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易书科技
徐光启,字子光,号元扈,溢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1562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县城。先祖由苏州迁至上海,务农为生。祖父弃农经商致富,因倭寇之乱而家道中落,父亲仍务农为业,祖母尹氏、母亲钱氏勤于纺织贴补家用。
他们把光大门楣的希望全寄托在聪颖健壮的徐光启身上,含辛茹苦加以培养。
徐光启从小就很独立,他胆量大,也很顽强。冬天天很冷,地上有冰,很滑,别的小朋友们都怕摔跤。可他不怕,他一边跑,还一边叫嚷着:“我要跑第一!”
他很调皮。有一次,“龙华塔”上有鸽子,他竟然爬上了这座塔,去捉鸽子。看到他爬上去,大家都吓得闭上了眼睛,生怕他跌下来。
可是他自己一点也不怕,若无其事,嘴里边还嘟囔着:“鸽子,都是你害得我爬到塔顶上来抓你!”
到了小光启上学的年龄,家里决定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于是东凑西筹,凑够了学费,送他去念书。父亲对他说:
“家里并不宽裕,但是为了你将来有出息,省吃俭用也要供你读书,进学堂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学习呀!”
自从进学堂读书后,小光启就再也不贪玩,不淘气了。天还不亮,他就起来背书;放学后,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做功课,经常到了吃饭的时候还得母亲去叫他,有时候还要叫好几遍。
由于勤奋和努力,每次考试,徐光启的成绩都名列前茅。父母都为徐光启的成绩而高兴。他们表示,哪怕是吃不上饭,也要供光启读书。
徐光启对书本以外的知识也很关心。他非常注意观察生活。有一天,看到奶奶在纺线,纺车上有三个纱锭,他便问道:
“奶奶,为什么你的纺车有三个纱锭,而外婆用的纺车只有一个?”奶奶说:“你外婆用的纺车是一般的纺车,我用的纺车是黄道婆发明的,一个人可顶三个人呢。
”徐光启问:“黄道婆是谁呀?”奶奶说:
“黄道婆是南宋人。她出身很苦,少年时流浪到海南,开始向当地黎族人学习纺织技术,后来回到家乡,就把技术传授给了大家。她是我们纺织的祖师婆,人们都非常尊敬她,在她家乡为她塑了像、造了词。
”徐光启说:“黄道婆真是很了不起呀!”
徐光启爱家乡,爱田园,爱庄稼。课余时间,他常常到田野里帮父亲干农活。他想,父亲做农活太辛苦了。怎么样才能让干农活的人不那么辛苦呢,这是他经常想的一个问题。
有一次,他路过德章爷爷的棉田,看到德章爷爷把棉花的顶芯摘掉了。他便问道:“爷爷,你为什么要把棉花的顶芯摘掉呢?
对棉花的生长有什么好处吗?”德章爷爷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
在立秋以后,新长的棉枝不结棉桃了,如果不把顶芯摘掉,它就会疯长,把营养都吸收走了,直接影响棉花桃的成熟。如果把顶芯摘掉,就会控制不结棉桃的枝条的生长,把营养集中到棉花桃上,使得棉花桃长得丰满,收获的棉花就会多。”德章爷爷一边说一边指着棉花顶芯让徐光启看,让他认识,并教给他怎么把顶芯摘掉。
光启把德章爷爷教的一一记在心里。德章爷爷是个种棉花的能手,他经验丰富,听他的没错。因此,徐光启回去后,就照他说的方法去做,开始父亲不相信,一个劲儿阻止他。
为此,父子俩还争吵了一番。可是当徐光启说是德章爷爷教他这样做的,父亲也就无话可说了。
尤其是当看到棉花的长势很好的时候,徐光启的父亲更是心服口服了。到了秋天,徐光启家的棉花长得茁壮,获得了好收成。父亲乐呵呵地说:“摘‘冲天芯’的办法真是很灵的!”
徐光启懂得了种棉花需要知识。于是,找了很多历代的农书,如《胜之书》、《齐民要术》、《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等研究起来。
徐光启刻苦学习,终于于1581年他20岁时考中了秀才,1597年又中举人。35岁那年应试时,他的机遇总算来了。据说,他的考卷,开始时被阅卷人扔在一边,注定要“名落孙山外”。
但就在放榜的前两天,学问渊博的典试人焦竑偶然翻阅到徐光启的考卷,遂“击节叹赏”,看到第三场,竟拍案叫绝.说:“此名士大儒无疑也!”于是,把徐光启拔为此次考试的第一名举人。
这样一来,徐光启顿时“名噪南北”。它的那篇文章,直至清代还被编入《读墨简练百篇》中,为全国秀才们所传诵。此后,又经过七年的努力,他终于在42岁时考取了进士。
徐光启并不像当时许多文人那样,读书只为求取功名,一旦功成名就,就不再进取了。恰恰相反,他中进士入翰林院之后,求知欲更加强烈了。他的兴趣是相当广泛的,尤其是自然科学类书籍,读起来总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1600年,他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这位传教士带来的三棱镜、自鸣钟、日晷仪、《万国舆地图》,引起了他对西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从那时起,他的脑海中萌发了借翻译西方科技书籍来提高我国科技水平的热望。
他翻译的第一部西方科技书是和利玛窦合作的《几何原本》。该书原是公元前三世纪时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所著,一直博得各国数学家的称誉并被作为标准教科书在许多国家使用。对于传教士利玛窦来说,口授这本书是很容易的,因为他早已学过。
而徐光启则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因为不仅需要文笔流畅,特别是对一些专有名词的翻译,在意思准确的前提下,还得斟古酌今,使人看了易于领会。值得庆幸的是,徐光启是个意志非常坚定的学者,仅用两年时间就把《几何原本》一书啃下来了。他的翻译是相当成功的,近代大文豪梁启超赞誉它“字字精全美玉,是千古不朽之作。
”《几何原本》中文译本的问世,不仅解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而且为清代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他所翻译的一套名词术语,有很多至今仍为我国数学界沿用,其中点、线、面、直角、四边形、多边形、平行线、对角线、相似、外切等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几何”二字在汉语中本来是个虚词,经徐光启利用,就成了一个专业名词了。
他还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用数学方法把中西测量方法作了比较。
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介绍了古代托勒玫旧地心说和以当代第谷的新地心说为代表的欧洲天文知识,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崇祯历书》的编写对于我国古代历法的改革是一次飞跃性的突破,它奠定了我国近三百年历法的基础。徐光启的编历工作为中国天文学由古代向现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基础。
徐光启不但爱好科学,还十分关心民间疾苦。有一年,他父亲死去,徐光启回到上海守丧。那年夏天,江南遭到一场水灾,大水把稻、表都淹了。
水退之后,农田上颗粒无收。徐光启为这个心里挺着急。他想,如果不补种点别的庄稼,来年春天拿什么渡荒呀!
恰巧在这时候,有个朋友从福建带来了一批甘薯的秧苗。徐光启就在荒地上试种起甘薯来,过了不久,长得一片葱绿,十分茂盛。后来,他特地编了一本小册子,推广种甘薯的办法。
本来只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就移植到江浙一带来了。
公元1620年,明神宗死去,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也接着病死,神宗的孙子朱由校即位,这就是明熹宗。徐光启又回到京城,他看到后金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又竭力主张要多造西洋大炮。为了这件事,跟兵部尚书发生矛盾,徐光启被排挤出朝廷。
徐光启回到上海,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本来对研究农业科学很有兴趣,回到家乡后,又在自己的田地上,亲自参加劳动,做一些试验。后来,他把他平日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部著作,叫作《农政全书》。
在这本书里,对我国的农具、土壤、水利、施肥、选种、嫁接等农业技术,都有详细的记载,是我国古代农业知识的一次大总结。他尤其重视农田水利的理论,提出的用水五法至今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1633年,一代科学先驱徐光启在北京辞世,享年72岁。
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科学家是谁?
2楼:匿名用户
徐光启(1562-1633), 字子先,号元扈,谥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徐光启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介绍了古代托勒玫旧地心说和以当代第谷的新地心说为代表的欧洲天文知识,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编译了《崇祯历书》。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崇祯历书》的编纂对于我国古代历法的改革是一次飞跃性的突破,它奠定了我国近三百年历法的基础。徐光启的编历工作为中国天文学由古代向现代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基础。
2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李善兰
李善兰在数学上独创性的一系列方法,连当时西欧的数学家也为之赞赏,更为李善兰感到惋惜,如果李善兰不是在中国出生的话,那他的成就将与尤拉等大数学家齐名,当时的数学家将他的函数方法与西欧的方法相对照,发现李善兰的方法不但简明,而且相当有内涵,这也是李善兰能名列于近代知名数学家的因素。
3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徐寿
徐寿一生致力于科学事业,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先驱。
徐光启的一生简介?
3楼:易书科技
徐光启,明代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1562年出生在一个商人兼小地主家庭,但他出生时,家境已经开始衰落。但小光启却胸怀大志,自幼聪敏好学。
万历九年(1581),20岁的徐光启考中秀才。同年,与吴氏成婚,为维持生计,徐光启在村学教了十几年书。1600年,徐光启在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
1606年,徐光启与利马窦合译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数学体系,开创了全新的数学证明方法。
1627年,崇祯皇帝即位,徐光启被启用,并且曾官至宰相,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研究,在自己长期从事农业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许多农学经验,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终于在1628年,完成了《农政全书》的编著。全书共60多卷,50多万字,分开荒、水利、荒政、蚕桑、牧养等12个类别,并且第一次对这些项目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述。
1629年,徐光启运用西学,推测出日食发生的准确时间。在1629年到1633年间,他虽然年事已高,政务缠身,但仍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事必亲躬。徐光启曾多次组织人员进行天文观测,获取大量的第一手的科学资料以保证新历法更加科学准确。
他还根据观测结果,绘制出了当时最完备、最精确的星表和星图,也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包括了南极天区的全天星图。
就在徐光启为修订《崇祯历书》而劳碌奔忙之时,努尔哈赤率金军人关,他随即停下了修订历法的工作,开始从事火器的制造和研究工作,他还对火器与防御、与攻城、与兵种配合等各个方面都有探求,可以称得上是我**事技术史上第一个提出火炮在战争中的应用理论的人。
1633年,徐光启病逝。他的《崇祯历书》也因此而搁浅。直到1635年,《崇祯历书》才全部修订完毕。
虽然徐光启没能最后完成这部书的编写。但他对新历的贡献却是无人能及的。《崇祯历书》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历法的成果,同时又吸收了大量西方天文学的先进知识。
使中国的天文学从此走上了与世界天文学并轨的道路。
知乎男人最心酸的一生是怎样的,知乎 一个男人最心酸的一生是怎样的
1楼 山前村王子 很努力却因为没有关系而得不到回报 2楼 不会取名字 男人的心酸大多都是因为自己不努力 3楼 匿名用户 to put people to work 4楼 罹刑 你喜欢的女人和别的男人睡了 知乎 一个男人最心酸的一生是怎样的 5楼 请叫我杰锅 没心爱的人 。没钱。 6楼 匿名用户 不明...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怎样能使人的一生更有意义
1楼 匿名用户 喜欢一个人没有错 但是我们都没有权利去让别人喜欢我们。看你的实际情况 放弃了 身边或许有更适合你的 人了 祝你幸福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中找几个例子说说它的作用? 2楼 匿名用户 人的一生就好比一场旅行,会经历很多岔路口,走的路不同,沿路的风景也不同。1考学2工作3结婚。这三个是一生中...
一生最对不起的女人到底是谁,曹操一生最对不起的女人是谁
1楼 猫酱女 自己母亲,我们年轻时忙着自己的工作 恋情,结婚后照顾自己的老公 老婆 孩子,还有可能自己的母亲也帮着照顾我们的小家和孩子,等我们有时间了,老母亲已经年老,我们还能照顾她们多长时间呢? 曹操一生最对不起的女人是谁 2楼 大梦三生浮屠颠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他不会觉得对不起谁 你看他说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