愿能像菟丝和水萍一样,有所寄托,与爱人的感情也能始终不渝。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

(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是什么意思?

2楼:夏沐悕

这是江淹的《古离别》中的一句诗。

其意思为:真想再见到你啊,即使是见到玉树琼枝也不及见你一面。

望lz采纳哦~~

颜色的含义

3楼:匿名用户

红色:温暖

蓝色:忧郁、清爽

4楼:匿名用户

你知道绿色是什么含义吗?

5楼:匿名用户

基本信息 词目:颜色

拼音:yán sè

编辑本段基本解释

1. [color]∶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橙色、桃红色、绿色、蓝色,紫色、和黄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countenance;facial expression]∶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pigment;dyestuff][口]∶指颜料或染料

4.[tincture]∶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good looks]∶女子的姿色

示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6.厉害

示例:给你点颜色看看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1. 面容;面色。

《礼记·玉藻》:“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南朝 梁 江淹《古离别》诗:“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一连十日不朝,群臣伺候朝门者,皆不得望见颜色,莫不叹息而去。"

清 黄遵宪《今别离》诗:“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

曹禺《雷雨》第四幕:“颜色惨白,鬓发湿漉漉的。”

2. 表情;神色。

《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

《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谔,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荆轲辞语从容,颜色愈和,秦王不疑。”

朱自清 《执**大**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

3. 姿色。

《墨子·尚贤中》:“不论贵富,不嬖颜色。”

前蜀 贯休《偶作》诗之五:“君不见西施绿珠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北门桥来家做小。”

4. 面子,光彩。

三国 魏曹植《艳歌》:“长者赐颜色,泰山可动移。”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些亲眷们一向讪笑杜子春这个败子,岂知还有发迹之日。这些时见了那首感怀诗,老大的好没颜色。”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5. 色彩。

唐 杜甫《花底》诗:“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水浒传》第一○三回:“张世开嫌那段颜色不好,尺头又短,花样又是旧的。”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看,颜色和血一样,多鲜艳。”

6. 指尊严。

《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

汉 刘向《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谏兮,反蒙辜而被疑。”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7. 借指头。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陋巷饥寒士,出门甚栖栖。虽然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胡适 《吴敬梓年谱》:“昔之列戟鸣珂,加以紫标黄榜,莫不低其颜色,增以凄怆。”

8. 指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沙汀 《防空》:“愚生先生从那时起勃发了雄心,总想拿点颜色给他的仇家看看。”

杨朔 《渔笛》:“姓宋的那穷鬼敢沾你一沾,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才怪。”

9. 指本领。

鲁迅《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10. 颜料或染料。如:彩印厂的仓库里,各种颜色都有的。

字典里颜色 意思

6楼:包詏颈

扫描自《现代汉语词典》第1568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5年6月第5版)

7楼:醉过红楼

yán sè ㄧㄢˊ ㄙㄜˋ

颜色(颜色)

zdic.*** 汉 典 网

◎ 颜色 yánsè

(1) [colour]∶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countenance;facial expression]∶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pigment;dyestuff] [口]∶指颜料或染料

(4) [tincture]∶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good looks]∶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yán sè ㄧㄢˊ ㄙㄜˋ

颜色(颜色)

zdic.*** 汉 典 网

(1).面容;面色。《礼记·玉藻》:

“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南朝 梁 江淹 《古离别》诗:“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 清 黄遵宪 《今别离》诗:“揽镜妾自照,颜色桃花红。” 曹禺 《雷雨》第四幕:

“颜色惨白,鬓发湿漉漉的。”

(2).表情;神色。《论语·泰伯》:

“正颜色,斯近信矣。”《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谔,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 朱自清 《执**大**记》:“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

(3).姿色。《墨子·尚贤中》:

“不论贵富,不嬖颜色。” 前蜀 贯休 《偶作》诗之五:“君不见 西施 绿珠 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 北门桥 来 家做小。”

(4).面子,光彩。 三国 魏 曹植 《艳歌》:

“长者赐颜色, 泰山 可动移。”《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些亲眷们一向讪笑 杜子春 这个败子,岂知还有发迹之日。

这些时见了那首感怀诗,老大的好没颜色。”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

”(5).色彩。 唐 杜甫 《花底》诗: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水浒传》第一○三回:“ 张世开 嫌那段颜色不好,尺头又短,花样又是旧的。

”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看,颜色和血一样,多鲜艳。”

(6).指尊严。《吕氏春秋·勿躬》:

“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 汉 刘向 《九叹·怨思》:“犯颜色而触谏兮,反蒙辜而被疑。

”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7).借指头。 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

“陋巷饥寒士,出门甚栖栖。虽然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胡适 《吴敬梓年谱》:

“昔之列戟鸣珂,加以紫标黄榜,莫不低其颜色,增以凄怆。”

(8).指显示利害的脸色或行动。 沙汀 《防空》:

“ 愚生先生 从那时起勃发了雄心,总想拿点颜色给他的仇家看看。” 杨朔 《渔笛》:“姓 宋 的那穷鬼敢沾你一沾,我不给你们点颜色看才怪。

”(9).指本领。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10).颜料或染料。如:彩印厂的仓库里,各种颜色都有的。

8楼:匿名用户

1.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

2.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9楼:礼貌

有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鲜艳|彩虹有七种

《上山采蘼芜》中的“颜色”如何解释

10楼:匿名用户

《上山采蘼芜》中的“颜色”意为:容貌,姿色、美貌。

【原诗】: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翻译】:

登上山中采蘼芜,下山偶遇前时夫。

故人长跪问故夫:“你的新妻怎么样?”

夫说:“新妻虽不错,却比不上你的好。

美貌虽然也相近,纺织技巧差得多。

新人从门娶回家,你从小门离开我。

新人很会织黄绢,你却能够织白素。

黄绢日织只一匹,白素五丈更有余。

黄绢白素来相比,我的新人不如你。”

——————

【背景】:

《上山采蘼芜》是

汉代

的一首

乐府诗

,最早见于《

玉台新咏

》(

徐陵

辑)卷一。这是一首写弃妇的诗。全篇是弃妇和故夫偶尔重逢时的一番简短对话。

诗中出现了故夫、弃妇和新人三个人物。虽然新人没有出场,但从故夫和弃妇的对话里,可以明显地看出故夫和弃妇久别后再会的互倾衷肠中流露出的内心痛苦。

作者没有作任何正面的说明和谴责,但是故夫的念旧从侧面反映出弃妇是一个美丽勤劳的女子,她的被弃是一个悲剧。此诗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思想内容的叙事短诗,后人常拿它与《

诗经

》中的《

卫风·氓

》《邶风·谷风》等媲美,和

汉乐府民歌

中的《

白头吟

》《

怨歌行

》等名篇并提。

————————

颜色

【读音】:yán sè

【词义】:

1、本义:面容;面色。

【出处】:《礼记·玉藻》:“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

【引证】:南朝·梁· 江淹 《古离别》诗:“愿一见颜色,不异琼树枝。”

2、表情;神色。

【出处】:《论语·泰伯》:“正颜色,斯近信矣。”

【引证】:《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谔,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3、姿色。

【出处】:《墨子·尚贤中》:“不论贵富,不嬖颜色。”

【引证】:前蜀 贯休 《偶作》诗之五:“君不见 西施 绿珠 颜色可倾国,乐极悲来留不得。”

【例句】:《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因他有几分颜色,从十七岁上就卖与 北门桥 来 家做小。”

4、面子,光彩。

【出处】:三国·魏·曹植 《艳歌》:“长者赐颜色, 泰山

可动移。”

【引证】:《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那些亲眷们一向讪笑 杜子春

这个败子,岂知还有发迹之日。这些时见了那首感怀诗,老大的好没颜色。”

5、色彩。

【引证】:唐 杜甫 《花底》诗:“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6、尊严。

【出处】:《吕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

【引证】: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昨在京师官时,不敢犯人颜色,不敢议论时事,随众上下,心志蟠屈不开,固亦极矣!”

7、借指头。

【出处】:唐 白居易 《胶漆契》诗:“陋巷饥寒士,出门甚栖栖。虽然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例句】:胡适 《吴敬梓年谱》:“昔之列戟鸣珂,加以紫标黄榜,莫不低其颜色,增以凄怆。”

8、指显示利害的脸色或行动。

【引证】:沙汀 《防空》:“ 愚生先生

从那时起勃发了雄心,总想拿点颜色给他的仇家看看。”

9、指本领。

【例句】: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标点古文真是一种试金石,只消几点几圈,就把真颜色显出来了。”

10、颜料或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