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猪刷
1.(1)满院盛开(2)入迷、留连忘返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亦可)
阅读下列古诗文菊花[唐]元 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小题1:第一
2楼:毒蛇莆腺
小题1:
(4分)满院盛开入迷、流连忘返
小题1: (3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亦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题目。(4分)菊 花[唐]元 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3楼:百度用户
小题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
。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 (各1分)
小题1: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 的品格。(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
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5分)菊 花 元稹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
4楼:八中快歌
小题1:陶渊明(1分)
小题1:第二句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小题1: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小题1:本题考查对历史名人的认知能力。结合陶渊明的爱好是菊花来理解“陶”指的是谁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句中重点字的理解能力。第二个“绕”,主要写出了赏菊兴致之浓,遍绕篱边,不忍离去的情态。(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本题考出理解诗歌的能力。结合诗歌中 “菊花”的特征来分析作者喜欢菊花的原因即可。(2分,意思对即可,无论答出哪一点都可得满分)
古诗赏析(4分)菊花 (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5楼:百度用户
小题1:绕舍、遍绕、日渐斜 (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2个即可)(2分)小题2:寄托了诗人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或: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意思对即可)(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读懂诗歌,对第一个字嚼味,分析出作者的行为表现,来理解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小题2:
试题分析:结合对古人爱菊的理解,抓住“遍绕篱边日渐斜”一句,分析诗人对菊人格化形象的赞美之情,体会诗人借写菊所表达的人生追求。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5分)菊 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6楼:鶂
小题1:用“绕舍”“遍绕”“日渐斜”,写出诗人完全被眼前繁茂的菊花所吸引,兴致勃勃绕篱观赏,乐而忘返。(答出一点给2分)
小题1:诗人紧紧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这一自然现象,表达对菊花的喜爱之情,寄予是诗人对菊花不惧严寒、清新高雅的品格的赞叹。略
阅读下面二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 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7楼:暮晨
(1)爱菊的陶渊明。(意思
相关即可)
(2)明白晓畅,通俗平淡。(或:明白如话,简洁平易。
写一个词就行。)(3)赞同。作品的第一句用“铁骨霜姿”表现了菊花不同凡响的外观形象,他坚强、孤傲、不怕风雨,敢于战斗;同作者一样,是一位勇敢的斗士。
(抓住“铁骨霜姿 ”“耐晚风”,说得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一2题。 菊花 元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
8楼:匿名用户
1.答案: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答案: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夜开尽更无花)。寄托了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3-4题。菊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
9楼:啷哩个啷
3.两首诗虽然分别冠以“菊花”、“蝉”,但均言在此而意在彼、别有兴寄。《菊花》中,借菊花的高洁的品质来表现诗人自己高贵无瑕的品行。《蝉》中,作者借“居高饮露”的蝉来表现自己那种“不假良史之辞”,不借“东风之力”,而是凭借“垂诿饮清露”的超凡脱俗的形象来向世人表明:
自己立身高洁,不需要外界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隐然自得之情。
4.作者的形象是借“菊花”、“蝉”的形象描绘而自喻出来。在诗歌里作者貌似超脱,游离于诗歌的形象“菊花”“蝉”之外,其实,在“此花开尽更无花”里;在“居高声自远”的蝉声中,我们完全可以品评出作者那种清高的节操来。
3.咏物诗不直接表露诗人的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这是常识。根据诗中对这个物象描述的一些特征,分析诗人的真正用意,这是方法。
4.咏物诗常常运用自况、自喻、自比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人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