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对渭河谷地冬季气候有什么影响

2020-12-13 18:27:34 字数 4572 阅读 7809

1楼:匿名用户

秦岭的存在使秦岭北侧渭河谷地冬季更加寒冷。原因是来自北方的冷空气遇到秦岭阻挡,冷空气在秦岭北麓堆积,被迫抬升越过秦岭。冷空气堆积导致秦岭北侧冷空气停留时间长,气温更低。

2楼:半山树

不太好,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会使得冷空气容易聚集到渭河谷地中,导致渭河谷地冬季气温偏低。---仅从理论上分析。

秦岭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3楼:灵魂巡游者都蓝

陕西现代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以及秦岭以北所呈现出的干旱化趋势主要是由不同尺度的构造运动所决定的。按照波浪镶嵌构造学说,中国地质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ne向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各分带同nw向特提斯构造活动带各分带的交织,其结果编织成斜方网格状的中国构造网。构造网上任何部位均兼具环太平洋和特提斯构造的双重特性。

构造带与构造带的交织形成构造网结,称为构造结,是构造活动的强烈部位,秦岭恰恰位于中国构造网的腹心地带;地块带与地块带的交织形成构造网眼,称为地块,是构造活动缓和部位;构造带与地块带的交织则显示出构造带的单一优势构造方向,形成构造网线,称为构造段,其构造活动性介于地块和构造结之间。陕西位于中国构造网的中部,为环太平洋构造活动带的3条分带,自东南向西北分别为渤海―川滇地块带、燕辽―太行―龙门山构造带、松嫩―陕甘宁地块带;特提斯构造活动带的3条分带自西南向东北分别为柴达木―四川地块带、祁连―秦岭―大别构造带、准噶尔―河淮地块带的交织部位,在陕西中部形成秦岭构造结。

秦岭从太古宙起便因处于华南与华北地壳做天平式摆动的支点带上而具有很强的构造活动性;此后,它交替受到环太平洋和特提斯两个系统地壳波浪的多次冲击,叠加了多次构造

运动的印记,喜马拉雅运动以来主要是张、压作用相间而造成的半地垒―半地堑式地块波浪。从晚第三纪以来,秦岭再次以特提斯构造波系为主导,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相一致或稍晚一些的构造运动一起使秦岭地带进一步遭受挤压而抬升。第四纪早期,秦岭并未达到现今的高度,也不是气候上的分界线,甚至关中地区在气温稍高的暖湿期还可能发育了具有**带特点的阔叶林;到了晚更新世时,秦岭已经基本上升到现今的高度,其以北的气候渐趋干凉,从而成了中国中东部地区**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1、秦岭构造带对气候的影响

秦岭构造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对低层气流的动力作用和机械阻滞作用。气流穿越山脉,在迎风坡沿坡爬升,水汽冷却而凝结,云量及降水较多;在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秦岭在冬季有效阻隔了中国北方盛行的极地大陆气团冷空气,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差异上。

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陕西秦岭冬季南北气温相差3 ℃~4 ℃,特别是当强冷空气过境时,这种阻滞效应更为明显,南北温差可超过10 ℃。夏季中国盛行热带海洋气团,由于大陆上基本都为热低压,南北气温相差不大,所以秦岭的屏障作用主要表现在降水的差别上。

同时,秦岭的构造隆升不仅使各种气象要素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的水平分布南北差异大,而且垂直变化也有差异。秦岭以北的极端最低气温远比秦岭以南低,说明秦岭以北气候大陆性远比秦岭以南强,使得秦岭以北季风气候大陆性增强,秦岭以南季风气候大陆性减弱。西安与汉中纬度只相差1°14′,汉中还在西安以西,但西安大陆度(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却比汉中大10%[13]。

另一方面,从秦岭山麓到山顶,大陆度有所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凸出山峰具有气温年度差异较小的海洋性气候特征。这就加强了中国北**带西部(具体表现

在秦岭南坡海拔800 m以南的陕西地区)的气候特征,使其与同纬度中国大陆东部靠近海洋地区具有基本同样的水热指标,并且典型性和稳定性比同纬度中国大陆东部地区还要强,陕西最南部的河谷和坝子甚至具有中**带生态环境的水热组合特征。  根据天气动力学原理,气流翻越山脉后将产生振动波,当具备一定湿度条件时,即可产生降水,并且山体越高大,产生的背风波动越强。陕西降水的水汽输送主要靠低层偏南气流,而3 000 m以上的秦岭山脉则对此气流有强烈动力扰动作用。

在山脉平均高度以上的地方,山脉背风面出现降水峰值偏南;低于山脉平均高度的地方,山脉背风面出现降水峰值偏北。秦岭北侧夏季的大范围大雨、暴雨是大尺度自南向北的暖湿斜升气流、自北向南的干冷气流与较小尺度的背风扰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两种不同尺度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较强的上升运动,加大了陕西的降水效率,但这种波动效应同秦岭南坡和延安南侧为上升运动区,而与关中为下沉运动区的分布一一对应,即上升运动对应于降水峰值区,下沉运动对应于降水谷值区。关中地区位于秦岭山脉的背风面,地势较低,几乎不产生气流波动效应,因此,在7月雨季波动效应产生的降水量最少,但关中地区西部由于被三面山地围陷,也可产生较强的背风波动作用。

关中地区以北地势逐渐增高,背风波动产生的降水量也逐步升高,在秦岭北侧约一个半纬距附近(延安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降水次峰值区。

秦岭是新构造运动强烈隆升形成的半地垒―半低堑山地,东南暖湿气流被逐级抬升,从而使该地区成为陕西的多降水区。由于秦岭北仰南倾的构造特征,气流越过秦岭主脊后处于强烈下沉区,降水急剧减少,所以秦岭南部长江水系流域总面积虽只占全省总面积的354%,但有效受雨面积大,年径流量占全省的734%。秦岭以北黄河流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2.

6%,但年径流量仅占全省的266%。秦岭对气候的多种作用是导致陕北和关中大部分地区资源性缺水的根本原因。同时,由于陕甘宁地块向东南倾斜和渭河断陷盆地北仰南俯,并**成许多较小的断块,其中大多数断块也向南倾俯(例如骊山和沁水倾斜断块),所以造成秦岭以北主干河流的支流普遍北长南短,秦岭以北大范围水系向关中地区汇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关中地区的水资源量。

2、秦岭构造结x型构造格架的气候综合效应

地学界普遍将秦岭―淮河一线作为中国气候的重要分界线,是暖温带和北**带气候的分界线。同时,由于中国降水主要受太平洋东南暖湿气流的影响,专家们普遍认为降水、温度等气候指标主要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的梯级式下降,但局部矛盾显而易见。研究发现,上述现象是秦岭构造结两个斜向的构造隆升带交织叠加后形成的x型构造格局所制约的x型地形特征造成的。

干燥度是蒸发力和降水量的比值,通常以干燥度1.0、1.5、2.

0、4.0作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干燥气候的界限。黄土高原的干燥度除五台山小于10,为湿润气候外,其余各地的干燥度都大于10。

2.0等值线大致从长城沿线一带通过,此线以南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山西高原绝大部分、陕北高原北部、甘肃六盘山以西属于半干旱气候;陇东、关中西部、陕北南部、晋中南山区是黄土高原湿润状况最好的地区,年干燥度小于1.5,属半湿润气候。

秦岭北麓的干燥度除华山小于10外,基本上都大于10,秦岭南坡的干燥度基本上都小于10。

以往的研究都认为近ew向秦岭是湿润气候与半湿润气候的分界线,但对于下列干燥度的分布却无法解释:离海位置相对更远的汉中干燥度小于10,是湿润气候,而位置偏东的安康、白河、商州、山阳等地区干燥度大于10,是半湿润气候;离海位置相对更远的宝鸡干燥度小于1.5,位置更西更偏北的陇东、陕北南部干燥度都小于1.

5,是半湿润气候,而渭南、潼关、三门峡、渑池等地区干燥度接近或大于1.5,是半干旱气候。而如果从秦岭构造结的x型现代构造地形来看,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影响陕西及其周边地区降水的东南暖湿气流首先遭受秦岭构造结东南翼东秦岭―大别构造段的抬升,在其迎风坡河南鲁山、栾川形成降水中心,接近1 000 mm;陕西东南部陕豫过渡的商洛等地区则由于山体相对西部较平缓且有低矮垭口,使得南北气流易于交流而难以形成锋面,同时由于该地区是夏季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中国华北反气旋下沉气流补偿区,所以形成秦岭主脊以南相对高温少雨区,年降水量不超过750 mm。暖湿气流翻越高大的秦岭山脉后,形成强烈气流下沉区,因而在渭南、潼关一带形成明显焚风效应,高温少雨。这股气流随同东来气流受关中北山阻碍,首先向新构造抬升较弱的关中西部移动,在宝鸡一带受秦岭构造结西北翼抬升的影响,其降水量远高于关中东部,年降水量701 mm。

秦岭中西部的佛坪、宁陕、留坝、汉中等地区由于背依高大的秦岭构造结中心强烈隆起区,形成陕西一个较强的降水中心,年降水量约900 mm。青藏高原东侧两支西风气流附合,在低空形成准静止锋,多雨带沿邛崃山―龙门山东麓经北川、青川、广元进入陕甘南部,暖湿气流爬上秦岭构造结西南翼,雨量增加。因此,略阳、留坝等秦岭西部地区雨量较多,虽然在陕南偏西部位,但却比秦岭东部降水量大。

陕西凤县及甘肃两当等地区由于处在秦岭构造结西南翼局地地形背风坡,并且处在青藏高原四周垂直环流下沉补偿区的少雨带边缘,所以降水量比其东面和南面相邻山区少。陕北南部北山一带是东南暖湿气流谐振的又一抬升区,但由于多低山且没有形成显著纬向阻挡,所以除在黄土高原南部形成一个半湿润区外,干燥度在总体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增加的趋势。

秦岭对汉江谷地和渭河谷地的影响

4楼:匿名用户

对汉江谷地的影响主要是阻挡冬季风的南下和形成迎风坡降水;

驿渭河谷地的影响主要是阻挡夏季风,使渭河平原降水少,形成半湿润气候。

秦岭对我国气候有何影响

5楼:暴走少女

秦岭是我国南北地区的分界线,对空气的流动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冬天可以阻挡部分冷空气南下,于是秦岭北方1月均温总是低于0℃,南方高于0℃。

夏天可以阻挡湿润的东南季风北上,于是北方气候明显比南方干燥。因此秦岭也是**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6楼:不曾明了

秦岭山地对气流运行有明显阻滞作用。夏季使湿润的海洋气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阻滞寒潮南侵,使汉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气侵袭。因此秦岭成为**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秦岭以南河流不冻,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多酸性。秦岭以北为著名黄土高原,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冻结,植物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土壤富钙质。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1楼 霜之火影神龙 气候资源是自然资源中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的光 热 水 空气等能量和物质,对农业生产类型 种植制度 布局结构 生产潜力 发展远景,以及农 林 牧产品的数量 质量和分布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热量是决定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与热量的关系更为密切...

地形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地形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1楼 太阳神鸟 地形的高低 倾斜方向决定河流流向 如我国大多河流向东流 主要是我国地形是西高东低 而一些大的河流主要发源于高原山地 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很大 主要是降水的多少 降水多的气候类型下 河流多 流量大 如热带雨林气候 相反 降水少的气候类型下的河流就较少 而且流量小 如热带沙漠气候下的河流就很...

中国地形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地形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

1楼 匿名用户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山地 平原 高原 盆地 丘陵,造成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西部山地 高原地区多为河流的源地,地势高,水流急,水能丰富 东部平原地区为河流中下游地区,水量大 水流速度慢,航运发达。 中国地形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 2楼 匿名用户 地形 西高东低,呈 阶梯状对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