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副对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横披有协调上下联的

2020-12-12 09:51:35 字数 5884 阅读 7884

1楼:大燕慕容倩倩

对联的横额。横额也叫横披,是一副对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横披有协调上下联的作用,横额与对联相映生辉。

2楼:

上联:青春正年少;下联:享受正当时;横批:快乐至上

横额与对联相映生辉.对联的书写格式对联由上下两

3楼:匿名用户

对联的横额横额也叫横披 是一副对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横披有协调上下联的作用横额与对联相映生辉。

对联的书写格式对联由上下两连组成 合称一副对子。

书写对联时,上下联及横披的尺寸有什么讲究?

4楼:匿名用户

古时候,抄皇宫里的楹联有特殊尺寸要求,其它的没有定例。一般有如下几项:

1、要与门楣大小相适衬,门大,对联尺寸也要大,看起来顺眼;

2、书写时,上下联对应的字要在对应的相同位置上,不能错位;

3、一般横批的幅宽,应当与对联的幅宽一致;

4、书写时,天地(空地儿)要留足,这样才敞亮、大气!

5楼:匿名用户

一、bai要字数

相等,断句du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zhi的位置以达到某dao种效果外,上下联字版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权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谁有一副对联,要有横批和上下联

6楼:最是离人醉

上联:鱼游浅水遭虾戏

下联;虎落平阳被犬欺

横批;落魄凤凰不如鸡

7楼:妖精小灵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8楼:水一样的梦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横批:颠倒是非

求一副对联,上下联包括横批

9楼:匿名用户

参考联一:

上联:[好波]连绿水胸怀坦荡

下联:[丽妍]羞红花事业宽广

横批:天[元通]泰

参考联二:

上联:江涌[好波]千山暖

下联:春修[丽妍]万里新

横批:天[元通]泰

参考联三:

上联:江涌[好波]助飞千丈鹏程志

下联:春修[丽妍]新拓万里艳阳天

横批:天[元通]泰

10楼:匿名用户

好波荡漾映出企业光辉前景;

丽妍绽开迎来顾客蜂拥登场。

横批:亿元通达

11楼:茉如飞雪

牛年一到事事顺

好波丽妍共腾飞

元通达顺

12楼:夏流烟

春光好波光潋滟财神驾到

美人丽妍容迷人菩萨照临

新元亨通

13楼:匿名用户

上联:好波连连何意,紫龙翔天鸣

下联:丽研脉脉何情,飞黄腾达今

横批:财源广进(普通点) 波研连绵(顺题点) 傲龙恭天(...)

横批:中华国粹 求一副对联.要求上下联的内容是弘扬

14楼:匿名用户

横批:中华国粹 求一副对联。要求上下联的内容是弘扬继承中医药的鸟人李四撰联

上联:悬壶济世回素报人答心固本培元襄大任

下联:救死扶伤频施妙手立诚树信振中医

上联:辨八纲论虚实扶正祛邪表里兼治

下联:精百草明寒热固本培元阴阳调和

15楼:想非非

弘恩重德普忠孝

扬榷古今识廉耻

春联怎么写

16楼:小周子

1.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2.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3.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

欢度春节4.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5.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6.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

吉星高照7.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8.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9.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

辞旧迎春10.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11.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12.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

家和万事兴13.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14.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15.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

万事如意16.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17楼:诗缘雅韵

春联的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成对出现

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风俗:原先

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帖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春节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

土中生白玉,地内长**。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

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

发展满族尚白,清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但满人入关久远,深受汉文化影响,此风俗在**后渐渐消失。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

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

“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

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

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

“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

“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18楼:阿楼爱吃肉

一、必须知道关于对联的相关基础知识:

判断对联上下联的方法:

1、按音调平按音调平仄判断:若最后一个字是3声或者4声即音,则说明该句是上联;若最后一个字是1声或者2声即平音,则说明该句是下联。

2、按因果关系判断:“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3、按时间先后判断。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4、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

二、经常背诵押韵的诗词,积累文化知识,达到信手拈来的地步。

三、每天练习书法,能够写一手漂亮的好字。

平时在以上的三个方面勤加练习,日积月累,就能够自己写出优美的对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