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鼐故居的蒋光鼐简介,抗日名将蒋光鼐简介 蒋光鼐将军怎么死的

2020-12-13 06:16:03 字数 5659 阅读 7180

1楼:匿名用户

蒋光鼐,字憬然,一八八八年在园边祖屋出生并度过少年时期,青年从军,毕业于保定军校,跟随孙中山革命,战攻显赫。1931年升为陆军上将,任十九路军总指挥。1932年指挥了“—·二八”淞沪抗战,大挫日寇锐气,大振国威,震动了中外。

1933年11月与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等发动反蒋事变,失败后去香港,进行抗日反蒋活动。1935年联合十九路军将领通电反蒋,主张抗日。芦沟桥事变后,任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四区(东美、增城、宝安)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

1938年任第七战区参谋长。1940年改任副司令长官。1946年参加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

同年,在虎门鹅公山东麓创办了虎门中学。建国后,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任纺织工业部部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1967年6月在北京病逝。

抗日名将蒋光鼐简介 蒋光鼐将军怎么死的

2楼:匿名用户

蒋光鼐[nài](1888年12月17日—1967年6月8日),字憬然,广东东莞虎门人,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民革的卓越创始人和领导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参加中原大战。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兼淞沪警备司令。1932年1月28日,率领十九路军抗击日军的侵略。

1949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又历任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1967年6月8日蒋光鼐病逝于北京。6月12日,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周总理、李富春、李先念、蔡廷锴与各界人士数百人参加了追悼会。蒋光鼐的骨灰先存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997年与蔡廷锴一同迁葬于广州19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将军墓。

3楼:何来呼

人物生平

编辑早年经历

蒋光鼐简介 蒋光鼐将军怎么死的

4楼:暮夏浅眠

蒋光鼐nài(1888年12月17日-1967年6月8日),字憬然,广东东莞人,中**事人物、政治人物。1913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十九路军总指挥。

他所统领的十九路军,亦为1934年闽变主力。1946年,蒋光鼐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人民**等任职。

1967年癌症**,6月8日逝于北京。

5楼:

2月14日,蒋介石命令由前首都警卫军87、88师和教导总队组成第五军,以张治中为军长增援十九路军参战。3月初,由于日军偷袭浏河登陆,中**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

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

蒋光鼐故居的广州故居

6楼:手机用户

蒋光鼐故居在2010年亚运前已修复完毕,经过一段时间对蒋光鼐生前文物的收集,荔湾区文化部门用声光电影、实物以及**等在故居内再现了这位抗日爱国名将的生平。

蒋光鼐故居从一栋濒临倒塌的危破房,到今天可以完整稳固地保存下来,其修复前后经历8年,而且三易设计施工方案。

现场:声光电影沙包工事 再现十九路军抗战景

地点:龙津西路逢源北街87号,荔枝湾畔

特色:用声光电影、实物以及**、蜡像等在故居内再现这位抗日爱国名将的生平

蒋光鼐故居现为“蒋光鼐故居博物馆”。整座博物馆分若干个展览室,每个展览室展出蒋光鼐生平每段时期的**、文字或者实物。展览内容分为《投身军旅 立志救国》、《一代名将抗日卫国》、《北上赴任 克勤尽职》、《情系家人 尽享天伦》等四部分。

其中在一楼有间展览室,摆放着按蒋光鼐生前原型所制作的蜡像。二楼的大厅,用声光电影的手段,将蒋光鼐率十九路军在上海抗击日寇打响中国正规军抗日第一枪的壮举再现出来,大厅上还有一些沙包等工事,配上不停响起的枪声及画面,场面十分逼真。

现今的蒋光鼐故居,无论从瓦片到墙体到梁柱,都依然是**年间所建的“原装正版”,但在2002年移交给荔湾区时,该栋文物建筑早已破烂不堪,而且随时有倒塌可能。为重新修复故居,荔湾区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部门整整花了8年时间,而且三易设计方案。

蒋光鼐故居的东莞故居

7楼:百度用户

荔荫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手创,后废圯。故园前面的一幢小洋房叫“红荔山房”,建于1930年,蒋光鼐故居主体建筑保存良好,占地面积223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建筑,门廊及建筑正立面采用石米批挡,其他三面为红砖清水外墙,廊柱仿西方爱奥尼柱头装饰,正楼宽13.5米,进深12.

4米;侧楼宽4.1米,长5.3米。

故居内保存有蒋光鼐担任第一届纺织工业部部长的任命书;1932年蔡锴等军政**建造的2个石碑;1932年蒋兆和在上海抗日前线给蒋光鼐先生绘制的肖像油画;园后山麓有蒋光鼐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有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撰写的墓志铭,右侧为国民党元老胡汉北为蒋母而书的墓志铭。离碑百步有蒋光鼐为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的“光鲁亭”。

1946年,蒋光鼐故居进行了重修。解放后,先后分给农户居住和改作南栅大队部。1986年,蒋光鼐家属将故居捐献给国家,现已成蒋先生故居——荔荫园已被列为广东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里面陈列了不少珍贵的**和资料,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园内夹道而生的的大叶葵苍翠欲滴,墨绿葱茏;被修剪成的球冠状的板子树修整有致,宛如朵朵盛开的绿伞;万绿丛中, 几株海棠艳红似火,格外抢眼,一棵上了百岁的荔枝树英姿焕发,颗颗红荔挂满枝头,煞是醒目。1987年重修,1988年为纪念蒋光鼐诞生100周年,周思聪等书画名家所作的6件作品等文物。

2001年重修。 该园以广植荔枝而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一代抗日名将蒋光鼐将军祖父蒋理祥手创。蒋理祥字议寰,号吉云,咸丰三年进士,选庶吉上,为翰林院编修。

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方别墅式楼房,基座特别,为拱形涵洞式垫托底层地面,通风防潮。花岗岩石砌台阶,石雕栏杆精致,前廊后室,内进一厅两厢,一式二层,红墙围护国林,内有荔枝、龙眼、黄皮、番荔枝、法国白玉兰等名果嘉木,园前有高台,一株芒果浓荫如伞,门楼石砌,疏瓦翘檐,石匾楷书:“荔荫园”,一副行书门联:

“造庐谁道龙犹卧,题户应嗤鸟是凡。”园后山麓,有蒋光鼐先生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1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墓志铭是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而撰,右侧墓志铭是**元老胡汉民先生为蒋母而书。

离碑百步有六角亭1座,是蒋光鼐先生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名曰“光鲁亭”,蒋光鲁原为十九路军属下一位团长,人称“骁将”,1929年十九路军在山东、河南一带与冯、阎联军作战中阵亡。“荔荫园”“考妣碑”“光鲁亭”同属蒋光鼐故居文物点。

1987年经市、镇两级**接收重新修缮,定为东芜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专人管理,向游人开放,故居背靠之三台山,南栅管理区已辟建为公园,并拟定“光鲁亭”重修计划。 蒋光鼐故居设施落后易致展品腐烂故居显得格外的冷清。故居外墙上挂有的一张蒋光鼐先的画像也有些陈旧,唯有故居里的荔枝树依然浓绿。

作为爱国名将的纪念地,蒋光鼐故居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故居作为旅游景点,配备设施不足,参观人数较少;其二,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附属文物的光鲁亭,离邻近的变压站不足一米,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三,故居主体天台有裂痕,墙壁有浸水现象;其四,故居室内潮湿,容易导致展品腐烂;其五,故居陈列的内容不够丰富等。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名将蒋光鼐故居,作为旅游景点,因配套设施不足,陈列内容不够丰富,展示形式较为落后,且年久失修一。

现在每个星期难觅一参观者,即便是节假日,也不例外。”对此,蒋光鼐之子蒋建国先生回乡实地察看时,感到非常痛心。

《蒋光鼐故居保护规划方案》正式出台。蒋光鼐故居将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蒋光鼐故居的修缮保护分两期完成,2006年至2008年,重点是对故居主体建筑区(即蒋光鼐故居)重新修缮和陈列馆的筹建工作;2009年至2010年将全面实施保护规划。此外,虎门镇将申报故居陈列馆成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并由专人专职管理,提升其自身的社会历史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欲申报其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蒋光鼐故居的保护分故居主体建筑区修缮、陈列展览区兴建、休闲娱乐区建设三个部分。故居主体建筑区修缮将把故居“红荔山房”内展品全部搬移后,尽力恢复这幢赤红色的西洋别墅室内的家居摆设,让后人感受一下曾任十九路军总指挥、国家纺织部部长的蒋光鼐曾有一个怎么样的家所;同时为了美化故居周围环境,计划把围园内的草地全部铲除,重新再种植,并且在空地上增添一些花草,此外还将购置一些有价值的盆栽。

陈列馆地址已经确定,位于故居旁边,属故居主体建设控制地带区,面积约为1876平方米。陈列馆将主要用于摆设蒋光鼐先生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及相关文物。同时还将向社会征集与蒋光鼐将军有关的物品、信件、手稿,抗日时期发生过的战争事迹以及其他有价值的文物。

蒋光鼐故居修缮工程还想得到蒋光鼐将军后人的帮助,争取到抗日战争纪念馆征集‘化险石戒指’复制品”。这个化险石戒指是重要文物,2002年“淞沪抗战”70周年时,由蒋光鼐将军后人捐给抗日战争纪念馆。

蒋光鼐故居怎么样

8楼:血影

“抗日名将蒋光鼐故居,又名荔荫园,坐落在虎门镇南栅村三蒋自然村。是一座造型典雅的西专洋别墅式园林建属筑。总面积1551平方米,遍植荔枝、龙眼、玉兰等树木,园内果树蔽日,争来一片难得的荫 蒋光鼐故居凉。

荔荫园的大门横匾上刻有“荔荫园”三字。” 一幢很舒服的小楼位于一处安静的院子里,感觉不错。游人稀少,我们进园参观这阵子,没有其他人。

展品内容略嫌单薄。**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蒋光鼐的故居究竟有几个啊!

9楼:少年狂晕

东莞才算是蒋光鼐的故居,蒋光鼐将军是东莞虎门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三蒋自然村的荔荫园是蒋光鼐将军的祖居,而位于广州茘湾区逢源北街87号的则是蒋光鼐将军在北伐期间曾居住的寓所.

东莞市虎门的荔荫园以广植荔枝得名,初创于清道咸年间,是抗日名将蒋光鼐祖父蒋理祥首创,后废圯。1930年,蒋光鼐在祖园辟建一座西洋别墅式楼房,名“红荔山房”,占地面积223平方米,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建筑,门廊及建筑正立面采用石米批挡,其他三面为红砖清水外墙,廊柱仿西方爱奥尼柱头装饰,正楼宽13.5米,进深12.

4米;侧楼宽4.1米,长5.3米。

园后山麓有蒋光鼐父母墓,墓台上,坐北朝南矗立座10米多高的“考妣碑”。左侧有前清进士张其淦为蒋父撰写的墓志铭,右侧为国民党元老胡汉北为蒋母而书的墓志铭。离碑百步有蒋光鼐为纪念其弟蒋光鲁而建的“光鲁亭”。

1946年进行了重修。解放后,先后分给农户居住和改作南栅大队部。1986年,蒋光鼐家属将故居捐献给国家,1987年重修称“蒋光鼐故居”。

于广州茘湾区逢源北街87号的则是一幢三层的西式建筑,该楼房建于**初年,占地300多平方米,今的蒋光鼐故居当年也是陈廉仲的物业,是女眷居住的地方,这两个地方之间有一道天桥相连,晚上更夫在此来回走动巡逻。后来,女眷出嫁了,陈廉仲便把它卖给蒋光鼐。所以广州那只能算是蒋光鼐当时的居所。

亦曾是莞旅中学的校舍。2002年11月,荔湾区**已将蒋光鼐故居划定为西关民俗风情区重要景点之一。2006年签订施工合同。

蒋光鼐公馆的复原方案将修建为西关大屋。一楼计划作为展厅,展示蒋光鼐等西关名人事迹;

二、三楼作为蒋光鼐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二楼设将军半身塑像,展出其生前文物实物;三楼为淞沪抗战事迹展,设人物雕塑、沙盘模型、光电技术,模拟十九路军抗击日寇的场面等。现在楼房正搭着棚架进行修葺,修复后的故居将成为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另外,还有杨箕梅花村,不过早已经拆除了。据闻在韶关也有一个,但是早已经难寻踪迹。将军一生到过很多地方,香港、福建都有其曾经住过的地方,但是随着改革开发、社会的发展,这些地方早已面目全非,现在保存完整的,就只有上述的两个。

我想对蒋光鼐将军说,想参观蒋光鼐将军的故居,想问问具体位置在哪?怎样走?

1楼 历中平 周恩来曾致函给蒋光鼐,尊敬地称道 先生以抗日前导而为华南和平民主之支柱,力挽狂澜,举国瞩望。 1988年12月17日,在纪念蒋光鼐诞辰100周年的大会上,中共 对蒋光鼐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 蒋光鼐先生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一位卓越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亲密朋友,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