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黄衫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首诗写的是思念远方恋人的意思,第一句一直想到天都快亮了,不由心生怨言,说好要来的怎么不来,一走就毫无音信。梦中因为离别而哭泣,听说有人能带信,赶紧写,因为被催促,意犹未尽。每晚独对房中的蜡烛,香炉,想起传说中的刘晨和阮肇怨恨仙山太远,无法回去,可知道我和恋人更隔着一万座。
思念远人,多半是女子的口气。
来是空言去绝踪此诗的意思
2楼:方哲心
你曾说要来相会,结果却是一句空话;自从分别之后,你就不见了踪影。
这首诗有人说是诗人思念情人的情诗,有人说是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有人说是写给亡故妻子王氏的悼亡诗,有人说是通过爱情来寄托诗人与令狐绹的关系,还有人说抒发的是君臣际会无期的慨叹。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的出处和这首诗的意思
3楼:深墨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
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交织中创造出一个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之恨”的主旨。
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他遇到了神仙女子,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见了。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对李商隐来说,他所爱的人,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
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亲们“来是空言去绝踪…”是什么意思?求文学帝!!标题要长!!!!
4楼:xx你猜
此为晚唐刘商隐的《抄无题·来是空言袭去绝踪》,为七言律诗,是《无题四首》的第一首,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本意是:她说要来相会,其实是句空话。自从上次离去后,就再也不见踪影。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
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是什么意思谢谢
5楼:9点说史
意思是:她说过要来的,其实是句空话,一去便杳无影踪。我在楼上等着,直到残月西斜,传来五更的晓钟。
出处:《无题四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无题诗,包括七言律诗两首,五言律诗、七言古诗各一首。
原文节选: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译文:因为远别而积思成梦,梦里悲啼,久唤难醒;醒后便匆忙提笔写信,心情急切,墨未磨浓。蜡烛的余光,半罩着饰有金翡翠的帷幕;兰麝的香气,熏染了被褥上刺绣的芙蓉。
我像古代的刘郎,本已怨恨蓬山仙境的遥远;我所思念的人啊,哪堪更隔着蓬山千重万重!
扩展资料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
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然而,长期受儒家思想束缚的古代诗人们往往不敢涉足,李商隐以无题的形式,柳永以词的形式写了一些,却遭到不少的非议。晏殊的这首诗受李商隐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不乏好句,值得一读。
6楼:三兵
.无题 李商隐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首句 “来是空言去绝踪” 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 “梦为远别啼难唤” 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
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
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交织中创造出一个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之恨”的主旨。
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他遇到了神仙女子,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见了。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对李商隐来说,他所爱的人,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
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7楼:一年前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其二》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赏析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
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的翻译和赏析
8楼:匿名用户
译文: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赏析: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
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
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9楼:匿名用户
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是踪 来是空言去是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评析录自《唐诗三百首译评析》【译文】 分别时你说如期再来的话都成了空言,到头来是一去不返无影也无踪。月光斜射到楼窗上,外面已响起报晓的五更钟。
梦境中因即将远别我竟悲伤啼哭得难以唤醒,情书是由梦境催促而成,心急得连墨都等不及研浓。烛光暗淡,笼罩著金翡翠般的锦衾,朦朦胧胧;麝香烟浮浮绕绕,轻轻飘进绣有芙蓉花的帷帐之中,此情此景更引我忆起往事而无限伤情。那位多情的刘郎已恨蓬山太远,可你我之间的阻隔呵,比那蓬山还要远上一万重。
【注释】〔金翡翠〕用金丝线绣成翡翠鸟图案之锦被。〔麝熏〕指麝香烟。〔芙蓉〕绣有芙蓉花的帷帐。
〔刘郎〕用刘晨阮肇遇仙女事。《幽明录》:「汉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遂留半年而归。
」一说指汉武帝刘彻求仙未遂。【评析】这两首诗是《无题四首》中的前两首。第三首是五律,第四首是七古。
关於这组诗,清人何焯说得特别肯定:「此等只是艳诗。」(《义门读书记》卷五十七) 第一首诗写抒情,主人公对远隔天涯的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
关於主人公的身分,後人理解不同,或以为是作者,或以为是女子。笔者认为当是後者。「梦为远别」是全篇抒情线索,立意谋篇即以此为骨。
首联写梦醒後的怅恨。「来是空言」表明恋人会许诺前来而未来。正因如此,痴情人才彻夜等待,几乎通宵。
困极而梦,又为「五更钟」所惊醒。但见空空如也,绝无人来,只有淡淡的斜月之光映照楼阁,不免感到无眼的寂寞、无聊、空虚和失望,这才发出一声长叹:唉!
「来是空言去绝踪」啊! 颔联追溯梦之中情景和醒後的行为。对上句人们的理解有所不同。
余以为当理解为在梦中因要远别而悲啼,且难以唤醒,抒写「远别」对心灵所造成的巨大伤痛,可见主人公怕「远别」到何等程度。梦境尚如此,现实不更令人肝肠寸断吗?因此,醒後的第一个冲动就是给对方写信倾述衷肠。
由於心急情切,墨未研浓就开始挥毫。这种细节描写突出了主人公的痴情,符合当时主人公的心境,有生活实感,格外传神。 颈联写室中之景,渲染气氛,具有一定的象徵性和暗示性,呼应首句的等待。
被己铺好,烛光尚明,绣帐己熏,唯独恋人未来,情何以堪?尾联抒写阻隔遥深、会合无望的怅恨。用刘晨之典,点明爱情阻隔的主题。
末句推进一层,谓自己与恋人之阻隔更远更远,会合岂有可望?前六句反覆渲染远别相思之苦,後两句集中抒写天涯阻隔之恨,使全诗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关於本诗抒情线索及结构方式,喻守真分析得简而当,录下备参:
「第一首写有约而不来的怨思。首句开口即说负约,二句是写痴待到天明。颔联上句是梦中远别,下句醒後寄书,颈联上句是写灯犹可见,对句是写香犹可闻。
无如其人不来,都成孤负,是即景生情的写法。末联提出恨字,情虽深挚,其人已远,不得不恨。」(《唐诗三百首详析》) 《唐诗鉴赏辞典》刘学锴评析 《无题四首》,包括七律两首,五律、七古各一首。
体裁既杂,各篇之间在内容上也看不出有明显的联系,似乎不一定是同时所作的有统一主题的组诗。 这首无题写一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所爱女子的思念。「梦为远别」四字是一篇眼目。
全诗就是围绕著「梦」来抒写「远别」之情的。不过它没有按照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的情景写起,然後再将梦中和梦後、实境与幻觉揉合在一起抒写,最後才点明蓬山重隔,归结到远别之恨。这样的构思,不只是为了避免艺术上的平直,而且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
首句说当初远别时对方曾有重来的期约,结果却徒为「空言」——一去之後便杳无踪影。这句淩空而起,似感突兀,下句宕开写景,更显得若即若离。这要和「梦」联系起来,才能领会它的韵味。
经年远别,会合无缘,夜来入梦,忽得相见。一觉醒来,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