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西汉前期官印文字笔画较细,字形圆润多变。西汉中期以后官印铭文笔画粗,起笔收笔均显方正整齐,字形也变得方正谨严,很少见圆形转折。新莽时期印章制作精美,采用古式,形制较西汉印章较小,印文多为5字或6字。
书体整齐,笔画略纤细,并增加了“子”、“男”等五等爵名称。
东汉时期官印形制与西汉时期官印相近,一般为2.5厘米见方。现存东汉官印中,铸文较少,凿刻印章增多,不如西汉官印的铭文书法谨严雄浑,但书体仍显方正,笔画粗壮。如“征羌国丞”印等。
铜瓦钮“征羌国丞”印,印面长宽各2.2厘米,通高1.7厘米。
此印为铜铸,方形,瓦钮。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征羌国丞”4字。为东汉时的侯国官印。
两汉时期的官印钮制以龟钮、瓦钮与鼻钮为主,颁发给边疆少数民族的印章分别作驼钮、羊钮、蛇钮等。如青海“汉匈奴归义亲汉长”驼钮印、云南“滇王之印”蛇钮印等。
“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印通高2.9厘米,边宽2.3厘米,驼钮高2.
1厘米,厚0.8厘米。铜质,方座,驼钮,骆驼屈肢跪卧,昂首向前。
朱文刻篆“汉匈奴归义亲汉长”8字,是东汉****赐给匈奴族首领的官印,其中“归义”是汉**给予其统辖的周边民族首领的一种封号。
汉代匈奴的主体并没有到达青海,但有一支起源于甘肃张掖一带的匈奴别部“卢水胡”,在东汉时已越过祁连山而和青海东部湟中一带的月氏胡与羌人杂处。此印所称的匈奴,即指卢水胡而言。
“滇王之印”是从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中发掘出来的。“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蛇钮,蛇首昂起,蛇身盘血,背有鳞纹。
这是云南隶属**最早的物证。“滇王金印”的印章等级,根据东汉卫宏所撰记载汉代官制的《汉旧仪》规制,当属列侯的规格,但却是王印,这表明滇王国同西汉**王朝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封国。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益州郡,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赐“滇王之印”。汉武帝赐印后,对云南实行羁縻政策。
“滇王之印”的出土,不但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可靠性。就是说,一颗金印,既证明了云
南古代历史,也证明了我国古代历史。在考古学上,像这样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相一致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是为什么“滇王之印”会由国家征调而入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原因之一。
两汉时期官印的厚薄及钮式形状有一定的变化过程。汉代初期,以瓦钮、鼻钮为主,同时出现蛇、龟钮。文景时期,印体较薄,龟钮、鼻钮成为官印主要钮式。
龟钮龟腿短,身体扁平,头部微突。鼻钮略圆,钮面较窄。
汉武帝以后的西汉官印以龟钮和瓦钮为主。龟钮龟身体较高,背部隆起,有六角形甲纹。瓦钮较薄,钮面宽大。
新莽时期钮式与西汉后期相同,但较精美。东汉中期以后,官印体加厚。龟钮的龟颈部加长,背部呈圆形隆起,钮身增厚。
汉印的质料**多样,有金、银、铜、玉、石、木、玛瑙等,以铜质铸文的玺印最多。石质印章刻文多较简劣,如湖南长沙月亮山出土的“陆梁尉印”,长沙汉墓出土的“长沙祝长”,湖南常德南坪出土的东汉“酉阳长印”等,应为殉葬明器石印。
同样,木质印章也用于殉葬用冥器,如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西汉墓所出“张伯”、“张偃”木印,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西汉墓所出的“妾辛追”木印等。
金、银质地印章比较少见,多为高级**与帝后一级人物所用。如出土于西汉南越王墓的“文帝行玺”和“右夫人玺”金印,陕西阳平关发现的东汉金印“朔宁王太后玺”,江苏邗江甘泉2号东汉墓附近出土的金印“广陵王玺”,江苏邗江甘泉西汉木椁墓所出“妾莫书”银印等。
“文帝行玺”金印为方形,龙钮金印,通高1.8厘米,边长3.1厘米,重148.
5克。印面呈田字格状,阴刻“文帝行玺”4字,小篆体,书体工整,刚健有力。钮作一龙蜷曲状,龙首尾及两足分置于四角之上,似腾飞疾走。
这枚金印铸后局部又用利刃凿刻而成,出土时印面槽沟内及印台四周壁面都有碰痕和划伤,并遗留有暗红色印泥,显系长期使用所致,说明金印是墓主生前的实用印。它是汉墓考古出土的形制最大的一枚西汉金印。
“文帝行玺”的主人赵眛是我国岭南地区南越国的第二代国王,于公元前137年自称“文帝”。此印文为庄重静穆的阴刻篆书,印钮为象征皇权至尊的盘龙。龙首上昂,隆腰卷尾,尤其是弓起的龙脊,既利于手持,又强调出龙身“s”形腾翻的动势,集实用功能和装饰效果于一身,构思设计十分巧妙。
“右夫人玺”金印,边长2.15厘米,宽2.15厘米,通钮高1.5厘米,重65克,是南越王墓中出土的3枚金印中尺寸最小的一枚,但为4个夫人中唯一的**印玺。金印以龟为钮。
按照汉代礼制,夫人是皇帝和诸侯王妃妾的称号,可以推断,右夫人等4位夫人的身份是南越国后宫的妃妾。右夫人的随葬品数量多、品质精。汉代以右为尊,说明她应是诸妃之首。
“朔宁王太后玺”各边长2.4厘米、高2厘米,金质,龟钮,白文,篆书。印面刻“朔宁王太后玺”六字,重109克。
印钮**微昴起,背圆,龟甲饰重环纹,制作精细。此式龟钮官印流行于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
“广陵王玺”金印是极其特殊的一件。该印由高***金制成,重122.87克。
龟钮,钮高2.121厘米,台高0.945厘米。
其龟钮制作精致,纹饰精美,印文阴刻篆书“广陵王玺”,
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流畅和谐,坚挺饱满。
汉官印有什么特点?
2楼:北京创典文化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构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庄重。
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
古代官印的大小和特征是什么?
3楼:匿名用户
汉魏时期官印,大小一般略近2.5厘米
,且一律使用阴文。隋代官印受北周官印风格影响明显,且特征鲜明,其一是印面放大,约在4.5—5.5厘米之间;其二是变换原有的阴文为阳文。
唐初,为了应对当时**机构及**大幅增多的局面,官印制度在原有印制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以蟠条焊接成印的特殊制印方法,这便是之后被称为“蟠条印”的印章样式。
宋代官印印风虽对隋唐有所继承,但更多还是来自汉印。为了充实较大的印面,于是便逐渐强化了文字笔画的弯曲与折叠,并逐渐形成了“九叠篆”的官印特有文字风格。
扩展资料
官印纽式经历了以简向繁过渡,又以繁趋于简的演变过程。初始为鼻纽和瓦纽,印的体积小重量轻,可以穿系绳索,便于携带。继为螭虎龙龟狮鱼蛇鸵马牛兽等多种纽式。
皇帝的御宝是螭虎纽,少数民族官印多为鸵纽。御宝的纽式自宋代起一改前代螭虎纽为盘龙纽,此后御宝皆用龙纽成为定制,沿至清末,而其它官印纽式全部简化成橛纽和柱形纽。
4楼:匿名用户
皇帝用的一般是用玉做的,官印是金做的。宋之前是用螭虎纽,宋之后才用御盘龙纽,此后御宝皆用龙纽成为定制,沿至清末,而其它官印纽式全部简化成橛纽和柱形纽。一般观音的分别就在于纽的不同,皇家多用龙凤龟麒麟,武官大多是虎豹狮之类的,文官是鱼蛇马之类的,少数民族官印多为鸵纽。
其分别大多是那印座的高度和大小,越高越大越有地位。
5楼:东壁野老
汉代**官印分金印紫绶 金印绿绶 银印青绶 银印黑绶 铜印黑绶 铜印黄绶六个等级
具体哪种品阶授予哪种绶印有严格要求。
6楼:匿名用户
将军.....宰相.王爷
汉代官印的史学价值有哪些?
7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我国的官印肇bai始于先du秦,经秦代的过渡,在汉代长zhi达数dao百年的时间里,无论其规专模、体制还是属艺术性都得以发展、完备,并达到了历史的高度,形成了我国印章发展史上第一座高峰。
汉代官印不仅存世数量较大,而且鲜明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故有汉代“史在官印”之说,显示出其重要的史学价值。
西汉早期,官印与秦代有相似之处,很多仍存田字格。大约在汉惠帝后逐渐定型,呈现出素面无格,无边框,仅用篆书阴刻,字体匀称方正的特征。形制以正方形为主,边长在2厘米至3厘米之间,即所谓“方寸之印”。
汉代官印
宋代的官印有什么特征?
8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宋代官印的形制是隋唐以来官印形制的总结和发展,它在钮式、款识、文字风格等方面出现了新的形式和特点。宋代私人印章也独树一帜。宋代官印的一大特点就是质料的简单化。
在宋代,除皇帝御宝有用玉、金之别外,其他官印基本为铜铸,以玉制玺,则成为帝王们的专利。宋代皇帝的御宝以玉质为主,金质御宝较少。宋太祖制有3方金印,即“天下合用之印”、“御前之印”和“书诏之印”,宋太宗将其改铸为宝时,仍为金质。
其他各朝,也只有宋真宗封禅所用“天下同文之宝”为金铸,其他皆为玉宝在南宋时期,宋高宗制有11枚玉宝而仅铸有3枚金宝。皇后、皇太后、皇太妃、皇太子之宝皆为金铸,只有宋真宗时的刘皇后和宋英宗时的高皇后曾垂帘听政,其“皇太后宝”和“太皇太后之宝”为玉质。
宋代一般官印的质料更为单一,诸司皆用铜印。区别仅在于诸王及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节度使、观察使印有涂金,其余各级官印皆不涂金。但这是宋初的制度,到了元丰年间,宋神宗改革官制,将原政事堂的职权分属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三省恢复了实际地位和职权。
为显示三省与枢密院的特殊地位,1081年,诏三省印,“银铸金涂”,从此直到南宋时期,三省和枢密院印皆用银铸金涂。
南宋时,一些地位较低的官吏,还发有木质朱记。朱记具有特定的格式,它的主要特征为:不全用篆书入印,而出现以隶书或楷书入印;印文较少盘曲折叠,章法结构拙朴自然,不作刻意安排;多为长方形状;印文最末均有“记”或“朱记”的字样。
它既不同于官印的整肃,也与文入印的典雅相去甚远,而与下层百姓的质朴之风一脉相承,是传统民间艺术在印章上的反映。朱记的独特趣味和意境,为丰富印章艺术做出了贡献,也启发了后世篆刻家不拘成法,勇于创新的思路。
宋代官印的印面加大,且官职越大,官印越大,二者成正比例关系。从各地现存宋代官印实物看,至今尚未发现一方御宝及高级机构官印,所见均为中下级机构的官印。如“宜州管下羁縻都黎县印”,边长5.
5厘米;“东南路第十二副将之印”,边长5.5厘米。其大小与宋代一般机构官印的尺寸大体相当。
宋代官印的钮式单一。除宝的钮式较为多样外,其他各级官印均为长方钮、块钮、矩形钮等。
汉魏时期官印,无论何种钮式,均有穿孔用以系绶带,以供官吏随身佩带。隋唐时,由于官司印盛行,**不再随身佩带官印,但印钮上的穿孔仍被保留了下来。到宋代,穿孔已不复存在。
与以前的各代相比,这是宋代钮式的一个典型特征。
宋代皇帝御宝均为盘龙钮,只有宋徽宗所制镇国宝和定命宝为螭钮。作为书画家,宋徽宗“敕撰”的《宣和印谱》、《复斋印谱》等,更具有划时代意义。另外他在位时还有《集古印格》问世,这些为明以后篆刻艺术的重新崛起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宋代的官印书体被称为“九叠篆”,北宋的大多数官印即是这种书体铸造的。九叠篆使印文布满了印面,其字屈曲缠绕,不易辨识,在常人的眼中,显得更加神秘而又威严。此外,小篆和楷书也偶被用于官印书体。
宋初,官印背款仅刻“××年×月铸”。大约从宋真宗朝开始,背款上加刻了铸印机构的名称,即刻为“××年少府监铸”,南宋时又改为“××年文思院铸”。印钮上或印背上端还刻有一个“上”字,以防钤印时用反。
这是宋代官印背款的一般形式。
宋代的官印
西汉墓葬的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汉代墓葬有什么特点,著名的墓葬有哪些?
1楼 漫阅科技 西汉时代由于政治上得到暂时安定,农业大为发展,使得一般地主官僚们过着 谷物满仓,牛羊成群 的安乐生活,反映在他们的墓葬明器中,陶塑的猪 狗,牛,羊 鸡 鸭等家畜家禽以及粮食 井栏 炉灶,楼台等小形模型,是很多见的,可说是西汉墓葬的突出特点,后代也或多或少地承袭了这一风习。 汉代墓葬有...
象形文字,甲骨文,楔形文字有什么特点
1楼 匿名用户 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的一种 象形文字是一种会意文字 通过字所体现的图形来传达意思。目前濒危的象形文字有东巴文字 该文字是典型的象形文字,语法体系属于黏着语系 。 2楼 潮淑英秋俏 甲骨文 刻在兽骨或兽壳上 楔形文字 由于是用硬杆写在泥板上的,笔划一头尖一头粗 象形文字 类似自然界中的事物...
叶片有什么特点,叶子的特点有什么?
1楼 中国农业出版社 1 全叶分心 脏形 阔心脏形 长心脏形 卵圆形 椭圆形五种 图4 。 2 裂叶分深裂 浅裂两种,注明缺刻数和有无重裂叶。 3 开展状态分平展 较平展 波状扭曲 边卷翘 边波翘等。 4 叶色分墨绿 深绿 翠绿 淡绿四级。 5 叶尖分长尾状 短尾状 锐头 钝头 双头五种 图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