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风雪渡寒舟
大而化之谓圣,
众所归焉曰王。关于广泽尊王的颂联很多,楼上所举也是其中一幅,描述广泽尊王得道坐化时场景。一般庙门立柱,用的比较多的是现在我为楼主所列举的这幅对联。
颂扬广泽尊王的神通品德,以及天下苍生对他的敬仰爱戴。
希望可以帮到你。
2楼:匿名用户
遥看一凤翔丹穴,
不见全牛化道身。
广泽尊王的十三太子尊王行祠宫
3楼:爱刷
广泽尊王得道**之后,娶妻妙应仙妃,生了十三个儿子,号称 “十三太保”,以辅佐其庇乡佑民。 郭圣王与圣妃的十三个子嗣,称为:十三太子。
自古以来,王公太子总是要分封,于是十三太子就分封到各地,其中:大子顾祖,二子顾墓,三子顾半路。大子顾祖,因郭圣王乃山头城人氏,故大太子封于祖地,即山头城(诗山)龙山宫;二子顾墓,因郭圣王父母葬于安溪金谷乡,故二太子分封于此;三子顾半路,分封于各地如下:
大太保龙保:北宋开宝戊元年间(西元九六八年)。玉敕代天巡狩元帅府二代钦差,其职为带父工作,监督之职行,镇守在诗山龙山宫。
龙山宫座落於诗山公园内,通体宫殿式建筑,庄严华妙。朱墙绿瓦,流丹滴翠;殿柱檐翼,起凤腾蛟;荷塘花圃,挹碧拥青。每当虹销雨霁,夕阳西斜,馀晖辄映照脊顶,灵光万道,煌煌烨烨,宫阙为之披霞,亭阁因而梁丹,瑰丽而绚烂。
春及邀朋游园,登憩亭以访韵,步石径而寻幽;秋来携友谒庙,仰古榕之葱茏,品玉兰之酽香,逸致无穷,流连忘返。
安溪清溪金谷河内
二太保威保:北宋开宝壬申五年(西元九七二年)。金阙顺天尊王,其职为管上界及下界之事,又守圣王之祖坟,镇守在清溪威镇庙。
威镇庙,始於五代末,已有千馀年的悠久历史,现存建筑为清代遗址,为安溪县首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宇原为两进、三间张、四合院式、歇山屋顶,庙内有奇妙的深井埕,埕没有出水口,暴雨檐水倾注其中,能自行消退。大厅口有一对青龙石柱,石雕工艺造诣精深。威镇庙是闽南山区著名的朝圣之地。
太王陵,俗称“圣王公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於附近的山麓,整座陵墓规模庞大,结构古朴罕见,眺望前方,山峦重叠,计有十八重,层层堆叠,似雄狮,如山魔、若大象……景色天成,维妙维肖。陵墓成两圹并列,各竖半月形碑石,分别朱书“太王”、“太妃”,中间立一石“圣旨”二字,须弥座祭台。陵区前案山俗称“蜈蚣十八岸”,岸岸文武峰朝拜,风光旖旎,是蜚声鹤远的旅游胜地,每年有大批海内外善男信女前往观光游览、焚香朝拜。
诗山红星村(旧门)
三太保祖保:太平兴国丙子元年(西元九七六年)。五当东方武士,其职为武将,神力强盛,专司驱邪,犯阴之事,镇守在巨门鰲峰宫。
诗山鹏峰村(双溪)
四太保星保:太平兴国己卯四年(西元九七九年)。南北巡总指挥,其职为负责连络,大事皆由其连络、处理,镇守在溪头溪头宫。
诗山红星村(佃阪)
五太保显保:太平兴国癸未八年(西元九八三年)。代天行医,其职为精於医术,常常行医,镇守在殿阪景福社。
码头大庭村(上福洋)
六太保贵保:北宋雍熙丁亥四年(西元九八七年)。双忠尊王,其职为主持公道,处理民众之控诉,镇守在大延寿山宫。
码头宫占村(顶宫下)
七太保巽保:北宋淳化庚寅元年(西元九九○年)。东天王,其职与六太保大致雷同,镇守在宫下澳头宫。
诗山声东村(溪东城)
八太保震保:北宋淳化甲午五年(西元九九四年)。武燕王,其职为监督,在十三太保之间察巡,负责督导诸太保,镇守在溪东溪东宫。
码头仙都村
九太保兑保:北宋咸平戊戌元年(西元九九八年)。五常军元帅,其职不明,镇守在山兜铭境宫。
诗山前山村(坑柄)
十太保离保:北宋咸平辛丑四年(西元一○○一年)。察巡天下,其职为负责察巡天下,镇守在坑柄坑柄宫。
诗山吾峰村(罗埔)
十一太保坤保:北宋景德乙巳二年(西元一○○五年)。金封秀士,其职为文士,专办文字之事,镇守在罗埔驻龙宫。
诗山吾峰村(古宅)
十二太保艮保:大中祥符己酉二年(西元一○○九年)。童月王,其职为天下巡狩,到处云游察巡,镇守在古宅行祠宫。
诗山社二村(仙境)
十三太保坎保:大中祥符丙辰九年(西元一○一六年) 。代天总代巡,其职为可以上天庭,到地狱,亦可管人间,配有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後奏,镇守在仙境永安宫。
太王陵,又称太王、太妃墓,俗称“圣王公墓”,系广泽尊王郭忠福之父郭亮、母林素娘的墓地,坐落于金谷镇河美村蜈蚣山麓。始建於五代,今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王陵右有杨公墓,墓碑上书“杨公”两字,是郭忠福为其看羊的杨长者陵墓。
太王陵墓成两圹并列,各竖半月形碑石,分别朱书“太王”、“太妃”,中间立一石“圣旨”两字,须弥座祭台。整座陵墓规模庞大,结构古朴。
太王陵原有墓庵一座。相传墙壁上诗画琳琅满目,其中有清代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年)副贡柯琮琪的诗句:「年年谒祖到清溪,携酒牵羊一路跻。
回忆古籐身化处,旧庵隐约夕阳西。」描述了当时祭祀太王陵墓之情景。墓庵原已圮,今又在太王陵右侧山坡建护陵庙一座。
民众相传,郭圣王成佛後,圣示要「回乡省墓」。郡属士绅即发起恭迎圣王回祖籍地祭父母墓。四方善信为答圣恩,也纷纷上陵墓朝拜。
清同治九年(一八七○年),帝敕赐「祭墓」。於是,乡民议定圣王成佛之月为「祭墓月」,并以八月初一行「开墓门」礼。每年农历八月祭墓,来自闽、浙、粤及南洋群岛的香客数以万计。
南安凤山寺信众於每年或三年一次,於农历八月下旬择一吉日,用辇轿恭奉广泽尊王神像直诣金谷省视父母墓陵,四方香客随行。祭礼仪式隆重热烈,影响甚广。又传,广泽尊王神像每逢谒陵日,眼中常有泪痕。
对此,《郭山庙志》载:「光绪七年辛巳,善信与祭封茔,只见王像眼中有泪痕,问诸父老,乃知每次祭茔皆有之,盖孝思所迫也。」
**十六年(一九二七年)以前,海外侨胞每三年就要组团回乡祭圣王公墓。台湾同胞、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侨胞每年都组成谒祖团,恭迎圣王,朝祭太王陵。
太王陵,风光胜景,美不胜收。墓前两山插拱,其状如钩,酷似蜈蚣前足。远看前方,山峦叠错,层层十八重,「远近高低各不同」,那连绵起伏的山岭,有的平缓舒展,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峻峭,有的雄伟,姿态万千。
其形状千奇百怪,似雄狮怒吼、香案祭天,母鸡孵蛋、雄鹰啄蛇……形态各异,无不神肖神似。太王陵山脉从南安、永春蜿蜒而来,曲折迂回。近看陵前墓後,山披著树,树裹著山。
被密密匝匝包装起来的山峦,有丰腴之富态,有骄艳之浪漫。那浓浓淡淡的绿,把一座座山涂抹得生机勃勃。游人到此,面对这千古以来形成的锦峰秀岭,无不为之惊叹。
古老的太王陵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也是研究华侨史的实物例证。海外侨亲慷慨解囊,铺设旅游区水泥路,捐建景点,重修古迹。随著景区建设的日趋完善,太王陵正以更加崭新的姿态,迎接越来越多的游人,使太王陵风貌尤胜於前,臻於鼎盛。
诗山凤山寺为何供有两尊广泽尊王
4楼:冷侃娱文
郭母找到儿子时,只见儿子满脸通红,两眼发呆,已经坐在古藤上圆寂无言了。目睹这种情形,郭母免不了痛哭起来。她走上前,见忠福的头垂下,双足跏呋,便伸手把他的一足拉下来。
所以郭圣王的佛像是一足盘着,一足垂下。她想:“儿子命该如此吧!
”于是再把他的头扶正向前直视,并吩咐道:“你嘴阔食四方,眼大越看远越好!”所以塑他的神像,眼睛睁得滚圆,口雕得阔大。
有“庙内神,益外境”之说。
这一年,郭忠福十六岁,正是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农历八月二十二日。
乡人嘉其孝,怜其殇,大家出钱出力,在坐化处筑祠纪念,称为“郭山庙”。郭忠福成神后,人称郭圣王。邻近乡人,争传郭孝子化身奇事,乡人纷纷前往祀求,且非常灵验,于是香火非常旺盛,有求必应。
据说他曾显灵驱寇,信众因以将军礼祀之,又称“将军庙”;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赐庙额曰“威镇”,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追封广泽尊王,清同治年间(1862~1874)加封保安王。自宋以来,凤山寺香火鼎盛,一年四季进香朝拜者近百万人次,其中境外几十万人次,影响遍及港澳台及东南亚各地。因庙在凤山,后来便叫“凤山寺”。
泉州人渡海去台湾时,将广泽尊王置於小匣内,随身携带奉为守护神,他们相信广泽尊王专门保护出外人,所以至今台湾泉属移民,家家户户必供奉尊王之像於匣内上香致敬。目前台湾规模较大的广泽尊王庙,计超过了三十所,以台南市的西罗殿、永华宫较着名,在北部桃园市的镇抚宫颇具规模。广泽尊王庙,大都称凤山寺,这是承袭福建泉州南安人供奉广泽尊王的凤山古寺之名而来。
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或八月二十二日是广泽尊王的祭日,祠庙在此日要献演戏曲,和上供牲醴,并举行盛大的神舆遶境仪式。
5楼:nice陈一发儿
诗山人,不知道你说的两尊圣王公是???
关于广泽尊王的传说
6楼:匿名用户
广泽尊王圣号为【威镇·忠应·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广泽尊王】,简称广泽尊王,此外尚有郭圣王、郭王公、圣王公、保安尊王诸称。据传广泽尊王宝姓郭氏,名忠福,系五代后晋天福年间人氏,郭子仪十一世孙,开闽郭在嵩五代孙,乐华之孙,理柱之子,后唐同光初年(923年)安溪石排山下蓬莱崇善裏诞生,为杨荏长者放牧,后来机缘得到崔芸公堪舆恩师献风水宝地并指引迁居现泉州南安诗山公园内龙山宫位置居住,时龄十六岁在诗山凤山寺第二殿左边大房古址,盘膝于古藤上坐化得道成神。据史志记载,广泽尊王成仙登神后,神通广大,有求必应,行仁赐福,兴神助战,功勋卓著。
自宋至清,获历朝皇帝六次敕封祭典。
据传(未经查实)文化革命期间一九六六年丙午仲夏五月十二日,「珍贵国宝庄严的开**尊」由辜安庆居士移驾香港,翌日升殿安奉,现由辜氏收藏保护供奉圣驾,奉敬春秋两祀。如下图
妙应仙妃
广泽尊王
太王(广泽尊王之父)
郭理柱公圣像--裏主尊王(广泽尊王之父)
诞生:唐朝光化三年二月初九日
逝世:後唐长兴元年十月初一日
据辜安庆居士表示,郭理柱公圣像原供奉於香港开元禅院内,一九九二年圣驾巡台时,由当时台中县沙鹿保安宫主理童培根借太王金身镇宫,後报称失落不肯归还,至今下落不明。
广泽尊王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年)二月廿二。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小溪场金谷(今属安溪县)人。是唐朝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父名郭亮,母名林素娘。
父母皆受雇于杨姓地主,他七岁丧父,家境贫寒,帮忙地主放牧。
杨姓地主欲迁徙祖坟,请了一位道行高深的风水师(姓名不详,一说崔芸)择地。但地主吝啬成性,并未善待风水师,甚至还将跌落厕所的羊尸煮熟,**风水师食用。风水师得知受到地主此般侮辱之后,怒火中烧,不但不帮地主选择吉地改葬,反而将难得一见的吉地“羊棚蜈蚣穴”,告诉了善良忠厚的郭姓牧童。
牧童将父亲的遗骨葬在吉地之后,就和母亲离开了杨家,搬到福建泉州南安诗山落脚。他日夜在山上打坐修炼,竟然因为父坟风水的庇荫及自身努力,在一次打坐时得道**,牧童的母亲发觉不对,看到他两脚盘著腿而飞升,于是去拉他的左脚,想阻止他离去,但它左脚被拉下来,依然成仙。故其造像为一脚盘腿,一脚下垂的“翘脚”造型。
成仙后,郭经常显示神迹,受到历代皇帝尊封。
凤山寺正金尊
凤山寺 广泽尊王
台湾十三太子尊王
全台开基(永华宫)
社坛永安宫
清代光绪年间的《郭山庙志》记载,宋高宗时皇宫火灾,尊王灭火救驾有功,第一次受封;其后宋宁宗、宋理宗都曾敕封,宋宁宗并封其父母为“太王”、“太妃”。
每年旧历八月都会举办广泽尊王“封茔祭祖”的活动,世界各地的信徒,至闽南泉州安溪县祭拜广泽尊王的祖坟,对尊王先人表示敬意。“封茔祭祖”时,先祭当年地主“杨公墓”,以示不忘故主初恩。祭完杨公,信众扶持尊王神像,祭拜尊王祖坟而退。