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中诗人用征蓬和归雁自比,流露作者什么情感

2020-12-13 11:13:04 字数 4773 阅读 9056

1楼: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使至塞上》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楼:亲爱的默默

诗人用“征蓬”和“归雁”两个意象自叹身世,给人强烈的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郁。

征蓬 将自己比作孤独无依的蓬草。

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怨念无奈与孤独的心境。

使至塞上颔联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3楼:匿名用户

运用了比喻:

其中“征蓬出汉塞”,那蓬草本深恋着故土不愿远行,可在北风的凛冽下草茎崩断,只好身不由己地随风而去.这个意象当然是作者的自喻.一句“征蓬”,借助这无力、无助、无奈的物事来抒发自己的命运飘零之感,到这里那愁苦、感伤的格调已经很明显了,可诗人的笔法还没完.

接着一句“归雁入胡天”又与断蓬枯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中土之国向以汉唐之强盛傲视周边诸国,可那胡天之雁虽属番邦,却能自主归家,比起我这身不由己、难以自主的征蓬好得多了!在这一度对比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自怜、自伤、自嘲,将全诗的感情又添浓了一层色彩.

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使至塞上作者以什么自比

4楼:匿名用户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作者把自己比作是四处飘零、没有根基的蓬草,表现了内心的孤寂无助的感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

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诗人的失意情绪或者同朝廷政治斗争有关.   [层次结构]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去呢?

“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这首诗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单朴素,内容明晰易懂.

作者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非“孤”、“圆”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无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亦细味其趣,以为再无“孤”、“圆”更有情有理的两字.可见其对仗之工,用字之确.

使至塞上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楼:张兵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相关问题全部

使至塞上颔联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6楼:孙老板

《使至塞上》颔联,以“蓬”、“雁”自比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出处】《使至塞上》——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扩展资料

1、《使至塞上》创作背景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2、《使至塞上》鉴赏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7楼:best柠夏夏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

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

“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使至塞上》“征蓬'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8楼:匿名用户

征蓬 将自己比作孤独无依的蓬草。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怨念无奈与孤独的心境。

诗人用“征蓬”和“归雁”两个意象自叹身世,给人强烈的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郁。

9楼:檀晶进骞尧

诗人用“征蓬”和“归雁”两个意象自叹身世,给人强烈的飘零之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郁。

《使至塞上》 1.本诗3、4句作者用‘征蓬’‘归雁’自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0楼:天蝎小青年

首先1.表达了作者bai被贬官在

du外的孤独寂寞。zhi

2.是大漠孤烟直,长河dao落日圆。体现了大漠壮阔雄内奇的景容色特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为了体现秋天的景色特点,写景。

2,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和深厚的友情。是借助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方法来表达的。

11楼:匿名用户

“征蓬出汉抄塞,归雁人胡天。”诗人bai以“蓬”、du“雁”自比,说自己像随zhi风而去的蓬草一dao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写塞外的是第三句,

使至塞上征蓬归雁比喻什么,暗含着作者被排挤出朝后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楼:小薇薇

1、比喻诗人自己。

2、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3、注释

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②单车:形容轻骑简从。

③问边:慰问边士。

④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⑤长河:指黄河。

⑥燕然: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4、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5、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13楼:漂漂的徐太太

征蓬归雁: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就是他自己

暗含着诗人被排挤出朝后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4楼:紫幻宫宫主精卫

运用比喻,诗人觉得自己好似蓬草一样随风而去,又好似归雁一般归入胡天。既写事,又写景,更是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抑郁激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